引文:雅詩蘭黛的股價跌穿歷史,曾經的“貴婦專屬”不吃香了?
2023年11月1日,雅斯蘭黛公佈2024年第一季度財報。大家發現,曾經一路高歌猛進的雅詩蘭黛,最近一年突然被踩下了剎車。
財報顯示,雅詩蘭黛2024財年Q1財報,實現營收約35.2億元,同比下降10.48%;淨利潤只有3600萬美元,同比下滑了92.65%。
淨利潤大跌,這直接影響了雅詩蘭黛的股價。財報釋出的當天,收盤股價下跌高達18.92%,盤中一度跌穿20%。
而這是自1995年雅詩蘭黛上市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是創下歷史記錄的暴跌。今年以來,雅詩蘭黛股價已經累計下跌了48%。
2023年,可以說是雅詩蘭黛自成立70多年以來,最面上無光的一年。
然而在今年的美妝護膚行業集體都表現不錯的時期,雅詩蘭黛卻交出一份倒退的業績報告,這不禁令人匪夷所思地發問:
作為老牌美妝品牌,從曾經高階護膚界的“航母”,到現在股價跌穿歷史的慘淡局面,雅詩蘭黛到底發生了什麼?
01、中國消費者不買賬,割不動“貴婦”們了?
雅詩蘭黛解釋業績下降的原因,認為是亞太地區的旅遊零售市場賣不動了。
圖源:丫丫港股圈
然而從整體上看,業內普遍遭到了旅遊零售的“碰壁”,但看起來只有雅詩蘭黛受到如此大的衝擊。疫情之後的影響肯定是有的,但這顯然不會是主要因素。
圖源:公眾號LADYMAX
雅詩蘭黛目前在中國市場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國這塊“大蛋糕”突然分不動了,為何中國消費者現在對雅詩蘭黛不買賬了?
圖源:第一財經
過去,中國一直都是雅詩蘭黛最重要的市場。根據統計,中國市場佔雅詩蘭黛全球營收的比重在30%,而歐萊雅的這一資料約為20%。
雅詩蘭黛稱中國市場是贏得高階美妝市場的關鍵所在。而中國市場一向也是各大國際品牌的必爭之地,主要是因為人口基數大,美妝護膚的市場潛力無限。
雅詩蘭黛作為最早進入亞洲市場的美妝品牌之一,早年憑藉著中國市場的良好表現,市值也隨之攀升得很快。
正如雅詩蘭黛在電視劇《繁花》裡植入的廣告一般,雅詩蘭黛在1993年高調進入中國市場。
圖源:電視劇《繁花》
當年入駐上海淮海路的專櫃,據說當時“東西太貴,一般人都不敢進去。”更是花了將近1000萬港幣,在巴黎春天拿下一整層樓。
圖源:電視劇《繁花》
2020年,雅詩蘭黛投資十億建廠,但選址不在中國,而是把第一家亞太地區的工廠設在了日本,專供亞太地區的消費者,其中中國市場佔大頭。
圖源:個護前沿
但在疫情後經濟恢復緩慢,產品售賣不出去,造成了大量的庫存積壓。這家專門建造的工廠,反而成了負累。
圖源:南風窗
並且,雅斯蘭黛在日本建工廠,源自日本產地的產品被消費者所質疑,一度陷入核廢水輿論中。
從曾經的風光到今天的窘迫,雅詩蘭黛的處境不禁令人唏噓。
另外可以看到,中國區近年來,在消費降級大環境的驅使之下,大家的消費更加理性化,不再像過去那麼浮誇。
圖源:小紅書
現在美妝界颳起的“成分風”,和“大牌黨”截然不同,就是購買產品更看重功能成分,品牌溢價在逐漸消退,這也是消費更加理性化的體現。
圖源:小紅書
再加上國產品牌的奮起直追,比如珀萊雅的表現勢頭就非常強勁。
可以說,雅詩蘭黛接下來的中國市場之路註定坎坷,如何贏回中國消費者的心是關鍵。
02、“小棕瓶”之困局
產品作為品牌競爭的核心,雅詩蘭黛正面臨長期“吃老本”所帶來的產品老化危機。
小棕瓶,作為雅詩蘭黛家長紅了40年的明星產品,已經迭至第七代。但近年來明顯迭代速度放緩,也沒有推出什麼令人印象深刻的創新產品。
小棕瓶最初的定價在千元左右,主打防止衰老和修復的功效,當時“抗初老”“變美麗”的護膚概念正在風頭上,小棕瓶吸引了大批的消費者。
圖源:進擊波財經
作為精華品類的開拓者,僅靠一個單品就佔據了雅詩蘭黛整個品牌銷售額的50%以上,但目前的銷量很大程度上是依賴海南和韓國的免稅店。
相比於其他品牌,雅詩蘭黛對免稅渠道可以說是高度依賴。據資料,2022年近三成的銷售額來自免稅店。
然而疫情過後,免稅店渠道的增長十分乏力。根據財報顯示,海南和韓國免稅市場的銷售額同比下降14%。
由於疫情後旅遊零售大下降,一直依賴免稅渠道的代價,就是造成了嚴重的價格混亂。
可以看到,雅詩蘭黛產品在免稅店的價格頻頻跳水:官方標價1450的100ml小棕瓶,在免稅店動不動就降價到400左右。
甚至到了淘寶的渠道店,有時只要300多就能買到,賣的比珀萊雅還便宜。線上、線下競相降價來處理庫存,出現了自相殘殺的狀況。
面對一再跳水的價格,使得很多人都持“觀望”態度,從而對品牌產生信任危機。如果專櫃價格要遠遠高於免稅渠道,那麼顧客從專櫃正價購入的熱情就會大減,轉而消費其他品牌。
並且,過度的降價,無疑會給雅詩蘭黛一向打造的高階形象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很多消費者以為已經足夠低價,買入之後發現居然還沒跌到底,這讓網友戲稱雅詩蘭黛產品為“賠錢貨”。
在小紅書上搜索“雅詩蘭黛降價”,可以看到“大跳水”、“大冤種”的字眼比比皆是。
圖源:小紅書
雅詩蘭黛的跳水降價,會讓傾向於消費貴价護膚品的中產們,產生極大的心理落差。
想想自己高價買來的護膚品,今天跌明天還跌,除了心疼錢的本能,也不得不懷疑自己交的都是智商稅:原來自己花錢買來的不是優質的護膚功能,而只是品牌溢價。
若是戳穿了價格泡沫,品牌原本的高階形象大跌,“貴婦”們很難再買賬。
為了破除“小棕瓶”困境,雅詩蘭黛其實是努力過的。它推出了高階線“白金系列”,50毫升的“白金”面霜的定價為2600元。
轉向高端面霜賽道,是因為面霜能賺到的利潤較高,同時也希望能夠轉移一部分的小棕瓶受眾。
儘管雅詩蘭黛力爭擴大白金面霜的競爭力,但面霜市場競爭十分激烈,比如蘭蔻的菁純面霜一直都佔有很高的市場份額,是明星產品。
圖源:蘭蔻官網
於是,“白金”系列並沒能很好地承接“小棕瓶”原有的市場,而國內的本土品牌已經發起進攻,不斷搶佔雅詩蘭黛產品的市場份額。
圖源:小紅書
03、雅詩蘭黛的危機:走慢一步就被擠下神壇
在各種回應中,雅詩蘭黛把收益不好、股價大跌的危機,歸咎為“疫情”影響和經濟形勢不好。
圖源:雅詩蘭黛財報
但對比同行取得的成績,這種說辭並沒有說服力,更像是甩鍋給大環境。
雅詩蘭黛和其他集團的業務多有重疊,但大跌的卻獨獨只有它。比高階線有LVMH,同層比較有歐萊雅的增長,比低端線有e.l.f等開架產品的迅速擴張。
即使資生堂也同樣陷入了收入停滯下滑的困境中,但也沒有雅詩蘭黛如此誇張。
資生堂23年Q3財報
再看看美國本土市場,最暢銷的是中小型美妝品牌e.l.f。作為一個沒有開設門店、只做超市開架的廉價品牌,e.l.f迅速佔領市場,在這一年裡股價大漲。
E.l.f直接對標雅詩蘭黛旗下的M.A.C魅可,定價卻要比M.A.C低不少。
elf官網定價
儘管M.A.C作為雅詩蘭黛收入第二高的子品牌,競爭勢頭不弱,但在e.l.f走平價路線的強勢進攻之下,只看價效比這一點,自然很難扳回一成。
很顯然,雅詩蘭黛並沒有把握住新時代消費風向的轉變。新一代年輕人對美妝的態度變得更開放,更多考慮價效比,昂貴精緻的化妝品不再是必需品,也沒什麼動力去為品牌的溢價買單。
04、高低不就的尷尬局面
雅詩蘭黛的品牌定位一向以高階為主,旗下還擁有海藍之謎、湯姆福特、祖馬龍等頂級高階品牌,定價昂貴。
即使是大眾化一些的品牌,如M.A.C魅可、悅木之源、倩碧等,價格也並不接地氣。
然而目前尷尬的是,無論是高階賽道還是價效比賽道,雅詩蘭黛都可以說是腹背受敵、前後夾擊。
圖源:聚美麗
近年來,LVMH在高階化妝品領域的競爭勢頭十分強勁,本身就是奢侈品運營大佬,強勢進入美妝賽道後更是如魚得水。
而在價效比賽道,更是比不過歐萊雅。歐萊雅的品牌定位更偏向中低端,但旗下既有YSL、蘭蔻等高奢品牌,也有更大眾化的美寶蓮等,產品層級分佈很均勻,面對市場的變幻莫測能夠更加遊刃有餘。
圖源:第一財經
於是大家可以看到,在雅詩蘭黛業績大變臉的另一邊,多年的老對手——歐萊雅卻呈現出截然相反的不錯態勢,今年的股價上漲了將近三成。
相比於雅詩蘭黛在研發上的遲鈍,歐萊雅更為重視新的研發,近年來的研發投入為3%,而雅詩蘭黛的研發投入常年只佔收入比的1.5%。
圖源:介面新聞
在歐萊雅內部,多年來已經在反覆討論一個命題:美妝的未來,更多是屬於醫療生命科學還是時尚產業?
他們給出的答案是:技術可能是關鍵。如今不少美妝企業,已經走在生物技術和美妝科技的道路上,希望形成技術“護城河”,能增加一張底牌是一張。
而雅詩蘭黛內部並沒有這樣的討論。在產品的創新營銷上顯得“老態龍鍾”,仍是固守著“老派”的美妝觀念,遇到瓶頸問題,依舊使用“漲價”“收購”的傳統打法。
歐萊雅和雅詩蘭黛當了三十年的對手,到了2023年,雅詩蘭黛的市值卻僅為歐萊雅的20%。
圖源:第一財經
歐萊雅可以說是用“接地氣”打敗了“高姿態”,而雅斯蘭黛是“成也高階,敗也高階”。
05、結語
如此看來,雅詩蘭黛身陷囹圄,主要原因在於中國市場的失守、品牌老化、以及消費者對品牌的興趣大不如前。
對於高階品牌來說,經過漫長時間而沉澱下來的品牌信仰是無可取代的,大牌靠講好自己的品牌故事,維持住形象就能保住使用者粘性,持續賺得盆滿缽滿。
圖源:雅詩蘭黛官網
但今年令人意外的是,在美妝同行的業績持續增長,紛紛交出亮眼成績單的時刻,唯獨雅詩蘭黛掉出了這條隊伍。
雅詩蘭黛,作為一個坐擁將近20個品牌的龐大集團,面對如此困境,能夠在低谷中實現自救嗎?關鍵的問題是,雅詩蘭黛能否給投資者注入信心,扭轉股價下跌的逆局?這一切都需要時間來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