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網阿里巴巴出售旗下業務的傳聞愈演愈烈。
觀點新媒體瞭解到,有訊息稱阿里巴巴正在考慮出售一批消費行業資產,其中就包括盒馬及其合作伙伴零售商大潤發,還有市場訊息稱,阿里巴巴同樣在制定出售其旗下的百貨和購物中心運營商銀泰商業的計劃。
“我們暫時還沒有收到盒馬及大潤發要出售的訊息。”2月4日,一位在盒馬工作的零售客服人員向觀點新媒體坦言,並不知悉出售具體訊息;銀泰商業未向觀點新媒體回應相關出售計劃,但從資料來看,阿里巴巴對於銀泰商業的投資重心正在逐步偏移。
三枚“棄子”?
時間回到2014年3月,阿里巴巴大刀闊斧以53.7億港元向銀泰進行戰略投資,雙方合作了一項名為“中國智慧物流骨幹網”的專案--即菜鳥網路的原型公司。
2015年,阿里巴巴再次透過可轉換債券等增持銀泰,一舉成為銀泰最大股東;2016年,銀泰商業集團宣佈接受阿里巴巴的換股通知,後者對銀泰的總持股比例達到27.90%,成為銀泰商業的最大股東。銀泰創始人、前主席沈國軍家族的持股比例則從21.87%降至17.56%。
兩年後,阿里巴巴最終以177億元完成了對銀泰的私有化,溢價頗高,但也直接顯示了阿里巴巴對於銀泰在新零售業務領域的重視。
“再造一個銀泰百貨。”2019年,新零售領域的高峰期,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銀泰商業集團董事長陳曉東在公開會議中放話,銀泰的新零售速度是從“綠皮火車時代”發展到了“高鐵時代”。彼時,銀泰商業的經營模式越來越向阿里巴巴靠攏,完成數字化基礎建設、推出品牌經營數字化平臺,搭建線上平臺等,似乎萬事俱備。
但2020年後業績報告上的數字預告了一個殘酷的現實:阿里巴巴將銀泰分在了“創新業務及其他”類別中,自2021年中期報告起,該部分收入便開始呈現下滑趨勢,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個月,所有其他分部收入為人民幣938.5億元,相較2022年同期相比增長率為0%;所有其他分部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個月的經調整EBITA為虧損人民幣31.7億元,較2022年同期為稍有減少,主要是由於盒馬、釘釘、靈犀互娛和飛豬經營業績改善。
從表面上看,銀泰所在的“其他業務”型別收入雖然沒有增長,但也維持住2022年的收入水平。觀點新媒體查閱相關年報後發現,除了“其他業務”收入增長0%之外,阿里巴巴旗下中國零售商業、批發商業、本地生活集團、菜鳥集團等業態收入均保持正向增長。
資料來源:觀點指數、企業公告
僅從業績增長這一切面觀察阿里巴巴對於銀泰去留的考量,出售計劃或意味著阿里巴巴的下一步改革方向變化。
與此同時,阿里巴巴內部也正在重新審視“新零售業態”的進步空間,這一點直接體現在盒馬與大潤發的出售傳言中。
誠然,作為“其他業務”的一份子,盒馬為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個月所有其他分部收入維穩做出了貢獻,盒馬、飛豬和智慧資訊的收入增長使得該業務線於報告期內沒有同比下降,但這部分貢獻也被高鑫零售(大潤發)收入下降所抵銷。
據高鑫零售2024財年中期預告顯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的六個月,其營收下滑超10個點,期間虧損額達到3.78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大潤發的佈局速度並沒有因為高鑫零售業績數字不好看而暫緩。據瞭解,從2023年12月底到2024年1月,高鑫零售計劃在全國11個城市接連開出12家新店,涵蓋大潤發、大潤發Super和M會員商店三個業態。
如此看來,高鑫零售還在努力尋找轉型解藥,而阿里巴巴則是在逐步貫徹新CEO吳泳銘最新提出的剝離非核心業務、包袱業務戰略,線下新零售業務用來進行資本化運作,盡力回籠資金,技術驅動的網際網路平臺業務和AI驅動的科技業務迴歸阿里巴巴的下一輪經營重點。
菜鳥擬縮水上市
新零售業務出售傳言之外,還有訊息稱,阿里巴巴旗下菜鳥智慧物流網路最快在2月獲得中國證監會的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並有望於2024年第一季度完成香港敲鐘。
意外的是,這家由阿里巴巴與銀泰商業共同投資的企業,IPO募資規模或將大打折扣。據市場資訊現實,此次菜鳥上市募資總金額可能會縮水至不足10億美元,低於此前於官方招股書中10億美元的預期。
根據菜鳥去年9月26日在港交所遞交的招股書內容顯示,菜鳥2021財年至2023財年(截至3月31日止年度)收入分別為527億、669億、778億元,實現逐步上升,但從收入增長率來看,2021財年至2023財年分別為47%、27%、16%,增速有所放緩。
另從投資者最關注的虧損情況來看,菜鳥2021-2023年淨虧損率分別為3.9%、3.4%、3.6%,經營虧損額分別為12.5億元、13.0億元、17.0億元,2023年經營虧損額進一步擴大;淨虧損額則從2021年的20億元上升至2023年的28億元。
業績虧損無疑會讓市場對其未來發展抱有懷疑態度,加之菜鳥競爭對手於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正在進一步提高,各大出海企業的低價策略席捲全球電商市場,菜鳥也需要透過壓價的行為維持市場份額。資料顯示,菜鳥與速賣通合作,下調了部分線路的物流費用,降幅達到5%-15%。
2021年-2023年累計虧損上升,加上來自國際物流市場的壓力,菜鳥想要在2024年一季度內完成籌備10億美元的IPO並非易事。
至此,大股東阿里巴巴的隱性壓力伴隨出售傳聞、旗下業務縮水上市而漸漸浮出水面。
阿里巴巴作為國內最具代表性的企業之一,自上市以來便受到不少國際投資機構的加倉,但於近期,投資機構對其重視程度略有下降。
不久前,高瓴資本旗下國際投資機構HHLR公佈了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前十大重倉股,其中包括百濟神州、拼多多、貝殼、微軟以及阿里巴巴。但從投資佔比來看,HHLR分別減持了阿里巴巴、拼多多、貝殼、京東與華住集團,其中對阿里巴巴的減持金額最多,達到1.07億美元。
資料來源:HHLR
阿里巴巴最早的投資者之一軟銀集團也有類似舉措--早前2004年,軟銀追加投資6000萬美元,當阿里巴巴於2014年在美國上市時,軟銀成為了阿里的最大股東,持有阿里約34%股份。而截至2023年7月15日,軟銀的持股比例降為23.9%,另在軟銀集團的股權投資組合裡,阿里巴巴相關資產比重下降至0.1%。
不過這不代表國際市場對於阿里巴巴等中概股的悲觀,2023年11月,老虎環球基金建倉阿里巴巴及拼多多,後者進入該基金的前五大買入標的,總金額達到1.34億美元,阿里巴巴金額略低於拼多多,為1.28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