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趙奕 胡金華 上海報道
近日,有關旅遊網官網、APP、小程式等無法訪問的訊息不脛而走。
對此,驢媽媽相關負責人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由於受旅遊合作伙伴和部分公司拖欠共計20多億元款項,一時難以回收,加上部分銀行抽貸、斷貸或變相收貸5億多元,公司現金流困難,銀行查封了公司賬號和網路域名,目前無法預訂產品。通俗地說,大量的“三角債”讓驢媽媽難以為繼。
“文旅這三年不容易,都在闖難關,目前也在跟各有關單位溝通協調,希望儘快解決問題。”該負責人向本報記者強調。
公司賬號和網路域名被封屬實
目前,驢媽媽旅遊網的相關線上平臺均已無法正常訪問,景區門票、酒店、機票等業務均無法辦理。此外,“驢媽媽旅遊網”公眾號上一次更新則在2023年5月。
“疫情對文旅行業的影響是全域性性的、時間長。由於涉及到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客戶較多,很多企業過去也存在困難。因此,回收欠款並非短期就能完成,目前多地政府正在幫忙協調,上海市區相關部門已經來到企業幫忙解決各項困難。我們也期待社會各界給予我們更多時間和支援。”上述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
但該負責人同時表示,“公司已經給銀行還款方案”。他希望銀行能夠解封公司的賬戶和域名,“讓企業經營起來,所有欠款都能還清,公司不能經營,就是雙輸的局面。也懇請網友不要借題發揮、落井下石,這樣公司賬款更難收了。”
“現在,我們也希望社會多一些支援、理解,給予企業解決問題更好的環境,增強民眾對經濟發展的信心。”該負責人表示。
公開資料顯示,驢媽媽旅遊網創立於2008年,是中國知名綜合性旅遊網站、中國景區門票線上預訂模式的開創者。其創立了“酒店+門票+X”的自助遊產品服務體系,提供景區門票、度假酒店、周邊遊、商旅定製遊、國內遊、出境遊、大交通等預訂服務。
2015年,驢媽媽在5A景區覆蓋率中成為OTA行業之首,第三方機構資料顯示,當年驢媽媽在中國線上周邊自助遊市場的市場份額一度達到30.7%。2015年12月,將線上旅遊業務即驢媽媽、景區規劃設計、旅遊營銷、景區運營四大板塊整合打包,在新三板掛牌上市,被業內稱為“中國自助遊O2O第一股”。
機構調研報告顯示,2015年,驢媽媽交易規模翻倍增長至64.4億元,市佔率達9.3%;2016年再創新高至79億元,市場份額為8.2%,排在途牛、攜程和同程之後,位列第四。
但在上市之後,景域文化的業績卻令人擔憂。財務資料顯示,2013年至2015年,景域文化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04億元,13.9億元和31.1億元。在營收增長的同時,虧損同樣在增長,同期淨利潤分別虧損0.69億元、1.62億元和4.26億元。另據一份債券資訊,2016年景域文化虧損進一步擴大至8.52億元,淨資產僅為1億元。2017年1月,在上市僅一年之後,景域文化突然宣佈終止掛牌,理由是公司戰略發展和下一步更深層次資本運作的需要。
天眼查資訊顯示,自2008年開始,驢媽媽旅遊網共經歷了十餘輪融資,投資機構包括紅杉中國、鼎暉投資、華策影視、錦江酒店、豐盛控股等知名機構,總融資金額達70億元。
最新的資料顯示,2023年國慶假期,驢媽媽平臺定製產品出遊人次同比2019年增長93%;2023年10月下旬起,驢媽媽平臺2024年春節旅遊產品搜尋諮詢量也日益攀升,環比上漲超過400%。
中國資訊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驢媽媽旅遊網目前所面臨的窘境,可以說是三年疫情衝擊之後文旅行業的一個縮影。曾經風光無限的線上旅遊平臺,如今卻陷入現金流困境,官網和APP等無法正常運營、員工大量解散,無疑是個令人唏噓的場面。
“從更深層次的角度來看,驢媽媽的困境也反映出整個文旅行業應對外在環境變化時的脆弱性。”朱克力表示,在前期疫情的衝擊下,文旅行業的市場需求驟降,而企業運營成本卻難以迅速降低,導致其現金流的緊張。對於驢媽媽而言,合作伙伴的欠款和銀行的抽貸、斷貸更是雪上加霜。但也應當看到,即使在如此困境中,驢媽媽仍在努力尋求出路,這種堅韌與勇氣值得尊重。
旅遊市場強勢復甦,機遇與挑戰並存
過去一年裡,旅遊市場的強勢復甦有目共睹。
中國旅遊研究院預測稱,2023年旅遊市場繁榮有序、融合、創新,出遊人次和旅遊消費等多項指標表現亮眼,全年國內旅遊人次將達到54.07億,國內旅遊收入將達到5.2萬億元,分別恢復至2019年的90%和91%。據該研究院預計,2024年國內旅遊遊客量和收入將出現較大幅度增長。到2024年,中國國內旅遊人數將超過60億人次,旅遊相關收入將超過6萬億元人民幣。
在此背景下,驢媽媽的困境也為業內敲響了警鐘。
“線上旅遊平臺的競爭現況呈現出高度激烈和快速變化的特點。”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頭部企業透過技術創新、資源整合及服務最佳化等方式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而中小平臺則需面對更為嚴峻的生存挑戰。同時,隨著消費者需求多元化與個性化趨勢增強,線上旅遊平臺需要不斷創新產品和服務模式以適應市場需求並保持競爭力。
上海浩頤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週末酒店度假平臺合夥人、首席營銷官郭為文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目前線上旅遊在發生巨大變化,雖然說從OTA角度看,還是攜程系一家獨大,但是新媒體內容平臺、興趣電商已經從傳統OTA行業搶走了大量的休閒度假類業務。
郭為文進一步表示,如果說商旅類客戶對OTA的全品類貨架式的旅行商品購買是剛需,那麼休閒度假客戶,需要的是來自內容推薦,尤其是短影片、直播等新型的旅遊內容展示方式和即時預訂,抖音、小紅書以及微信平臺成萬上億的自媒體、個人創作者,還包括酒店、景區的自身傳播,都成了OTA的競爭對手。這樣的話,傳統OTA的生存空間遠不如內容網際網路產生之前,整體線上旅遊出現百花齊放、多種生態的競爭格局。
郭為文認為,不能對旅遊業在疫情後的復甦過於樂觀,從週末酒店平臺的調研資料看,度假客戶雖然在疫情後旅行意願增加了,但對出行預算支出抱著謹慎的態度,同時對應家庭收入增長也不樂觀。所以在願望和現實的矛盾中,大多數消費者更加期待價效比高的旅遊產品,更加希望選擇特價、優惠的交通、住宿、遊玩,錯峰出行、團購、小眾旅行會得到更多的業務機會。
“當前線上旅遊平臺的競爭情況可謂異常激烈,隨著網際網路普及和消費者需求多樣化,越來越多企業湧入線上旅遊市場,希望透過創新和服務贏得市場份額。”朱克力表示,這種競爭態勢一方面推動了行業快速發展,另一方面也加劇了企業間的分化。在這場競爭中,那些能準確把握市場需求、提供優質服務和創新產品的企業,往往有望獲得更多發展機會。相反,無法適應市場變化、缺乏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則面臨被邊緣化甚至淘汰的風險。
在朱克力看來,疫情之後,隨著人們出行恢復便利以及出遊意願增強,旅遊市場將迎來一輪爆發式增長。對旅遊服務平臺而言,不啻是一個擴大市場份額、提升品牌影響力的好時機。同時,已經形成的線上消費習慣培養也為旅遊服務平臺提供了更多的發展空間。
“旅遊業復甦也將帶來市場競爭的加劇,各大旅遊服務平臺需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創新產品形式、最佳化使用者體驗,以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如何平衡好短期盈利和長期發展、怎樣有效管理供應鏈和合作夥伴關係,也將是旅遊服務平臺需要認真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朱克力如是說。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