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基金銷售機構保有規模百強榜公佈。北京商報記者關注到,近日,中基協公佈2023年四季度末基金銷售機構保有規模百強名單。整體來看,前100家基金銷售機構"非貨公募基金保有規模"較三季度末增加1222億元。同期,"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卻減少2950億元。各渠道方面,對比銀行、獨立基金銷售機構的環比下滑,券商的"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則明顯增長,增逾400億元。有業內人士表示,券商保有規模逆市上漲或受益於其在場內基金及權益產品銷售上的相對優勢。未來,基金代銷市場的變化仍需關注市場環境,但總體而言更注重機構的專業性以及服務能力。
"股混保有規模"縮水
2月4日,北京商報記者關注到,近日,中基協公佈2023年四季度末基金銷售機構保有規模百強名單。具體來看,百強名單中,共有24家銀行、54家券商、20家獨立基金銷售機構、1家保險公司和1家保險代理機構。與2023年三季度末相比,百強榜單中新進華林證券、財信證券2家券商,江海證券、泛華普益基金銷售則退出。
整體來看,2023年四季度末,前100家基金銷售機構"非貨公募基金保有規模"為85453億元,較三季度末的84231億元增加1222億元。不過,"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為50178億元,較前一季度末減少2950億元。
財經評論員郭施亮指出,2023年四季度末"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的總體下滑與市場環境相對疲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市場缺乏賺錢效應,股市行情持續下行也可能導致資金贖回壓力加劇。
聚焦"非貨公募基金保有規模"三甲,螞蟻基金、招商銀行、天天基金保有規模分別為12723億元、7735億元和5496億元。其中,僅螞蟻基金"非貨公募基金保有規模"實現小幅增長,達182億元,招商銀行、天天基金則各減少123億元、259億元。
"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方面,招商銀行、螞蟻基金、天天基金仍居於前三,保有規模分別為5028億元、4592億元和4029億元,但三家機構相關資料較三季度末則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分別減少453億元、477億元、247億元。
券商渠道佔比抬升明顯
各渠道佔比上,"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百強榜名單中,24家銀行保有規模22927億元,佔比從47.59%下滑至45.69%。20家獨立基金銷售機構"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12215億元,佔比由26.47%下滑至24.34%。同期,1家保險公司和1家保險代理機構玄元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相關資料則分別為743億元、37億元。
相較上述基金銷售機構,券商相關資料則明顯上漲。54家券商"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為14256億元,較三季度末的13847億元增加409億元,佔比也從27.6%抬升至28.41%。
其中,中信證券、華泰證券仍舊以1469億元、1345億元的"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穩居券商渠道中的第一、二名。值得一提的是,申萬宏源證券2023年四季度末相關資料從377億元躍升至867億元,環比增長129.97%,超越廣發證券拿下第三名。
在郭施亮看來,券商"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增幅明顯,可能與券商的服務能力、專業性分析更強有關,券商可能會對投資者需求更加契合。同時,銀行渠道缺乏券商的專業分析能力,與投資者的契合點有所差異,此外,銀行客戶更多屬於穩健型或保守型投資者,近年來股市、基金行情下行,銀行客戶投資轉化的積極性在下降。
2月3日,中金公司研究部在中金非銀及金融科技官方公眾號中發文點評稱,券商保有規模逆市上漲或受益於其在場內基金及權益產品銷售上的相對優勢。
開源證券在2月4日釋出的《2023Q4基金銷售渠道和基金市場資料點評》研報中指出,2023年四季度股市低迷,基金淨值下跌拖累偏股基金規模,資金增持股票型ETF趨勢延續,場外偏股基金呈淨贖回,銀行和三方市佔率承壓,券商偏股和債基共同發力驅動市佔率增長。
開源證券指出,產品端費率改革已落地,ETF費率競爭持續加劇,渠道端費率規範預計於2024年底前完成,費率下降對大財富管理業務收入彈性帶來一定壓制。需要關注產品和渠道端行業格局變化,頭部機構在費率競爭下更能體現綜合優勢。
郭施亮也展望稱,未來基金代銷市場的變化仍需要關注市場環境,但總體而言更注重專業性以及服務能力。
北京商報記者劉宇陽郝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