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2023年5月以來截止2024年2月2日,指數累計下挫近20%。經濟增長的擔憂以及股市信心的缺失,是此輪市場持續下跌的核心原因,而非基本面的影響又是市場熊市拉長的重要因素。面對股市持續的調整以及市場的哀鴻遍野,投資者較大浮虧之際情緒低迷。好的是,經歷持續的殺跌之後,目前各項指標顯示,股市已經處於市場的底部區域,而經歷階段非理性的殺跌之後,階段底部以及春節行情或將悄然來襲。
2023年5月9日以來截至2024年2月2日,在過去的185個交易日中,股市持續走低,市場哀鴻遍野。其中指數累計下跌19.58%,最大振幅22.17%,板塊以及個股幾乎全軍覆沒,投資者更是損失慘重。那麼,這個期間市場到底發生了什麼,又是什麼原因,面對當前現狀,投資者又該怎麼辦?
近800點的大跌 A股發生了什麼?
2022年4月底,國內宏觀經濟短暫復甦,但在疫情的影響下又延續了此前的衰退。而隨著疫情防控的最佳化,10月底經濟回升,隨後的四季度和2023年一季度,經濟逐步從衰退向復甦轉向。不過,修復並不穩定,快速修復後隨後便迎來弱勢的延續。疊加2023年美聯儲的加息週期,基本面弱勢以及流動性受阻之下,股市階段回升後還是延續了2021年以來的熊市趨勢。而隨著上半年估值的殺跌,從下半年開始,股市也迎來了真正的殺業績時刻,直至2024年當前……
在此期間,從2023年5月9日最高的3418.95點到2024年2月2日最低的2666.33點,股指累計下跌近800點。即便是在2023年下半年已經持續走低之下,2024年1月份A股仍暴跌創下歷史第二慘的下跌記錄。更不可思議的是,在2023年下半年,重磅的提振政策和措施不斷,尤其是包括多次降准以及調降印花稅等多項歷史“救市大招”之下,市場依然無動於衷,堅定下跌態勢,實則令市場汗顏。
市場為何持續走低?為何對利好視而不見?
我們認為,市場持續的下跌,核心是市場以及投資者對經濟長期增長的擔憂以及股市整體信心的嚴重缺失。一方面,國內經濟從高速增長逐步轉向低速增長,雖然經濟轉型以及追求高質量發展,但面對經濟的下行趨勢,市場以及投資者整體的擔憂情緒在升級,對長期經濟的擔憂一直存在。尤其是,在後疫情時代,至少目前,沒有看到更多的經濟轉向的積極的訊號;另一方面,儘管資本市場的改革和最佳化不斷,但在長期積累的詬病以及改革效果不佳面前,投資者信心嚴重不足。而在此過程中,不斷出現的有失公平以及效率的問題,更是讓投資者信心受挫。不僅如此,即便使出了諸如調降印花稅以及多次降準等歷次提振市場的大招,也如同“狼來了”一般失去了本來的效力。
當然,此輪的下跌依然逃不出歷次經濟週期以及股市週期的一般規律,那就是我們面臨的是經濟下行週期以及股市整體的下跌週期。即從歷史的角度看,眾所周知的是市場歷次大幅調整的核心都源於基本面、市場流動性、政策以及外部環境等的負面衝擊。而此次指數的大調整,則完全是在國內經濟走低以及海外美聯儲加息週期的加持下,市場盈利持續下行以及流動性相對受阻而來的。
除此之外,非基本面以及非週期性的影響,也拉長和加速了此次市場調整的時間和力度。比如,人口老齡化以及由此帶來的房地產、債務等一系列長期壓力,使的國內經濟面臨長期性的結構性壓力,經濟復甦整體較弱,遲遲無法走強,進而導致股市跌跌不休。
面對歷史性的下跌和慘狀 投資者該怎麼辦?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下跌的基礎上,2024年雖然開年,但股市的下跌更是創造了歷史,用任何慘烈的詞語來修飾都不為過。比如,2023年全年A股下跌才3.7%,但2024年1月股市就下跌6.27%,遠超去年全年。不單單是滬指,深成指跌幅13.77%、創業板跌幅16.7%,幅度之大,可見一斑。而在此之下,2024年1月的下跌成為僅次於2016年之後的歷史第二大跌幅。面對這種慘狀,投資者又該如何是好?
首先,市場已經進入歷史大底區域,但出清可能並未結束。歷次市場大幅調整,主要源於基本面的走弱、流動性的收縮以及政策的收緊等等,同時還疊加海外負面因素的影響,此輪市場的熊市也不例外。國內經濟走弱下企業盈利持續走弱、地緣政治事件頻發以及美聯儲加息週期之下,市場持續走弱。當前看,這些核心的影響因素都在邊際改善,比如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和A股盈利增速在去年7月已經見底,美聯儲加息週期也可能結束,A股估值也迎來歷史低位,政策寬鬆下流動性邊際改善,就連大家普遍關注度較高的股債比價也迎來了歷史最低……種種跡象表現,指數或已經處於歷史性的底部區域。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儘管市場可能處於歷史底部區域,但真正的大底的形成或仍需觀望,核心是仍需重要訊號的支撐和提振。比如,根據歷史大底的經驗,目前市場還缺乏強有力的政策或事件來扭轉整體的預期,同時經濟整體的復甦仍需資料的驗證。除此之外,在大盤股業績穩定以及估值歷史低位之際,中證500以及中證1000等代表的中小盤整體仍有壓盤的可能,尤其是業績影響下,或仍處於殺業績的尾聲;
其次,階段殺跌存在非理性,有結構性回升需求,但需要注意節奏;從階段上看,在去年下半年持續走低之後,2024年開年前後又迎來大幅殺跌,短期實際上還是存在一定的非理性的。比如在海內外政策邊際改善以及市場估值歷史底部之際,隨著基本面的支撐,實際上股市沒有較大的系統性風險。但在衍生品暴雷、融資盤平倉等訊息影響下,市場恐慌和情緒進一步升級,一度導致指數的快速下挫以及個股的大幅殺跌。
很顯然,事件影響本身有限,而情緒的擴大化加大了短期市場的波動和股價的振幅。而既然存在非理性,那就會有修復的回升。近期,剛剛公佈的1月PMI資料看,扭轉了去年10月以來的下跌趨勢,宏觀經濟景氣水平有所回升下,有望提振短期信心,提升市場風險偏好。而近期一系列重磅政策的落地,也迎來新一輪房地產寬鬆政策,供需回升預期下,房地產修復或有加快,對經濟帶來階段提振。與此同時,連續殺跌之後,伴隨著長線資金的入場以及大資金的持續託底,在大盤股拉昇託底之際,春節行情整體值得期待;
第三,做好戰略投資以及戰術應對。每一次市場的大跌,實際上都是一次財富再分配的過程,同時也是命運和認知改變的過程。尤其是長期浸淫市場的投資者,更加深諳此理。如今的股市,雖然熊市還在進行中,但中期戰略投資風險在減弱,和過去兩年相比,其價效比以及配置價值較高,是戰略投資者中長期播種的好時機。所以,如果你是價值投資者,那麼這個時候不應該悲觀,反而應該看到市場跌出來的價值,做好中期的戰略配置,期待未來的整體收穫。如果你是波段投資者,在經歷了連續的調整以及非理性的殺跌之後,隨著基本面等多方的邊際改善,此時也不是止損和割肉之際,更多的是考慮補倉等待反彈或者持倉待指數回升的時刻;而對於更多的短線投資者來說,實際上沒做所謂的牛熊與漲跌,而是需要堅守自己的投資紀律,尤其是在止損方面,要嚴格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