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沛 編輯/徐喆
週期之變,正推動鋰電企業結構分化悄然加速。
日前,同處電芯製造領域的上市公司寧德時代、國軒高科、孚能科技相繼釋出2023年業績預告,給出的資料有著相當明顯的差異。其中,寧德時代、國軒高科業績雙雙預喜,寧王年度歸母淨利潤預計將達到420億元人民幣以上,同比增長38.31%-48.07%,而國軒高科歸母淨利潤增速更是預計將達到157%-253%,營收按區間中值測算預計將同比增長約39%。相比之下,孚能科技的預告則是淨利潤將出現虧損,歸母淨利潤預計減少118,042.22萬元到79,725.66萬元,虧損額同比增加127.34%到86.00%。
在對業績變動原因的說明中,寧德時代與國軒高科均將海外業務拓展作為一大亮點,國軒高科還強調了其體系能力的長足進步,“公司供應鏈佈局初現端倪,原材料成本價格進一步下降,特別是公司全面引入大眾集團管理體系,促進管理能力提升、產品品質提升,實現內部降本增效”,而鉅額預虧的孚能科技,則詳細列示了其幾大非經常性損益,包括存貨跌價準備51,485.19萬元、承擔投資損失44,130.20萬元、持有證券公允價值變動損失25,145.31萬元,僅這三項合計就超過12億元人民幣。
有趣的是,釋出預告的三家企業,在鋰電電芯製造環節分屬不同規模企業的典型代表。
假如將寧德時代與比亞迪這無可爭議的行業雙雄界定為“一線”企業,將中創新航、國軒高科、億緯鋰能這三家歷年動力電池裝機排名TOP5的常客歸類為“新一線”企業,那麼從市場統計資料可以明顯發現,不同類別企業在2023年出現加速分化。
根據觀察者網測算,2020-2023年,“新一線”鋰電企業在國內動力電池市佔率始終呈現穩步攀升態勢,2023年更是有顯著增長,而“一線”雙雄的市佔率去年則從高位有所回落,至於TOP5企業之外的其他腰部、尾部玩家,合計市場份額已從2020年的約22.40%持續萎縮至2023年的12.64%,幾近腰斬。
這樣的變化,印證了一位鋰電業界大佬去年的判斷:“2023年是行業的分化年,好的向上、不好的向下”。
企業經營資料與市場監測資料分化,折射出的是當下鋰電企業“生存狀態”的深刻差異。
對於鋰電雙雄,其超然地位與行業領導力自然毋庸置疑,在戰略決策與運營配稱上更是已堪稱臻於極致,為整個鋰電行業樹立了示範與表率。不過正如市佔率資料所顯示的,經歷2022年漲價潮洗禮後,其繼續在國內市場開拓的難度正越來越大,更多主機廠實質性著手分散供應風險,積極匯入新的電池供應商,以掌握議價更大主動權,自建電池產能大動作也接連不斷;而在行業共識的出海戰略上,儘管鋰電雙雄同樣有積極佈局,不過由於其事實上承擔著“中國鋰電”代名詞角色,因此在美國、歐洲這兩大主要市場難免“樹大招風”,很容易成為眾矢之的。去年12月,美國知名公用事業公司杜克能源聲稱,出於安全考慮,該公司已將寧德時代生產的大型儲能電池與北卡羅來納州海軍陸戰隊營地的連線斷開,原因是部分美國國會議員認為這些裝置可能存在網路漏洞,並使能源網路面臨風險,對儲能技術方案稍有常識,就不難感到這種抹黑中傷的荒誕,然而下作的表演,卻也實實在在為當地企業與中資合作帶來了負面衝擊。
視線轉向腰部、尾部玩家,對該類企業群體,2023年以來的高強度“淘汰賽”壓力在可預見未來仍將持續加碼。
隨著磷酸鐵鋰電芯價格將長期處於0.4元/WH及以下水平的預期明朗,除了如遠景動力等極個別在範圍經濟或垂直一體化上具備特殊稟賦的玩家,多數鋰電企業在同質化競爭中勢必將面臨嚴酷考驗,一面是市場行情持續擠壓盈利能力,開工不足又進一步抬高成本管理難度,另一面是產能更新、產品研發迭代、供應鏈調整、海外佈局所需的資源愈加難以籌措,內外部約束的交織耦合使其在運營效率和盈利能力上與頭部企業分化愈發明顯。
以孚能科技業績預告為例,其中就呈現了相當比例鋰電企業面臨的共性挑戰,該公司2023年期初庫存商品中原材料價格較高導致產品成本較高,且庫存商品數量較大,產品銷售價格隨現貨價格下調,因此影響公司報告期毛利,而未實現銷售的大量存貨也因可變現淨值大跌,被迫計提鉅額存貨跌價準備;下游鋰電行情回落,還使在建工程面臨艱難的存廢抉擇,孚能科技叫停其“高效能動力鋰電池專案”雖然避免了後續現金流壓力,但前期投入的工程環評、設計費、土地整理費等無法收回,因此在建工程全額計提減值3,008.59萬元。
相比之下,無論是國內市場拓展還是海外業務佈局,三家“新一線”企業當下卻儼然處在左右逢源的有利位置,其體量既沒有大到在海外反華政客“雷達”中發出警報,又已經越過了規模經濟與運營能力的“優秀標準”,具備打入國內外頭部客戶供應鏈能力,得以享有較為寬鬆的市場空間。
過去的一年裡,三家“新一線”企業也的確在經營上風生水起,並根據不同稟賦顯現出差異化經營特色。
其中,專注於國內市場的中創新航在多家國內知名車企取得量產專案定點,具行業機構統計全年動力電池裝機量27.8GWh,同比增長高達89.1%;押注46大圓柱技術路線最為堅定的億緯鋰能也已斬獲豐厚回報,成功躋身寶馬“New Class”系列車型供應鏈,據稱其三元體系大圓柱電池未來5年意向性需求高達約486GWh;而早在2020年就引入大眾集團戰略投資的國軒高科,於海外業務佈局上則最具成效。
根據國軒高科2023年半年報,其海外地區營收當期同比增長高達296.74%,業已打入雷諾-日產-三菱聯盟供應商體系並供貨,成為大眾汽車海外市場定點供應商,後續還將面向大眾汽車集團全系列車型供貨。在海外市場,公司另與歐洲電池製造商InoBat、日本Edison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探索開拓歐洲、日本市場。
有必要強調的是,國軒高科海外供應鏈佈局從模式、選址到推進進度,均堪稱鋰電出海的標杆案例。
眾所周知,美國鋰電產業政策矛頭始終直指中國,為中資企業量身定做的市場準入限制,也使其在美國市場艱辛備至,如同前文所提及的,不少企業即便嘗試少數股權合資、技術授權等模式“曲線救國”,仍然會遭到美國政客重重阻撓,相比之下,國軒高科在密歇根州與伊利諾伊州的電池材料與電芯製造專案不但投資金額巨大,且均獲得當地政府財政支援承諾,所受到的阻力明顯較為緩和,這除了有賴於大股東大眾集團的身份背書,也與該公司佈局動作的“章法”有著直接聯絡。
早在2021年末,國軒高科方面即釋出公告,宣佈與美國某知名車企簽署供應協議,預計在2023-2028年向其供應磷酸鐵鋰電池總量不低於200GWh,在有明確訂單依託的情況下,國軒高科開始步步為營搭建“近岸”/“在岸”的美洲地區礦山-選礦-碳酸鋰-電池-PACK完整供應鏈,次年6月,國軒高科(美國)有限公司與阿根廷胡胡伊省國家能源礦業公司(JEMSE)簽訂合作協議,合資建立電池級碳酸鋰生產線,先期規劃建設年產1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生產線,後期根據市場需求擬規劃建設二期5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生產線,同年10月份,又對外透露了位於美國密歇根州的磷酸鐵鋰電池正負極材料生產基地專案,其後時隔近一年,以密歇根州專案試探出美國市場政策風險“深淺”的國軒,正式與伊利諾伊州地方政府簽署財政補助協議,上馬電芯製造基地專案,最終完成了美洲電池產業鏈佈局的閉環,而伊利諾伊州專案落子後,國軒高科又第一時間釋出了為北美、歐洲、北非三大海外基地新建鋰電池100GWh產線電芯裝置集中採購招標公告。
從節奏的把握到佈局的順序,國軒高科美國專案操盤經過,無疑值得蜂擁出海的本土鋰電企業細加揣摩。
(國軒美國加州工廠首個戶儲產品去年末下線)
同樣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下半年,國軒高科在德國、泰國、美國的電池PACK製造專案相繼投產,標誌著該公司前期海外一體化供應鏈佈局開始進入業績釋放期,按照公司方面此前公佈的規劃,到2025年其全球產能將達到300GWh左右,其中國內200GWh,海外100GWh。
風雨如晦的全球貿易環境下,商業週期、地緣因素與產業動態的共振,的確為新一線鋰電企業營造了相對更為寬鬆的發展空間,而相關企業的實際市場表現,也證明其沒有錯失這一機遇期,展望2024年,新一線企業隨著前期產品、產能、佈局收穫回報,也有望進一步拉大與後發廠商差距,實現加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