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一次動作中,監管機構對轉融券業務的緊箍咒又收緊了一些。這不僅是對市場聲音的回應,也是一個從根本上改善交易監管系統的步驟,考慮到了國家的實際情況和市場的特殊需求。
具體來說,監管部門提出了三個關鍵措施來加強對融券業務的監管。首先,他們決定不再增加新的轉融券規模,這意味著新的證券公司轉融券規模將被暫停,現有的轉融券餘額將作為未來操作的上限。此外,證券公司被要求加強對客戶交易行為的管理,特別是嚴禁那些試圖透過融券進行日內迴轉交易(即變相的T+0交易)的投資者。最後,監管機構強調了持續增強監管和執法的重要性,特別是針對那些利用融券交易進行不當套利行為的人。
此舉在行業內引起了一定的關注。例如,南方基金、易方達基金等幾家大型基金公司迅速表態,宣佈嚴格執行證監會的相關指導,暫停新增的轉融通證券出借規模,並謹慎地處理現有的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確保業務的平穩進行。
市場分析人士預計,這些新規將導致轉融券規模顯著下降。儘管融券業務在幫助市場發現價格、防止股價劇烈波動以及維護市場價格穩定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在當前的投資者情緒中,轉融券業務往往被看作是市場上的一個風險因素。
從資料來看,融券和轉融券業務的規模相對於整個市場而言還是處於較低的水平。
據華創證券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徐康的資料分析,轉融券業務在融券券源中佔比達到了80%,這表明轉融券業務對於市場融券券源的貢獻極為重要。
監管機構決定暫停新增證券公司轉融券規模,實質上是對市場融券券源進行了“上限”設定,這一措施將顯著影響融券業務的規模和運作。特別是,當市場上的主要券源一方面來源於自營盤自有券,另一方面來自於透過中證金轉融券的外部投資者借券時,對轉融券規模的限制直接影響到了融券券源的供給。
這種“封頂值”設定,加上公募基金等機構的審慎態度以及對融券T+0的禁止等措施,共同作用預計將對融券需求產生明顯的抑制效果,進而導致融券規模的大幅下降。從市場反應角度看,這被視為一個利好訊息,因為它有助於減少市場的過度投機行為,促進市場的健康和穩定發展。
同時,監管機構不僅關注市場的即時反應,還致力於從根本上最佳化交易監管制度,以適應國情和市情的需要。透過持續的制度最佳化和監管措施,監管機構展現了其保護投資者利益和促進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的決心。特別是在當前A股市場波動加大的情況下,這些調整和最佳化措施對於穩定市場情緒、增強投資者信心發揮了重要作用。
監管機構自2023年以來對融券交易和轉融通證券出借交易的一系列調整,體現了其對市場穩定和投資者保護的持續關注。這些措施旨在細化和強化市場監管框架,以應對市場變化和潛在的風險。
首先,提高融券保證金比例是一個明顯的舉措,用於加強對融券交易風險的管理。特別是對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等投資者在進行融券賣出時,將融券保證金比例設定為不得低於100%,這無疑增加了使用融資進行做空操作的成本,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潛在的市場操縱和過度投機行為。同時,對上市公司高管和核心員工融券出借的限制,以及對藉助融券進行大宗套利等非正當獲利方式的監管,進一步確保了交易的公平性和市場的透明度。
2023年10月的措施,緊接著在2024年1月的調整中得到了進一步的補充。全面暫停限售股出借的決策,以及將轉融券市場化約定申報的調整從實時可用變更為次日可用,都是對融券交易效率的一種限制。這些調整目的在於減緩市場的過度反應,透過延長交易的響應時間來降低市場的波動性。特別是實施轉融通借入證券實時可用的暫停,可以視為一種預防措施,以防止市場參與者利用實時融券進行快速的投機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