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為創業者的造車夢買單?
文丨趙宇 王海璐
編輯丨王海璐
從 2022 年 12 月,李一男的造車公司 “牛創” 宣佈產品在 “短期內無法交付”、向 2.4 萬名意向使用者退還訂金起,這場被造車資質卡住的鬧劇已經持續一年。
一年裡,牛創的管理層四處奔波找錢,把生產裝置和智慧財產權抵押給政府,員工數量從 2000 人減少到幾十個人。牛創還被數十家供應商告上了法庭,目前進入執行階段的案件就多達 22 個,金額合計 4620 餘萬元。
1 月 18 日,多家供應商從各地前往常州市金壇區牛創工廠維權。前一天,他們聽說牛創遣散了最後約 200 名員工。一位被裁的員工猜測,“公司可能要倒閉了”,讓他們趕緊去看看。
當供應商們趕到工廠時,大門緊閉,保安把他們攔了下來。一直等到天黑,都沒有人出來接待他們。一家供應商從旁邊的閘門偷偷溜進辦公樓,不久後又被保安帶了出來,無功而返。
第二天上午,供應商們又找到牛創的關聯方金壇控股要說法。金壇控股的一位工作人員說:牛創的賬戶上有 2 億元左右的資金,已經用掉了一些,只要是合理的貨款支付,他們不會干預。
在此之前,牛電科技供應鏈副總裁、目前負責牛創對外溝通事務的何衛華曾向供應商表示,只要牛創的付款金額超過 50 萬元,就需要得到政府的批准。
牛創的代理律師稱,目前直接與牛創簽訂供貨合同的供應商有 320 家左右,合同金額合計達 7-8 億元,其中涉及訴訟的金額在 4 億元左右,牛創已經收到供應商發票、尚未付款的金額為 2.3 億元。截至目前,牛創對絕大多數供應商的累計付款金額超過總合同額度的七成。
一位供應商說,牛創拖欠他們的貨款金額有數百萬元,這對於公司的現金流有很大影響。汽車供應鏈企業大部分是重資產模式,利潤很薄,現金流也不好,她所在的公司每年要花費大量資金投建廠房、購買裝置。
“基本上,掙的錢全部都會再投入到資產裡。在目前的市場行情下,我們辛苦一年賺的錢,還不如年初把資金放在銀行裡賺的利息多。” 她說。
另一家供應商與牛創的未結賬款有幾十萬元,他說這雖然不會對公司造成非常惡劣的影響,但一想到這可能是一筆壞賬,大家就過不好年了。
2022 年 9 月,牛創常州工廠內同時標有 “大乘汽車” 和 “NIUTRON” 的字樣。來源:作者實拍。
等資金到位,等了一年
2021 年 12 月,牛創在常州工廠舉辦了一場媒體溝通會。那是李一男造車以來,首次在媒體面前亮相。他穿著西裝,態度謙卑,沉默寡言,對很多問題的回答都是:我不知道、我不想說、我還答不上來。
當時的牛創已成立三年,拿到了 A 輪融資,第一款車——自遊家 NV 還在樣車階段。
在常州工廠的展廳裡,牛創向媒體首次展示了這款車的樣車。那是一輛定位中高階的五座 SUV,分為增程和純電兩個版本。半年後,牛創在上市釋出會上公佈了這款車的定價—— 28 萬-32 萬元。
自遊家 NV 在 2022 年 10 月上市。按照計劃,牛創在全國部署的 44 家門店應在同期開業,11 月開始組織試駕,12 月新車量產交付。
但上市沒多久,牛創就因生產資質的問題而陷入了泥潭。
自遊家 NV 在常州金壇區大乘汽車工廠生產,大乘汽車具備生產資質,但在 2020 年因經營困難陷入停產。根據《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規定》,停產時間超過 24 個月以上的企業如果想要恢復生產,需重新透過工信部核查。在自遊家 NV 上市的時候,大乘汽車仍未獲得工信部對於其生產資質複查申請的批覆。
2022 年 11 月底,牛創通知供應商,其將封閉常州工廠。當時有一些供應商還在廠區內協助生產準備工作,牛創要求他們立即離開。
劉剛(化名)所在的公司為牛創的工廠提供廠區運輸工具。牛創通知供應商離開那天,他們正在工廠內組裝數十輛用於廠區內運輸零部件的小推車。散件運輸到工廠裡,剛裝了一半,牛創就讓供應商趕緊撤離。他們把原材料堆在現場,以為過不久還會回來,沒想到一放就放了一年。
期間,劉剛多次聯絡牛創的工作人員,提出希望把這批原材料拉回來,但始終沒人對接。
“我的東西,別人又不用。我就把我的原材料推走,可不可以呀?又不產生什麼不愉快。(牛創)把門一關,就不管這個事了。” 劉剛說。
劉剛的公司和牛創的合同金額接近 100 萬元。牛創出事後,無法按照合同支付賬款,承諾每個月分期給 10 萬元。給了幾個月,還差 50 萬元,牛創就沒有繼續付款了。
“生意有賠有賺,沒做好,我也能理解。” 劉剛說。他不理解的是,自己想把小推車的零件拉回來,這個訴求非常簡單,牛創卻不處理。這批材料總共價值幾萬元,對公司經營沒有什麼影響,但只要一想到這件事,“就影響我吃飯”。
並不是所有供應商的問題都能輕易解決。一位為牛創供應車身鋼材的供應商對《晚點 Auto》說,他們將一批鋼材運送到牛創常州工廠的倉庫,價值幾百萬元,差不多能造一兩千臺車。一年多了,一直沒有收到貨款。找牛創的工作人員問,要麼不回覆,要麼說很快會有一筆資金進來,到時候就會付清款項。但直到今天,他們也沒有收到貨款。
他沒打算把鋼材拉回來再利用。鋼材的種類有千萬種,尺寸也不一樣,他們為牛創提供的鋼材是定製的,即便運回來,也不能給其他車企用。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一位為牛創提供工廠裝置的供應商稱,自己 2021 年與牛創達成合作,2022 年完成了裝置安裝。根據雙方簽訂的合同,牛創應該在 2023 年分兩次結清貨款,總計 1000 餘萬元,目前拖欠的時間已經超過一年。
去年,他所在的公司對牛創提起訴訟,法官對雙方進行調解。牛創相關負責人表態:公司正在與常州金壇區政府洽談新一輪融資,等資金到位,就可以償付供應商的貨款。但至今,他的欠款也沒有著落。
多家供應商都對《晚點 Auto》表示,曾與牛創簽訂過分期償付貨款的協議,但截至目前,牛創並未完全按照協議約定如期付款。
還有供應商說,牛創的相關人員曾向他們展示 2023 年與常州市政府投資平臺簽訂的投資協議。這份協議顯示,如果牛創將公司的生產裝置(有形資產)、智慧財產權(無形資產)等作為抵押物,金壇控股將為牛創提供數億元資金。《晚點 Auto》曾將此事向牛創和金壇控股方面確認,截至發稿,未獲回覆。
2022 年 9 月,停放在牛創常州工廠內的數十輛自遊家 NV 試製車。來源:作者實拍。
供應商的貨款,成了風險投資
多家供應商對《晚點 Auto》表示,他們當初之所以敢和牛創新能源簽訂上千萬的供貨協議,一是因為牛創有工廠、有政府合同,二是因為公司創始人李一男具有較高的社會知名度。
由於過去在華為、小牛的經歷,外界一直把聚光燈對準李一男。但一直以來,李一男對牛創的日常經營介入並不深。
牛創沒有 CEO。李一男是牛創的創始人、投資人。總裁楊敬一同時也是公司的法人。二人分工明確,李一男主要負責與產品設計相關的決策,比如座椅材質、晶片選型、軟體功能等;楊敬一負責研發、供應鏈、生產製造和日常管理。
一位牛創前員工說,她很少在公司見到李一男。“李一男當時經常去常州出差參加會議,提出關於產品的意見。但他不在我之前加過的公司任何一個群裡,也從來不在涉及公司日常管理的任何事情中發言。”
李一男曾在接受《晚點 Auto》訪談時解釋,他希望把自己不擅長的工作,交給專業的人打理。“有時候你覺得自己在創造價值,說不定在摧毀價值。”
公開資訊顯示,江蘇牛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江蘇牛創”),成立於 2018 年 11 月,2022 年 10 月更名為江蘇火星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 “火星石科技”),法人為楊敬一。
火星石科技採用 VIE 架構,由香港公司 “Evorca Limited” 全資控股。楊敬一是 Evorca Limited 的唯一董事。
Evorca Limited 在 2022 年 8 月之前的曾用名為 Niutron Technologies Group Limited(牛創科技集團),由註冊在開曼群島的 Niutron Technologies(牛創科技)全資控股。
目前 VIE 公司的穿透股權結構尚未可知。但牛創還有另一家關聯公司——常州牛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常州牛創科技” ),李一男是這家公司的大股東、實控人,持股比例為 56.6%。楊敬一為這家公司的法人,同時也是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 18.9%。
並沒有公開資訊顯示,江蘇牛創與常州牛創之間的關聯。但在 2021 年 12 月,江蘇牛創穫得來自 IDG 資本、COATUE、天善資本等機構的 5 億美元 A 輪融資,接近此交易的人士曾對《晚點 Auto》表示,投資方當時投資牛創,主要投的是李一男這個人。
李一男、楊敬一都沒有直接站出來與供應商對接。小牛電動供應鏈副總裁何衛華自 2023 年 9 月起一直在協助處理牛創的一些管理工作。
“案件的調解,以及付款方式的協商等問題,都需要得到何衛華的同意。” 一位供應商說。
一位接近牛創的人士對《晚點 Auto》表示,牛創管理層邀請何衛華加入,主要是因為他在供應鏈、政府關係等各方面有較為豐富的經驗。牛創還曾提出讓何衛華擔任公司的常務副總裁,但他一直沒有辦理入職手續。
根據公開資訊,自 2022 年 5 月起,常州精進創業投資合夥企業(以下簡稱 “常州精進創業” )成為常州牛創的第四大股東,持股比例為 4.7%。何衛華是該公司的並列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 16.5%;楊敬一是這家公司的實控人,持股比例為 1%。
一位供應商表示,何衛華與供應商談話時,曾形容牛創就像是一位 “已經進入重症監護室的患者”,而他的職責是把這位患者從重症監護室裡拖出來。如果能拖出來,大家都有救;如果拖不出來,大家都會很難。
2022 年底,自遊家 NV 宣佈無法實現量產交付時,牛創曾對供應商表態:牛創仍然會造車,但牛創要等大乘汽車的資質恢復,需要耗費一些時間,希望供應商們耐心等待。
關於牛創、大乘獲取造車資質的進展,市場上流傳著多種說法。一位接近牛創的人士稱,大乘汽車已經拿到了純電車型的造車資質。2023 年 7 月,大乘汽車 V07 車型登上工信部第 372 批產品公告。這款車型的外觀與自遊家 NV 極其相似。外界猜測,牛創可能會重啟造車計劃。不過,牛創遲遲沒有通知供應商復工。
上述人士稱,牛創對於自遊家 NV 這款車的期待是,純電和增程版本一同量產,而且增程版本將會是主銷版本。這就要求大乘汽車申請擴項,進一步拿到增程資質。
就供應商追討貨款一事,《晚點 Auto》在發稿前聯絡到了李一男、楊敬一,他們對此事做出了回應:
李一男說:“因為天時的原因,我們遇到一些困難,但是從來沒有放棄,裁了一些人員,同時也召回和新招了一些人員。(牛創)和供應商的糾紛有,但是金額很少,雙方協商和法律仲裁判決都是合理的。我們沒人想放棄,大家都在努力,我們自己,投資人,政府都在支援我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能夠看到一些好結果。”
楊敬一說:“我們在積極想辦法,我自己也持續在努力,並沒有放棄,也沒人想放棄。”
造車資質可能已經不是牛創重啟最關鍵的問題。一來,投資人和供應商可能都會對牛創失去信任,不願意再繼續陪跑。二來,新能源車行業的競爭激烈,與競品相比,自由家 NV 並沒有太多不同,且上市時間已經晚了一年半。在今天的市場環境下,很多汽車廠商把產品的配置拉滿,都沒能跑出來。如果車量產了,賣不好,只會造成更多的負債,和更大的麻煩。
但今天,已經上船的人都希望這艘船能開的更遠一點。一位牛創供應商的代理律師說,供應商們都希望牛創能重啟,把車造好、賣好。“如果牛創做不起來,供應商此前的行為就是風險投資,甚至相當於天使投資。”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