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
長期以來,民營經濟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已經成為我國經濟不可或缺的內生基礎和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當前,民營經濟出現了投資增速持續回落和預期不穩等問題,恢復程序較為緩慢。中國經濟的持續向好不能沒有民營經濟的復甦,而民營經濟的復甦同時也會反過來推動整個經濟發展,沒有民營經濟的復甦就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經濟要持續向好,就要進一步保障民企利益,改善民企環境,提升民企信心。
民營經濟在我國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民營經濟在中國經濟中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僅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生活消費方式與消費途徑,還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加的、多元化的消費需求;並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崗位,擴大了社會就業機會,對促進中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同時,民營企業在我國是數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業群體,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企業貢獻了我國五成以上的稅收、六成以上的GDP、七成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八成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崗位和九成以上的企業數量,是社會穩定發展的“壓艙石”。民營企業在穩定增長、促進經濟高質量轉型、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難以替代的作用。
在稅收上,2012—2022年,民企佔比從48%提升至59.6%。在就業上,2012—2022年,規上私營工業企業吸納就業佔比從32.1%提高至48.3%。在數量上,2012—2022年,民企數量佔比從79.4%增長到93.3%。在外貿上,民企從2019年起成為第一大外貿主體,2022年佔比達50.9%。在創新上,我國2022年發明專利授權量達69.6萬件,在排名前十位的國內企業中,民營企業佔據7席,當前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中民營企業佔比已超80%。
當前民營經濟面臨的問題和困難
從內部來看,民營經濟在自身發展中存在不少問題。主要包括產權結構和治理結構欠完善、創新能力參差不齊、資本擴張無序、人才機制短視及企業文化塑造不力等。除上述自身因素外,政策環境欠穩定,清晰度不夠也是客觀存在的問題。
主要體現在對民企各項權益的保護、訴求的及時響應、安心穩定發展的扶持、金融和稅收的支援、人才引進和培養的保證,以及資訊科技和法律支援等後勤保障等方面。從政策制定來看,往往比較“原則”,缺少“落地細則”;政策訊號是“紅燈”還是“綠燈”有時不夠清晰和具體;民企融資機制不合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依然明視訊記憶體在;高槓杆加上再融資難,融資需求大於支付能力,往往會引發債務風險。
從外部來看,疫情三年以來,由於多數民企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差,受到的衝擊遠大於國企。2023年前7個月,中小企業PMI恢復情況不如大企業;民間投資持續走低,累計增速從2021年前2個月的36.4%下降至2023年7月的-0.5%;民營工業企業的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的平均降幅也均高於國有企業。與此同時,民營企業仍然沒有擺脫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境。
重大政策出臺提振民營經濟信心
2023年7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釋出。《意見》強調,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力量。
《意見》從持續最佳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加大對民營經濟政策支援力度、強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著力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促進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和持續營造關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社會氛圍和加強組織實施等七個方面提出了31條政策措施。《意見》是在民營企業恢復緩慢等一系列特殊背景下發布的,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對於提振民企市場主體的預期和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
《意見》要求,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加快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最佳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係,使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引導民營企業透過自身改革發展、合規經營、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發展質量,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
政策舉措主要涉及以下七個方面。一是從持續破除市場準入壁壘、全面落實公平競爭政策制度、完善社會信用激勵約束機制和完善市場化重整機制等四方面著手持續最佳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
二是透過完善融資支援政策制度、完善拖欠賬款常態化預防和清理機制、完善支援政策直達快享機制、強化人才和用工需求保障及強化政策溝通和預期引導等五個方面加大對民營經濟政策支援力度。
三是強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包括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構建民營企業源頭防範和治理腐敗的體制機制,持續完善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完善監管執法體系和健全涉企收費長效監管機制等。
四是著力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引導完善治理結構和管理制度,支援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快推動數字化轉型和技術改造,鼓勵提高國際競爭力,支援參與國家重大戰略,依法規範和引導民營資本健康發展。
五是全面貫徹信任、團結、服務、引導、教育的方針,促進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健全民營經濟人士思想政治建設機制,培育和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強民營經濟代表人士隊伍建設,完善民營經濟人士教育培訓體系和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係。
六是從引導全社會客觀正確全面認識民營經濟和民營經濟人士,培育尊重民營經濟創新創業的輿論環境和支援民營企業更好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來持續營造關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社會氛圍。七是從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完善落實激勵約束機制和及時做好總結評估三個方面來加強組織實施。
多措並舉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為持續增強民營企業發展信心和促進高質量發展,需要從戰略上考量,多措並舉為民營企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一是需要提供公平的環境,對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一視同仁,不能有歧視性的做法,這是一項長期任務。
二是需要給予民企更多優惠政策。許多中小微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能力較差,但它們解決了很多人的就業問題,因此政府應該給予支援。一方面可以從財政的角度,給予稅收減免或補貼;另一方面透過金融手段支援,比如,在信貸投放中提供低於一般水平的利率,從而降低民營企業的經營負擔和成本。
三是需要出臺有針對性的舉措解決民營企業的困難。比如,融資時需要資產抵押,但很多民營企業沒有可以抵押的資產。針對這種情況,為了幫助民營企業從商業銀行順利獲得貸款,國家可以建立有針對性的融資擔保基金,為中小微民營企業提供相應的擔保。
此外,支援中小微民企的任務不能完全由商業性金融體系來承擔,我國可以探索改革銀行體系,考慮透過建立專司中小微企業,其中主要是民營企業的政策性銀行,給中小微企業提供低利率水平的貸款,以彌補商業性金融執行中對中小微企業支援的不足。政策性銀行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運用政策資源提供支援,主要是動用財政資源,發揮特殊作用,能給中小微企業提供更低利率水平的信貸。同時也可將壓力傳導給市場,使其他銀行的利率水平抬高受到一定的制約。
在政策方面,民營企業不僅要享受和國有企業同等的地位,甚至應該享受一些傾斜性的政策支援和優惠。未來,可以在金融方面給予中小微民營企業更有力度的政策傾斜和措施優惠。比如,由央行向商業銀行提供針對性再貸款以支援其對民營小微企業投放低成本信貸;由財政出資推動相關社會資金擴大對中小微民企信貸擔保的規模等。在上述政策實施過程中,需要促進政策實施路徑持續最佳化和政策執行實效不斷提升,確保政策紅利順利轉化為民營企業發展動能。
文章來源丨《銀行家》2023年第9期
本文編輯丨王茅
責編丨丁開豔
校對丨蘭銀帆
初審丨徐蘭英
終審丨張偉
Review of Past Articles -
01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