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北大一度被網友稱為“美國人才的搖籃”,難道清華、北大畢業的學生都出國了?
實際上,這是一個相當離譜的認知偏差。
以2023年清華大學釋出的資料為例,應屆生實際的出國比例僅有8%,其中本科生高一些為15.6%,碩士則只有5.9%。
也就是說,實際出去的人比網傳的少得太多了。
不過,出去以後不回來的比例卻不得而知,清華大學也沒有給出相應得統計資料。
值得一提得是,留在美國沒回的大多都是精英,或成為美國本土公司的中堅力量,或自己在美國創辦了牛掰的公司。
2024年二季度,IDC釋出了全球安全網路裝置供應商資料排名,佔全球市場1/5份額的美國公司飛塔網路,就是一對畢業於清華的中國兄弟創辦的。
胡潤富豪榜顯示,這兩兄弟合計身家670億,一個美籍,一個加籍,在太平洋對岸的所有華人富豪中,排名位於前列。
兄弟倆一個叫謝青,一個叫謝華,這兩個名字中就暗含著與清華大學的不解之緣。
實際上,他們的父母都是清華的教職工,二人不僅共同畢業於這所學府,更自幼在清華園內成長,從小學直至碩士研究生階段,均未離開這片知識的殿堂。
只是沒想到,一朝出國後,就在美國紮根了,如今留給國內的唯一印記,便是他們賣給國內客戶的飛塔防火牆。
1981年,18歲的謝青憑藉卓越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無線電系,並順利獲得保研資格。
在那個無線電人才緊缺的年代,謝青卻未能投身於國內如火如荼的電子產業建設,而是遠赴美國斯坦福大學深造,攻讀無線電通訊專業博士。
謝青原本的打算是,讀完博士回清華教書,沒成想,斯坦福大學的博士都沒讀完,就在美國下海了。
1992年,謝青與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創立了斯坦福資訊系統公司,專門給矽谷的科技公司部署他們自主研發的防火牆軟體。
儘管這家初創企業未能成長為行業巨頭,但它為謝青積累了寶貴的創業經驗和第一桶金,也讓他在美國買了房,安下了家。
博士畢業後,謝青並未急於再次創業,而是選擇加入一家美國公司擔任安全主管,直至遇到兩位同樣在矽谷奮鬥的中國留學生,才激發了他第二次創業的激情。
當然,還是謝青熟悉的網路安全賽道。
1997年,謝青與這兩位留學生攜手創辦了Netscreen公司,繼續深耕防火牆領域,但這次他們選擇的是晶片防火牆。
與此同時,弟弟謝華也踏上了北美的土地。
謝華比謝青小六歲,1987年考入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並一路攻讀至碩士畢業,期間還輔修了電子工程的學士學位。
1994年,他前往加拿大曼尼託巴大學深造電子工程碩士,畢業後同樣投身於網路安全領域,加入了美國Milkyway Networks公司。
1998年,謝華加入哥哥創辦的Netscreen公司,擔任CTO,與擔任CEO的哥哥共同在太平洋對岸一起書寫著屬於他們的傳奇。
兄弟倆齊心協力,迅速研發出新產品併成功拉到投資。
然而,隨著投資商的加入,內部矛盾逐漸顯現,兩兄弟與投資商的逐利思維發生衝突。由於投資商持有更多股權,兩兄弟逐漸淡出了Netscreen的管理層。
2001年,Netscreen的成功上市的時候,兄弟倆已經悄然創立了另一家公司——飛塔,專注於UTM(統一威脅管理)閘道器的研發。
這款新產品不僅具備傳統防火牆的被動防禦功能,還能主動過濾病毒,引領了防火牆技術的新潮流。
在融資安排上,謝青和謝華吸取了Netscreen的教訓,嚴格控制風投公司的持股比例,引入了眾多投資人以分散股權。
這一策略使他們得以牢牢掌握公司控制權,確保UTM技術產品能夠按照預期的節奏成長髮展。
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飛塔公司逆勢而上成功上市,標誌著防火牆技術正式邁入UTM時代。
謝青也因此被譽為“UTM技術之父”,並在2013年入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飛塔一直將中國市場視為重要戰略陣地,2011年,謝青和謝華兄弟還向清華大學捐贈了價值261萬美元的防火牆裝置。同年,謝青還接受了國內媒體的矽谷專訪。
然而,此後他們在國內的公開商業活動逐漸減少。
實際上,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和國家安全意識的提升,外資品牌在中國網路安全市場的份額正逐漸縮減,不止是飛塔,思科、帕託等外資品牌也未能倖免。
其它國家的教訓告訴我們,國家安全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華為等本土廠商已經崛起,成為了維護國家網路安全的重要力量。
不過,即使淡出中國市場,謝青、謝華兩兄弟也不缺生意,飛塔目前在全球的份額與思科齊平,徘徊在第一、第二之間。
只要美國的地位不變,他們的市場根基就一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