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謝美浴
編輯 | 付影
來源 | 獨角金融
11月19日,國信證券(002736.SZ)分管投行業務的副總裁吳國舫被傳失聯。
據“第一財經”報道,國信證券投資銀行事業部總裁吳國舫的手機號碼已是“空號”,也無法取得聯絡。另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訊息,對於該傳聞,公司證券部相關人士回應稱暫未掌握相關情況,可等待公司後續釋出的官方訊息。
吳國舫於2024年3月正式被聘任為國信證券副總裁,分管投行業務,至今尚不足一年,而國信證券投行業務年內已收到4張罰單。
作為國內“老牌”券商,國信證券的投行業務曾是立身之本,曾以一年保薦22家公司、收入8.63億元的成績成為“保薦王”。而Wind資料顯示,2024年以來,國信證券IPO 承銷專案僅2家,在28家券商中排名12位。
1
副總裁被傳失聯,
投行業務年內已收四張罰單
公開簡歷顯示,吳國舫是一名“70後”,2024年3月正式出任國信證券副總裁,分管投行業務。值得一提的是,吳國舫擁有監管背景。
自2000年7月起,吳國舫先後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中國證監會供職,曾任中國證監會法律部處長、創業板股票發行稽核委員會委員(兼任)、發行監管部處長、北京市中關村管委會主任助理(掛職)、中國證監會法律部副主任,執行委員會委員、業務總監等職務。
圖源:罐頭相簿
2009年創業板首屆發審委成立時,吳國舫與前不久被調查的李筱強同為兼職委員。
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11月15日訊息,證監會第一屆、二屆、三屆創業板發審委委員、原發行監管部副主任李筱強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證監會紀檢監察組紀律審查和江蘇省蘇州市監委監察調查。
此外,吳國舫曾於2012年7月參與稽核丹東欣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的IPO申請,而欣泰電氣因欺詐發行已於2016年被證監會處罰並強制退市。
另一面,今年以來,國信證券投行業務已經4次遭到監管“點名”。
10月18日,國信證券被深圳證監會採取責令改正的監管措施。具體來看,作為的上市保薦機構,國信證券存在6項違規問題。
具體來看,包括在發行註冊環節未核查持股平臺中員工應持股數量,在持續督導期記憶體在未督促發行人完整披露相關資訊的情況;作為個別債券的聯席主承銷商,未能督促發行人規範發行行為;對承銷的個別債券盡職調查不到位;對個別發行人募集資金使用持續督導不到位;個別保薦業務人員於發行人報銷費用不規範;部分員工的投行工作底稿系統等許可權變更不及時。
與此同時,國信證券張存濤、李明克、張文、李欽軍4位保薦代表人收到警示函。
圖源:罐頭相簿
5月10日,國信證券、劉洪志、朱星晨被浙江證監局出具警示函,並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原因是保薦的利爾達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利爾達)剛上市就“業績變臉”。
據罰單顯示,利爾達於2023年2月17日在北交所上市,根據利爾達2024年4月26日披露的《2023年年度報告》,利爾達2023年淨虧損1831.71萬元,上市當年即虧損,且該專案選取的上市標準含淨利潤標準。
同月,國信證券被廣東證監局出具警示函,原因是作為廣東奧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奧普特)首發上市保薦機構,在持續督導過程中存在違規情形。
具體違規情形包括未能持續關注奧普特募集資金的儲存使用情況,未及時發現奧普特使用營銷中心募投資金向其他專案支付員工薪酬的問題,以及在發現該問題後也未要求奧普特及時整改。
圖源:罐頭相簿
此外,今年1月4日,國信證券被深交所採取書面警示的自律監管措施。據罰單顯示,在(下稱:垠藝生物)IPO保薦專案中,國信證券未對盡職調查工作進行充分複核,內控把關作用履行不到位。國信證券兩位保薦代表人——周夢、楊濤,同樣被出具書面警示。
據瞭解,垠藝生物2022年6月27日獲深交所受理,經過兩輪問詢後,公司於2023年3月15日撤回申請,而且其撤回申請前被抽中現場督導。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指出,“行政處罰通常會對保薦機構的聲譽和業務產生直接的負面影響。不過,如果保薦機構能夠及時採取措施糾正問題,並加強內部管理和風險控制,那麼其長期的業務發展可能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2
近一年IPO撤否率40%,
昔日“保薦王”能否風光再現?
國信證券成立於1994年,2014年登陸A股。作為國內“老牌”券商,國信證券的經紀業務和投行業務不僅是立身之本,而且在A股券商中“名列前茅”,一度奪得“保薦王”稱號。
據“人民網”報道,僅2012年,在有新股上市的41家保薦券商中,國信證券以保薦22家公司、收入8.63億元的成績成為“保薦王”,比第二名的中信證券和第三名的平安證券分別多出1.35億元和4.29億元。
Wind資料顯示,國信證券在2007年、2008年、2009年、2012年、2015年的A股IPO專案的承銷數量均在行業中排名第一。
圖源:罐頭相簿
然而,從2017年開始,國信證券投行業務出現增速下降。2017年至2018年,國信證券的投行業務實現營收21.24億元、11億元,分別同比下降21.02%、48.18%。
2021年至2023年,國信證券投行業務手續費淨收入連續下滑,分別為19.79億元、18.16億元、13.63億元。到2024年前三季度,國信證券投行業務淨收入6.46億元,同比下滑41%。
Wind資料顯示,2023年11月19日至2024年11月19日,國信證券共保薦20家IPO 專案,主動撤回8家,撤否率為40%。
圖源:Wind資料
與此同時,國信證券近年來整體業績也呈現波動。
據Wind資料顯示,2020年至2023年,國信證券營業總收入分別為187.84億元、238.18億元、158.76億元、173.17億元,分別同比變動33.29%、26.8%、-33.35%、9.08%;淨利潤分別為66.16億元、101.15億元、60.88億元、64.27億元,分別同比變動35.03%、32.41%、-39.81%、5.57%。
2024年前三季度,國信證券實現營收122.7億元,同比減少1.38 %;淨利潤48.8億元,同比增長0.1%。另據Wind資料顯示,48家A股上市券商中,2024年上半年,國信證券的總資產、營業總收入、淨利潤分別排名11、13、7位。
圖源:罐頭相簿
身處業績瓶頸期,國信證券也在積極求變,正在著手“迎娶”萬和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萬和證券)。
8月22日,國信證券釋出公告稱,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獲得萬和證券的控制權。發行股份收購是指一家公司透過發行新的股份來支付收購另一家公司或資產的費用。
柏文喜表示,這種收購方式不涉及現金和其他資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收購對公司財務狀況的即時影響。而國信證券此次的收購策略更有可能蘊含了戰略上的深遠考量,例如出於最佳化資源配置、強化市場佈局的戰略需要。
國信證券此前提到,本次交易完成後,公司將嚴格按照監管要求,在過渡期內完成對萬和證券的整合。
圖源:罐頭相簿
而從股權來看,萬和證券實控人為深圳國資委,穿透後持股比例超92%;國信證券實控人亦為深圳國資委,穿透後持股比例為55.7%。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表示,兩個券商的最終實控人都是深圳國資委,所以合併除了做大做強外,還有最佳化國資配置的目的。
柏文喜指出,國信證券當前的市淨率處於近幾年的較低水平,存在破淨的可能性。如果增發股票數量較多,可能會攤薄國信證券的每股淨資產,從而增加公司破淨的風險。“從長遠來看,如果這次收購能夠帶來業務上的協同效應和市場競爭力的提升,能夠會對國信證券的盈利能力和股價產生積極的影響。”
截至11月19日,國信證券報收11.89元/股,增幅0.85%,總市值1142.92億元。
而單從投行業務來看,2023年,萬和證券的投行業務手續費淨收入為7865.7萬元,相比2022年的4236.36萬元,增幅超85%。在券商投行業務普遍承壓的情況下,這一增長資料還是頗為亮眼。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管理學院碩士生企業導師支培元認為,若成功併購,國信將能夠整合萬和的資源,特別是在投資銀行、資產管理、財富管理等業務領域,實現業務的深度整合與協同效應,增強整體市場競爭力。
你認為收購萬和證券有助於國信證券重回高光時刻嗎?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