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兩次遞交招股說明書後,九源基因正式登陸港交所。
成立於1993年的九源基因,是國內最早從事基因工程藥物開發的生物科技企業之一。發展至今,九源基因的業務已經覆蓋骨科、代謝疾病、及血液等四大領域,擁有8款已上市產品和10款在研產品。其中,骨科產品是主要的收入來源。
不過,如今的九源基因,早已沒有將重注押在這些傳統業務上。這家公司為大眾所熟知,是在GLP-1減肥藥大火之後。現階段,無論是率先拿下利拉魯肽的減肥適應症,還是遞交國內首個司美格魯肽生物類似藥的上市申請,九源基因成為了國產GLP-1藥物第一梯隊中,一個十分閃耀的存在。
正如九源基因總經理傅航所言,生物醫藥公司要發展,一定要有不斷的新產品出來。研發中的司美格魯肽仿製藥,無疑為九源基因打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但屬於國產GLP-1藥物的真正挑戰,才剛剛開始。
01
老瓶被迫裝新酒
九源基因脫胎自國內另一家知名的上市藥企華東醫藥。
1992年,華東醫藥在國內率先啟動基因工程藥物的研發。次年,華東醫藥聯合臨安福士、臺灣裕友建設、香港源裕投資等,共同成立了九源基因。彼時,九源基因的研發人員幾乎都來自華東醫藥基因工程小組。最初幾年,九源基因嘗試了基因藥物開發的各種方向。1996年,九源基因科研製出國內首個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吉粒芬。到2020年,九源基因銷售額首次突破10億元,近5年銷售複合增長率25%以上,成為杭州醫藥港發展最快的企業之一。
不過,隨著藥品集採範圍的持續擴大,九源基因的增長也遭遇瓶頸。
據招股說明書記載,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前4個月間,九源基因獲得營業收入分別為13.07億元、11.25億元、12.87億元及4.73億元,其間實現淨利潤分別為1.19億元、5986.7萬元、1.20億元及7068.5萬元。無論是營收還是淨利潤,九源基因都顯示出了增長的疲態。
九源基因在招股說明書中解釋道,收入承壓的主要原因,在於多款核心產品紛紛被納入集採。比如,九源基因的腫瘤類藥物吉歐停、吉芙惟,靜脈血栓產品億喏佳都被納入集採,儘管相關產品的銷量上升,但由於價格下降,最終的銷售收入仍不免縮水。以吉歐停為例,納入集採後,平均售價從2.59萬元狂降至3400元。根據招股說明書,2021年至2023年間,吉歐停銷售收入分別為2.46億元、6781.7萬元、1654.8萬元,降幅十分明顯。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九源基因將新的增長曲線押注在GLP-1藥物上。2023年以來,GLP-1藥物銷售火熱,已經成了醫藥行業中一個現象級的存在。
根據諮詢機構CIC統計,2018年至2023年間,司美格魯肽的全球市場規模,由3億美元一路狂飆至206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近200%。僅2024年上半年,司美格魯肽全球銷售額就高達130億美元,提前鎖定了年度藥王的寶座。
在國產GLP-1藥物開發浪潮中,九源基因可謂衝在了最前面,其開發的利拉魯肽最先拿下減重適應症。
2005年,九源基因啟動了GLP-1受體激動劑的研究。2017年至2019年間,九源基因將該在研產品轉讓給華東醫藥的全資子公司中美華東,並與後者訂立多份協議。2023年7月4日,華東醫藥釋出公告稱,中美華東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核准簽發的《藥品註冊證書》,其申報的利拉魯肽注射液用於肥胖或超重適應症的上市許可申請獲得批准。據瞭解,目前,利拉魯肽由中美華東租賃九源基因相關生產場地,在九源基因生產。
不僅如此,九源基因自主研發的司美格魯肽生物類似藥,降糖和減重適應症都走在了國產同款藥物的前列。其中,用於降糖適應症的吉優泰,是中國首款取得IND批准並完成III期臨床試驗的司美格魯肽生物類似藥,已經在2024年4月率先向國家藥監局提交NDA;用於減重適應症的吉可親,在2024年1月取得IND批准,正在進行III期臨床試驗。
不過,九源基因將要面對的,也並非坦途。對於國產GLP-1藥物而言,如何在紅海的夾縫中實現商業價值,是一道與生俱來的難題。
02
搶奪醫美入場券
動脈網注意到,面對原研司美格魯肽和替爾泊肽的夾擊,國產GLP-1減重藥物選擇繞道佈局醫美機構。其中,衝在最前面的是仁會生物的貝那魯肽注射液,華東醫藥緊隨其後。近期,四環醫藥也趕在相關產品上市前,就與醫美機構簽訂了合作協議。
對於減重藥物而言,醫美機構無疑是充滿誘惑的目標市場,但作為被嚴格限制應用場景和規則的處方藥,減重藥物與醫美機構任何形式的繫結,往往都充滿危機。從目前的商業化策略看,國產GLP-1藥物既有單獨作為減肥針直接推向醫美機構的情形,也有被打包進相關的健康管理套餐來銷售的做法。總體而言,國產GLP-1減重藥物企業和醫美機構還處在接觸磨合階段,策略選擇上也相對低調。
作為國內第二款獲批用於減重適應症的GLP-1藥物,仁會生物的貝那魯肽注射液正透過國內最大的經銷商網路,面向以醫美機構為主的非公醫療市場銷售。2023年7月27日,仁會生物的貝那魯肽注射液獲批上市,用於肥胖或超重,商品名菲塑美®。次月,仁會生物就聯合上藥康德樂舉辦了貝那魯肽注射液新品釋出會,主題為“菲塑綻放,形體之美”。據瞭解,上藥康德樂手握豐富的醫美渠道資源,團隊成員很多都在艾爾建、高德美、歐萊雅等外企工作多年。
據媒體報道,菲塑美®釋出當天,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300餘非公醫療機構簽約,主要為醫美機構。上市一個月內,菲塑美®完成銷售超7萬支,瞬間引爆國內醫美市場。動脈網透過網路查詢,找到了位於浙江、廣東、山東等地的多家醫美機構製作的菲塑美®宣傳海報。菲塑美®定位於高效減重、陽光瘦身,首發定價2580元/支,遠高於諾和諾德的司美格魯肽減重版在醫藥電商平臺的發行均價。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滿足處方藥的合規要求,仁會生物的數字化部門會圍繞菲塑美®提供“護航計劃”,包括患者教育、臨床培訓、經營支援等,來促進患者用藥安全,並支援醫療機構順利實施治療方案。按照要求,即便是在醫美機構,使用者也只有從醫師處取得處方,才有資格購買菲塑美®。
相比之下,華東醫藥的做法則更為低調,甚至有些模糊。2023年末,華東醫藥的合作方誠澤醫藥推出了一款健康管理產品““減菲臻”。據介紹,“減菲臻”將利拉魯肽和誠澤醫藥開發的健康管理工具”悅小妖“,即5+25天間歇性飲食的管理模式,進行組合,透過藥物與食物科學協同的方式,來實現體重管理。
在“減菲臻”的釋出會上,主辦方曾表示,這款產品主要面向全國各地和海外的醫療機構。不少醫美機構的從業者轉發了釋出會的照片,一些微商甚至開始在網路平臺推介產品。熱鬧和吸金程度不亞於仁會生物的菲塑美®。
不過,有意思的是,釋出會次日,華東醫藥就發聲明函澄清,稱誠澤醫藥的市場宣傳和產品推廣行為未獲得華東醫藥授權或許可,且嚴重違反了協議中對誠澤醫藥合法合規開展市場推廣服務的要求,需立刻停止上述行為。
誠然,充滿誘惑的醫美市場,是蜜糖,也可能是砒霜。此前就有媒體指出,仁會生物的“減菲臻”在醫美機構實際效果過程中,可能存在對機構和從業者資質稽核不夠嚴格,超適應症使用的情況。但國產GLP-1減重藥物企業在敬畏醫美市場之外,更多的是搶奪這個巨大市場入場券的緊迫感。
11月末,四環生物釋出公告稱,旗下惠升生物與旗下非全資子公司渼顏空間就惠升生物研發的減重版司美格魯肽注射液,達成獨家授權合作。據瞭解,惠升生物開發的司美格魯肽注射液用於超重或肥胖的臨床試驗申請獲批於今年8月獲批,目前正處於III期臨床試驗階段。
根據合作協議,惠升生物授予渼顏空間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家約定權益,並負責向渼顏空間獨家生產、供應合作產品,渼顏空間同意向惠升生物支付對價,並另將承擔司美格魯肽降糖適應症的部分臨床開發工作及費用。目前,渼顏空間與數十家代理商緊密合作,銷售網路已覆蓋全國超過360個城市及超過5900家醫療美容機構。至此,惠升生物也提前預定了一張醫美市場的入場券。
如今,隨著輕醫美的概念日漸生活化、日常化,人們越來越接受運用手術、藥物、醫療器械或者其他具有創傷性或者侵入性的醫學技術方法,對身體各部位形態進行修復與再塑,醫美需要快速釋放。據西南證券一位分析師估算,未來,國內GLP-1藥物用於減重的市場規模,將近千億元。
03
國產減肥神藥的出路
從某種意義上講,在相關規則體系還不夠完善的當下,國產GLP-1減肥藥物大舉入局醫美市場,有幾分冒險,但更多的是無奈。
一方面,原研的司美格魯肽和替爾泊肽已經兵臨城下。它們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認知,都明顯優於國產的同類減肥藥,無論是在C端市場還是入院銷售,滲透力優勢都十分明顯。目前,新一代減肥藥僅有國外兩家公司獲批在國內上市。
2024年6月,國家藥監局藥品批准了諾和諾德研發生產的諾和盈,即用於長期體重管理的司美格魯肽注射液,在中國的上市申請。次月,禮來中國宣佈,替爾泊肽注射液長期體重管理適應證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至此,兩款重磅的GLP-1減重藥物齊聚國內市場。
其中,諾和盈率先發力。11月中旬,諾和盈正式在京東健康、阿里健康、美團買藥等國內主流的網際網路醫療平臺上線。一時間,線上平臺預約火爆。一家與線上平臺合作的門診表示,由於線上下單量大,剛到的新貨已剩餘不多。動脈網瞭解到,在網售處方藥政策框架下,線上平臺幾乎都採用了線上預約+線下配藥的形式,以1.5ml(0.68mg/ml)規格的諾和盈為例,銷售定價在1600元左右,包含線下醫療機構的診療費,及減重相關其他服務費用。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網際網路醫療平臺不只是單純找藥入口,通常還會顯示距離最近的、可提供諾和盈的合作醫療機構。在網路購藥過程中,使用者選擇醫療機構登記預約後,經過用藥評估、問診和處方、到店配藥的流程,醫生診斷符合適應症條件後,才有資格購買藥物,極大保障購藥過程的合規性。而在一定程度上,GLP-1減重藥物的電商渠道入口,已然被原研藥佔據。
另一方面,國產GLP-1藥物賽道上,已然擠滿了前來掘金的新老藥企。前有成都倍特、麗珠醫藥、石藥集團等多家走仿製路線的藥企,已經將旗下的GLP-1藥物管線推向臨床試驗的中後期,後有更多的Biotech密集探索開發GLP-1創新藥物,其中,對標禮來替爾泊肽的信達生物瑪仕度肽已經遞交上市申請,預計將在2025年獲批。
部分國內GLP-1減重藥物研發進展 資料來源:動脈網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有從業者表示,預計在2027年至2030年間,國內GLP-1減重藥物將集中上市,激烈的市場競爭在所難免,只有少數頭部藥企,可以從GLP-1減重藥物紅海中分得一杯羹。多靶點GLP-1減重藥物開發門檻更高,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資料表現更佳,後續在市場競爭中佔優的可能性更大,留給GLP-1減重仿製藥的生存空間十分有限。
也正因如此,醫美市場的機會對於GLP-1減重仿製藥企,顯得格外珍貴。實際上,醫美機構並非GLP-1減重藥物的必然禁地。以菲塑美®為例,其用於減重有明確的標準,對於BMI≥28kg/㎡的人群,或者BMI≥24kg/㎡且伴隨至少一種體重相關合並症的人群,例如高血糖、高血壓、血脂異常、脂肪肝、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等,都屬於菲塑美®的適應人群。換言之,一個身高1.7米的人,如果體重達到70公斤,即達到菲塑美®的適用標準,只要藥企嚴格控制醫美機構的准入資質,醫美機構嚴格管理實踐中的處方流程,大多的合規風險是可能被規避的。
無論是仁會生物主動提供”護航計劃“,還是華東醫藥的刻意迴避,體現的都是GLP-1藥物生產者對待醫美市場的謹慎態度。而這個市場爆發出的巨大消費潛力,無疑值得各方共同努力,讓其變得更好。
*封面圖片來源:神筆PRO
如果您認同文章中的觀點、資訊,或想進一步討論,請與我們聯絡;也可加入動脈網行業社群,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宣告:動脈網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動脈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映象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