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控股於11月27日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全球發售1.7億股H股,發行價格為34.3港元,首發募集資金為58.31億港元。
多家內地企業擬搭乘港股“順風”。中國證監會資料顯示,截至11月27日,今年已有上百家企業獲境外首發備案和全流通備案,其中多宗案例為赴港上市。市場人士預計,隨著港股IPO流程進一步暢通,今年四季度港股一級市場將持續活躍。
港股IPO回暖
今年港股IPO募資金額同比大幅上升。Wind資料顯示,按上市日期計算,截至11月27日,港交所共迎來41家中資IPO企業,首發募集資金為569.38億港元。去年同期,港交所迎來34家中資IPO企業,首發募集資金為241.82億港元。
在順豐控股上市之前,美的集團、茶百道、老鋪黃金位居年內在港上市中資股募資金額前三名,首發募集資金分別為356.66億港元、25.86億港元、10.42億港元。年內還有多個行業龍頭赴港上市,包含“互動式AI第一股”聲通科技、數字支付解決方案提供商連連數字等。
內地企業排隊赴港IPO,有力推動港股市場復甦。畢馬威發表報告稱,截至三季度末,香港已重新躋身全球五大IPO市場之列,主要由內地大型家電製造商美的集團三季度赴港上市所推動,這是香港自2022年以來規模最大的IPO專案。
A+H雙重上市成潮流
A+H雙重上市正在成為潮流。今年以來,美的集團、龍蟠科技、控股、恆瑞醫藥、海天味業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進行港股IPO或傳出有相關計劃。
港股市場成為A股上市公司實現國際化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站。順豐控股在招股書中稱,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之一,眾多國際投資者活躍於此,H股公司將更容易得到國際投行和投資機構的研究,有更多機會接觸到海外投資者,擴大投資者基礎。
內地和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機制也在持續提升香港市場的活躍度和吸引力。截至今年9月底,滬港通和深港通在過去10年累計成交177萬億元人民幣。今年前10個月,滬深股通和港股通的日均成交額分別達到1363億元人民幣及439億港元,分別佔內地股市和香港股市總成交額的7.3%和17.2%。
境外融資環境不斷最佳化
內地企業赴港上市興致高,離不開兩地監管機構的大力支援。4月19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五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包括進一步放寬滬深港通下股票ETF合資格產品範圍,將REITs納入滬深港通,支援人民幣股票交易櫃檯納入港股通以及支援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港上市等。
11月19日,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在香港舉行的第三屆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上致辭時表示,將保持境外融資渠道暢通,進一步提升境外上市備案效率,積極支援符合條件的境內企業赴境外上市,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港交所下半年推出了一系列上市規則改革和市場改革,旨在提升香港市場活力和國際競爭力。8月,港交所宣佈短期對於透過第18C章申請上市的特專科技公司,下調上市時市值門檻,減輕科技企業上市困難。此外,還放寬了特殊目的收購公司進行併購交易的獨立第三方投資要求。
11月26日,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陳翊庭在第二屆HKEX中國論壇上表示,對於已經在A股上市的企業,如果符合一定的條件,在香港交易所申請上市時可以進入快速審批流程。
此前,香港證監會和港交所於10月18日釋出《有關最佳化新上市申請審批流程時間表的聯合宣告》提出,對於市值至少達到100億港元、港股遞表前的兩個完整財政年度遵守A股法律法規的合資格A股公司,新上市申請可按照快速審批時間表進行審批,兩家監管機構各自的監管評估將在不多於30個營業日內完成,比一般申請時間快約10個營業日。
香港證監會企業融資部執行董事戴霖表示,香港證監會一直致力提升上市監管的透明度、問責和效率。全力支援最佳化審批流程時間表的舉措符合策略重點,有助於提升香港資本市場的全球競爭力及吸引力。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