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首批北證50成份指數型基金迎來面市兩週年
中國基金報記者 張玲 曹雯璟
12月,首批北證50成份指數型基金迎來面市兩週年。資料顯示,首批北證50成份指數型基金成立以來回報均為正,業績表現亮眼。
業內人士表示,北證50指數是投資者瞭解北交所整體市場情況的重要指標,今年9月24日以來,該指數強勢上漲,帶動了相關基金淨值增長。後續在利好政策推動下,北交所市場投資價值不斷提升,公募基金對北交所的投資佈局熱情將延續,北證50指數基金也有望持續擴容。
成立以來業績均為正
回顧北證50指數正式釋出以來表現,儘管前期表現較為震盪,但自今年9月24日以來,北證50指數便出現大幅上漲,至11月8日到達歷史高位後,區間漲幅一度超130%。此後雖然出現震盪回撥,不過截至12月13日,9月24日以來該指數漲幅仍超過103%。
基金表現方面,Wind資料顯示,截至12月13日,首批於2022年12月成立的8只北證50成份指數型基金,成立以來的單位淨值增長率均為正,最高達42.49%,平均值為23.77%。
規模方面,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市場上所有北證50成份指數基金合計規模為34.79億元,相較於2022年末的合計規模增幅達18.3%。
嘉實基金指數投資部基金經理田光遠表示,從誕生之初,北交所就肩負著服務好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使命。經過三年多的發展,北交所上市公司“專精特新”屬性日益凸顯,得到了越來越多投資者和機構的認可。
“指數基金的發展歷程跟所跟蹤標的息息相關。”田光遠表示,作為北交所首隻寬基指數,北證50成份指數釋出後,成為投資者瞭解北交所整體市場情況的重要指標。跟蹤這一指數的北證50成份指數基金也為想要把握北交所投資機遇的投資者提供了低門檻的投資工具。“回顧這兩年來北證50指數走勢跌宕起伏,最低曾失守600點,自9·24行情以來又重新站上1000點,目前在1200點附近。北證50成份指數基金也水漲船高,相較此前業績大幅提升。”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認為,9月24日以來,北證50指數強勢反彈,相關指數基金淨值增長明顯,尤其是年內成立的兩隻產品,目前區間淨值增長率均超過70%。出色的業績表現使得此類產品持續受到資金青睞。
“不過,由於北交所品種成交額較小、流動性相對受限。為了保障基金的平穩運作,以及防止套利資金湧入,大部分產品選擇了限購措施。”該公司表示,不少北證50指數基金將總份額上限設定為5億份,這也是目前此類產品整體規模不大的原因之一。
機會和風險並存
目前,北證50指數基金超九成處於限購狀態,嘉實基金田光遠認為,未來隨著利好政策和改革措施持續推進,北交所市場將不斷擴容,上市公司數量也將日益增多、越來越優質,投資者需求也將隨之提升,相應的北證50指數基金有望持續擴容。
“自9月24日本輪行情啟動以來,北證50指數表現突出。自9月24日到12月12日區間漲幅已翻倍,指數估值也得到極大修復。截至2024年12月12日,北證50指數市盈率TTM為52.86倍,處於該指數上市以來96.24%歷史分位點。目前估值較高、漲幅過快,投資者在考慮進入時應謹慎評估其潛在的風險。”田光遠談道。
談及北證50指數的投資價值,國泰基金表示,首先,該指數及時反映北交所整體市場行情,為投資者提供了高效的北交所跟蹤和分析工具。在此之前,投資者對於北交所市場很難有全域性的把握,只能透過個股的漲跌判斷市場大概的方向。有了北證50指數這個分析跟蹤工具,可以輔助投資者做出更理智的投資決策。
其次,分散中小企業的個股風險。北交所上市公司多為創新型中小企業,這些企業有更高的成長性,也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指數推出後,市場上或將湧入一批指數化投資北交所的工具產品,這將有效分散個股風險,讓投資者在降低入市風險的同時,享受到創新型企業高速發展的紅利。
博時北證50成份指數發起式基金經理唐屹兵認為,北證50成份股當前營收規模和市值普遍偏小,未來潛在成長空間大,在經濟上行期,盈利和估值彈性均較大。
同時,唐屹兵指出,這也是北證50指數的主要風險來源,一旦經濟出現波動,成份股企業抵禦風險能力也相對較弱。且北交所整體流動性是弱於主機板的,情緒轉向時也會面臨流動性下降造成的股價大幅波動。因此,北證50指數更適合風險偏好較高,能承受股價大幅波動的投資者參與。
嘉實基金田光遠也提醒投資者,過去北證50指數整個板塊的成交額非常低,所以過去雖然受30%的漲跌幅限制,但指數整體波動並不是特別高。北證50指數這輪漲幅比較突出,表現出極強的波動性,這背後主要是資金行為。短期而言,北證50指數存在一定的投資機會,但風險也相應提升。由於該指數成份股多為中小型企業,一旦市場情緒發生變化,其市場表現可能會發生劇烈波動。投資者投資北證50指數基金的時候,在關注收益的同時,更要關注其風險,及時止盈。
製作:艦長
釋出:木魚
版權宣告
《中國基金報》對本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授權轉載合作聯絡人:於先生(電話: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