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的時候有多風光,退市的時候就有多慘烈!
首航高科是個典型的家族式企業,在商界輝煌了12年後,正式告別了A股。
該買的股份全套現了,最終一家人成功落袋24億元。
沒想到的是,這還沒有結束,就算是只剩下2.09%的股份,但黃氏叔侄二人卻憑藉著僅剩的2.09%的股份穩坐實控人的位置。
這樣的局面讓接手首航高科的甘肅國資非常尷尬,明明已經易主了,但首航高科還要聽黃氏家族的,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靠“電”發家
每一個企業都是由小到大一步步發展起來的,首航高科也不例外。
黃氏家族是北京大興人,最先找到商機的黃家老六黃文佳,當時正值中國經濟迅速發展時期,從事水暖行業的黃文佳“嗅到”了新的商機。
在社會上混了多年的黃文佳見識廣,頭腦靈活,他手裡也積累了一定的財富。
黃文佳知道,要想得到更多的財富,必須要做一個有前景的行業,這樣才能跟得上時代的步伐。
經過一番瞭解考察後,黃文佳看中了五金電器行業,因為沒有經驗,所以黃文佳先在北京永定門附近開了一個小門店試水。
沒想到,會做生意的黃文佳店裡的生意越來越好,他很快就嚐到了財富的味道,這可比他之前做的那些小生意強太多了。
隨著黃文佳生意越做越大,他接觸到的人和物也多了起來,他偶然間發現市場對補償器產品的需求量非常大。
黃文佳家開始萌生了自己開工廠造補償器的想法,最終在1997年,黃文佳和侄子董卿樂一起創辦了首航波紋管制造公司。
只能說黃文佳趕上了好時代,在那個時候生意是非常好做的,再加上黃文佳有一定的經商天賦和經驗,而且他還有豐厚的物資基礎。
沒有幾年的時間,黃文佳的公司就已經做得風生水起了。黃文佳的公司除了生產波紋管、金屬軟管外,還給火電站的空冷系統做配套。
當時火力發電是我國的主要電力來源,所以對空冷系統的需求量也非常大,黃文佳根本不用擔心會沒有生意。
在經營公司的同時,黃文佳也不斷研究新的技術,隨著他對空冷系統技術的不斷提升和完善,後來直接轉型,專門發展發電站空冷行業。
2006年,因為經營的主要業務範圍發生了改變,黃文佳正式將公司改成了北京首航艾啟威冷卻技術有限公司。
成立了這個公司後,黃文佳徹底實現了事業上的騰飛。
行業巨頭
自己富有不算富,身為黃家老六的黃文佳,他要帶著自己的家人一起富裕起來。
漸漸的,北京首航注入了更多新鮮的“血液”,而這些人都是黃文佳的至親,除了自己的兄弟外,還有妻子和侄子們也都成了公司的骨幹。
因為是典型的家族企業,所以大家的心都往一處使,很快公司就生龍活虎了起來。
6年後,首航在整個行業內屈指可數,它的成績和業績是成正比的,而此時也已經達到了上市的標準。
黃文佳當然不願錯過這個大好機會,於是在2012年首航成功上市,更名為首航高科,這也意味著首航真正走上了資本道路。
不過和其他上市企業不同的是,首航的股東基本上都是自己人,相當於這個上市公司就是黃氏家族的天下。
此後在公司上市長達十多年的時間,一直都在穩步發展中,黃氏家族也成了當地的行業領頭軍。
公司在最巔峰時期市值一舉突破了250個億。
原本以為首航高科會一直這樣長久發展下去,但沒想到還是走上了資本的老路。
而這一切都和時代有很大的關係,因為上市之後,中國的火電業務就開始出現了下滑的現象。
當意外來臨時,所有的一切都是徒勞,從持續盈利到持續虧損,首航高科的股東們再也淡定不了了。
於是黃氏家族開始了瘋狂套現,最終就算公司虧得一塌糊塗,但他們還是成功套現了24億元。
這24億元到底是怎麼得來的呢,這畢竟不是一個小數目。
原來在2015年的時候,黃氏家族就已經開始了套現,但是股民們和其他零散股民卻不知情,他們當時一次性套現了10.6億元。
眼看公司支撐不下去了,首航高科開始尋找“接盤俠”,此時甘肅國資恰巧出現了,黃氏家族臨脫手前再次坑了國資一把,成功套現9.7億元。
就這樣,黃氏家族的股份基本上都拋售一空,雖然只有兩次大動作,但已經成功套現了24億元,黃氏家族也成功完美脫身。
前不久,首航高科收到了深交所的終止上市決定書,這也意外著首航高科正式結束了長達12的A股之路。
既然已經退市了,但為何在公佈的股東名單中,依然有黃文佳和侄子黃卿樂的名字呢?
主要原因和公司的其他股東的持股比例有很大的關係,雖然黃文佳的持股比例從原來的48.2%降到了2.09%,但因前十大股東持股比較分散,所以黃氏家族仍是佔股最多的董事。
這樣的結果就顯得有些尷尬了,但最終遭殃的還是股民們和接手首航高科的國資。
最終夢一場
黃氏家族的傳奇經歷終於高一段落,12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不得不說,黃氏家族確實為整個行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不過到頭來卻是夢一場,這對於國資和14萬股民來說,也是致命傷害。
但黃氏家族最終卻得以完美離場,他們還收穫了24億元的財富。
而黃氏家族的案例也給股民們敲響了警鐘,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也希望所有上市企業都能給股民們營造一個公平透明安全有保障的投資平臺,不要讓老百姓的辛苦錢打了水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