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像作者一樣關注人口資料,你會發現,上海的人口出生率之低,在世界上是排得上號的,遠比號稱世界生育率最低的韓國要嚴重。
用很多人熟知的總和生育率來描述,大約每三個上海家庭,只生了兩個小孩。
作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區域之一,不誇張地說,上海人口的現在,將是全國其他區域的未來。
在前面的篇幅中,我們介紹了上海的產業工人年齡,以及常住人口的婚姻分佈情況。
上海的剩女,比人口規模相當的成都,要多出一倍多,這會導致更多的人,無法組建家庭並養育下一代。
至於產業工人,一半人口的年齡在40歲以上,接近四分之一的在55歲以上。
這還是2020年時的情況,或許2025年的情況,產業工業的年齡,又老了幾歲。
上海常住人口的年齡分佈,以及過去二十年的變化情況,我們同樣可以用圖表來表達,如下所示。
2000年,上海28%的常住人口,年齡在25歲以下。到2020年,這一年齡段的人口,只剩下18%。
35歲以下的人口占全市人口的比重,2000年時為45%,2020年下降到38%。
所以中位數年齡(平均年齡),從2000年時的35歲左右,上升到2020年時的大約42歲。
這還是有大量外來勞動力補充的情況下實現的,內地那些年輕人口外流的城市,人口老齡化的程度,會有多高?你可以想象到的。
2000年時,全市僅有15%的人口,年齡在60歲以上,2020年上升到23.4%。
這其中還有大量的50歲以上人口,因為年齡大隻能轉回到內地,從事農業等對年齡要求不高的工作。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數字是:100歲以上的人口,2000年時上海不到300人,2020年上升到3200多人。
總有人試圖證明某地適宜居住,壽命長。
但統計資料顯示,發達城市的長壽人口比例,要遠高於這些所謂的長壽之鄉。用一句話總結這種現象,那就是:現代醫療技術、生活習慣等因素,顯著延長了我們的壽命。
老齡化,將是未來半個世紀,所在發達國家面臨的挑戰。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們面臨的挑戰,將遠大於任何一個發達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