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製菜,又一股時代洪流。
預製菜興起後,曾在社會層面引起廣泛討論,被不少人詬病。
但其實在發達國家早就是主流了,接受程度非常高,並且普遍進入校園,養老院。
在美國,60%的食品是預製菜,日本更是高達70%。
而且國內很多飯店已經使用預製菜也很久了,類似海底撈、西貝、麥當勞他們,絕大部分都是預製菜,不然做不到那麼多門店一個口味。
種種跡象表明,不是我們要大力發展預製菜,而是市場選擇了預製菜,是大勢所趨。
目前,國內預製菜滲透率只有10%-15%,預計在2026年將增至20%,市場規模將達到1.07萬億元。
截至目前,全國現存預製菜的相關企業6.4萬餘家。其中,2023年,新增註冊相關企業5000餘家,同比增長152.9%。
01
預製菜市場規模大
成長邏輯強
預製菜強硬的成長邏輯主要有三方面:需求、供給還有技術條件。
從需求端看,近年來,城鎮化程序持續推進,越來越多人在一二線城市工作和生活,快節奏助推預製菜和外賣等方便食品的發展。
2018年到2023年間,我國外賣行業市場規模從4826億元增長至15136億元,複合增長率20%,預計2027年將達到19567億元,成為餐飲市場重要增長引擎。
而大部分外賣都採用預製菜形式,自己烹飪預製菜既方便又省錢,何樂而不為。
大家試想,每天下班回家也沒多少時間做飯的,這個時候有15分鐘出餐的酸菜魚,5分鐘就能吃的肉夾饃,不香嗎?
從供給端看,預製菜是餐飲工業化趨勢下的產物,出於成本端的考慮,預製菜在B端市場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2023年我國頭部餐飲企業原材料、人工、房租三大成本分別同比增長23%、18%、9%,“三高”問題明視訊記憶體在。
營收端與成本端雙重壓力倒逼我國餐飲行業藉助食品工業化方式實現盈利最佳化,料理包的使用實現對葷菜與部分調味品的替代,實現食材成本節約17%。
同時菜品加熱即可出餐,操作簡單,廚師依賴度明顯下降,後廚面積佔用小,實現人工租金成本節約60%,從成本到費用端均實現降本增效,從而帶動淨利率提升14個百分點。
從技術條件來看,預製菜與傳統料理包相比,保質期較短,對保鮮要求較高,為此,儲存新鮮、配送及時是預製菜的核心訴求。
近些年我國冷鏈技術的不斷進步,極大提高了運輸需求,為預製菜的全國化推廣提供了技術支援。
2023年,冷鏈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約585.5億元,同比增長8.2%。
截至2023年底,冷庫總量約2.28億立方,同比增長8.3%,其中高標準冷庫佔比有所提高,約為62%。
果蔬、肉類、水產品等農產品產地低溫處理率分別為23%、78%和80%,均高於2022年水平。
02
預製菜位於中下游、產業鏈龐雜
上游農牧水產企業藉助原料成本優勢向下遊佈局預製菜。
比如龍大美食從豬肉養殖、屠宰業務將供應鏈延伸至豬肉深加工,打造肥腸、酥肉、烤腸等大單品,國聯水產沿用白對蝦、魚類等水產品進行深加工,打造小龍蝦、酸菜魚等預製菜品。
中游速凍企業擴充預製菜業務及傳統預製菜廠商。
傳統速凍品後期冷凍保鮮環節與預製菜產業有重疊,同時經銷渠道、團隊等可實現複用,安井食品,千味央廚、三全食品等透過自產+併購+OEM三種方式開拓預製菜業務,但長期規模化、標準化的生產模式決定了其柔性定製產線相對較弱。
以味知香為代表的傳統預製菜廠商經過長期發展,形成較強專業能力,但門店模式輻射範圍有限,C端零散化致使物流成本較高。
下游餐飲企業與零售商超向上遊佈局預製菜。
部分大型連鎖餐飲企業出於自身降本增效與保證口味穩定性的需求自建中央廚房,除內部供應淨菜、半成品外,還可以企業品牌力為基礎推出C端廚師菜品。
比如海底撈、廣州酒家、西貝等都是這種型別的企業。
03
預製菜領域
安井食品一枝獨秀
13家預製菜相關企業,整體前三季度資料顯示,營收實現正增長的有安井食品、廣州酒家、立高食品、千味央廚、海欣食品、巴比食品6家企業。
其中表現最亮眼的當屬安井食品。
2020年以來,安井食品業績連續攀升,營收從69.65億增長到2023年的140.45億,淨利潤從6.04億增長到14.78億。
今年前三季度延續了增長態勢,共實現營收110.77億元,同比增長7.84%;歸母淨利潤10.47億元,同比下降6.65%。
利潤下滑的原因主要是促銷費、推廣費大增,導致銷售費用增長侵蝕企業利潤。
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安井食品”是如何脫穎而出的呢?
首先,它勝在一個“快”字。“安井食品”是速凍食品企業中第一個佈局預製菜市場的。
從2018年起,它就把預製菜板塊單獨列入財務報表,這在所有上市企業中是第一家。
當衛生事件期間“預製菜板塊”在資本市場火爆的時候,“安井食品”已經被貼上了預製菜龍頭的標籤,乘風而起。
當下預製菜行業龍頭集中度很低,海欣、千味、廣州酒家等和安井不在一個數量級,未來是集中度提升的過程。
在2023年,安井食品的市場份額達到了10.88%,在中國速凍食品行業中位列第一。
04
總結
預製菜的成長邏輯是基於市場需求驅動、行業發展趨勢、產業鏈協同發展以及品牌建設與市場營銷等多個方面的綜合作用。
未來隨著消費者對預製菜認知度的提高和口味的多樣化需求以及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政策支援的持續加強預製菜產業有望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關注飛鯨投研(id:Feijingtouyan),立即領取最有價值的《成長20:2024年最具有成長潛力的20家公司》投資報告!
來源:飛鯨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