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呂少峰
週五,A股午後出現了集體大幅調整,上證出現百點長陰,最終失守3300點整數關口。截至收盤,上證跌超100點收3267點,創業板跌3.99%,科創板跌4.16%。全市場超4900只個股下跌,逾1500股跌超5%。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1.79萬億,較上個交易日放量1784億。
記者盤點發現,上證自10月份以來,單日下跌超3%,上一次還是在10月9日,彼時海量增量跑步入場,特別是10月8日節後第一天出現創歷史的3.48萬億元,大量獲利盤離場,造成10月9日上證大跌6.62%。如果說10月9日的大陰還可以理解,畢竟那時是有大量獲利盤的,現在處於磨底的階段,為何在臨近上午收盤時就突然出現調整呢?這根百點長陰對下週又有哪些影響呢?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相關業內人士。
百點調整或為“疤痕效應”
週五的下跌,市場解讀主要有兩點。一是傳言俄烏衝突升級,二是週五上午國新辦的政策例行吹風會。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週五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有記者提問:在競選美國總統時表示,他計劃對中國徵收60%關稅。請問,您認為這對中國出口產生多大影響?您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對此,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表示,中國經濟已經表現出非常強的韌性,潛力大、活力足。我們正在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我們有能力化解和抵禦外部衝擊帶來的影響。同時,歷史已經表明,一個國家對中國加徵關稅並沒有解決這個國家自身所存在的貿易逆差問題,相反,它推高了這個國家從中國以及從其他國家進口產品的價格。因為最終關稅是由進口國的消費者和終端使用者來支付,它必然導致了消費者支付價格的上升,使用者成本在提高,物價上漲導致了通貨膨脹。
你問我答,沒有毛病,而且說的也是事實,中國經濟已經表現出非常強的韌性,潛力大、活力足,對世界經濟的貢獻有目共睹。美方單邊挑起的對華貿易戰,損害的不僅僅是中方的利益,最終也還是由進口國的使用者買單。
說的都是事實,那為何市場會在此時拿這個說事兒呢?有一種解釋比較有意思,那就是心理學上的“疤痕效應”。顧名思義,是指過去遭受創傷,即便傷口癒合後,仍然會對人的心理和外界認知等產生影響。當前,世界經濟正在復甦,隨著特朗普勝選,他選前提到的關稅問題,是否會兌現,確實牽動著市場的神經。
按照計劃,特朗普將於2025年1月20日宣誓就職。也就是說,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宮也是兩個月之後的事,市場過分解讀“疤痕效應”造成的負面情緒,出現暫時的非理智行為。那麼隨著這種情緒被證偽,市場的反彈也將隨之展開。
電商概念股異軍突起
上週五,就在市場因“貿易戰”疤痕效應出現恐慌性調整之時,電商概念股卻表現踴躍。其實從邏輯上也好理解,這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既然“加稅”有可能對直接貿易有點影響,那麼是不是反過來利好跨境電商呢?
這樣的揣測在訊息層面得到了印證。週五,在國新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表示,在最近簽訂、升級的自貿協定中,商務部都把跨境電商作為新的條款納入其中,以便推動我國與有關自貿協定國家的跨境電商發展。同時,中國作為世貿組織重要成員,正在推動世貿組織關於電子商務的協定談判,希望世貿組織電子商務協定談判早日結束,這樣能和更多世貿組織成員共同推動跨境電商這樣一個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新業態更好發展。
跨境電商的政策利好,在盤面上也得到了直接體現。週五跨境電商有12個漲停,其中不乏佛塑科技這樣的七連板,廣博股份六天四板,愛仕達六天五板,生意寶四連板,南極電商、貝仕達克等均出現連板。
值得注意的是,跨境電商最近以來持續活躍,前期甚至出現過青島金王、銀之傑、松發股份這樣的翻倍牛股。從板塊位置看,跨境電商也突破了10月8日的平臺,目前雖仍處於調整的狀態,但部分個股卻是相當活躍。後期是否會繼續走強從而誕生幾個牛股,仍有待觀察。
理性看待市場空檔期的調整
從技術層面講,11月19日出現階段底部反彈後,連續兩天上證出現假陽小K線,一直試圖突破11月18日的3386點而不過,市場對這種假陽突破遇阻都有心理準備。但像週五的這種百點大跌,對大多數人而言,還是有點出乎意料。
鑑於週五的下跌為百點實體中大陰,而且量能有所放大,因此下週一還有可能保持一定的慣性。從週五的收盤來看,市場整體也是跌多漲少。因此下週的操作策略不妨再等一等,看漲跌比的變化,以及指數在前期支撐位3194點的獲支撐情況,再根據自己的風格選擇適合的板塊或個股。
對於近期走勢,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副所長王偉表示,9月24日行情啟動以來,包括10月9日以後,排除極度不活躍的防禦性板和大盤藍籌,該動的板塊基本上都輪動了一遍,市場目前處於一個空檔期,資金需要重新選擇方向。從政策層面來看,9月底國家多個部委密集出臺了很多政策,政策從頒佈到落地,再到企業效益的好轉,以至經濟景氣度的提升,都需要一段時間。王偉強調,我們需要的是慢牛,而不是瘋牛。從短期來看,樓市止跌回穩是關鍵,從中長期看,則是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如果從一個較長的時間維度看,現在無疑是築底、夯實基礎的階段,投資者應該有充足的信心。”
(股市有風險,投資須謹慎。本文觀點不代表投資建議,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