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沒有想到,在拜登卸任前,他還是對中國下手了。
12月,美國BIS釋出總計210頁的出口管制檔案, 新增加140箇中國企業,全面涉及到半導體生態鏈,把管制力度拉滿,中美科技競賽達到了歷年最高潮。
面對美國的咄咄逼人,中國四大協會歷史第一次釋出聯合宣告:希望中國企業謹慎採購美國晶片。
這並不是簡單的一次官方聯合宣言,背後更是整個半導體行業的心聲:認清現實,放棄幻想,準備戰鬥!
美國長達6年的瘋狂制裁,徹底啟用了中國的投資熱情,大把的熱錢湧進了晶片行業。
在2019年,中國半導體專案的投資總額僅僅只有300億人民幣, 到了2024年上半年,中國半導體專案的投資金額高達5173億元人民幣。
這增長速度,簡直比火箭還快,整整翻了接近20倍!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中國的晶片發展史,就是一部抗爭史。
經過6年的臥薪嚐膽,中國企業成功將晶片產業的自給率,從10年之前的不足10%,上漲至如今的25%。 不但補齊晶片缺口,中國還成為了全球重要的晶片出口國之一,2024年前11個月,中國晶片出口達1.03萬億元,歷史首次突破萬億元!遏制我國科技進步的“晶片鐵幕”,也終將被打破一個缺口。
很多人對晶片的理解,可能只侷限於智慧手機的SoC, 什麼高通、蘋果,動不動就是2nm、3nm。
但實際上,智慧手機只佔半導體市場很小的一部分, 大部分晶片是用在工業、工程、汽車等領域。
這些領域的的晶片需求沒有那麼高,就比如汽車,96%以上的車用晶片還是28nm。
28nm,這對於中國半導體企業來說,是第一個被翻越的大山。
以中芯國際、華虹集團、晶合整合等國內主流晶圓廠,目前已經佔據了31%的全球市場。
這引起了美國的強烈不安,甚至發起了“301調查”,限制中國傳統晶片的進口,以降低對中國晶片的依賴。
敵人越怕什麼,就說明我們做對了什麼!美國一再升級的制裁措施,只能證明它的有心無力。
就連一直不放過任何中國“黑料”的英國媒體《經濟學人》,都忍不住當了“中吹”, 從高質量論文、科研裝置、研發支出、到研究人員和工程碩士數量,各個方面論證,表示中國的科研從硬體到軟體,都在逐步碾壓西方。
果然是“入關以後,自有大儒為我辯經”!
雖然已經有了勝利的曙光,那麼就要堅守住革命的果實。
一萬億晶片出口,只是一朵小浪花,
未來幾年,還有中國晶片的怒海狂濤。
本文源自:鋅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