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雲潭,編輯:小市妹
股價三個多月翻倍,不到五個月漲近1.4倍,近三個月又暴跌近40%。“高仿之王”眾泰在資本市場一度強勢翻紅又急速下墜,讓人咋舌唏噓。
而根據最新業績預告,公司最近七年最高將暴虧286億元(扣非),相當於虧掉5個賽力斯、2個長城汽車的年度淨利潤。
眼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正處於烈火烹油的年代,而靠模仿為生的眾泰早已遠離大眾視野。股票上躥下跳,似乎在向外界宣告,它還未徹底死去。
但實際上,更換實控人後的眾泰,仍處在風雨飄搖中。股價上下飛舞,免不了還是一場鬧劇。
【股價躥升,一場鬧劇】
“越爛越妖”。
2024年7月底開始,已經沉寂許久的眾泰汽車突然暴走,股價從最低1.31元開始離奇攀升至最高3.55元,漲幅接近1.4倍。
儘管在重組後,投資者對其抱有極大期望,但新管理層並未改變眾泰的厄運,公司至今仍深陷虧損泥潭。
可以說,股價上漲與公司基本面毫無關係,上演的是遊資炒作低價股和汽車概念的邏輯。眾泰還曾經宣佈進軍無人駕駛、氫能等領域,也成為炒作的熱點。
雖然已經更換實控人,但眾泰新話事人似乎無力迴天,公司基本面毫無起色。
根據最新公告,目前三大股東股份再遭凍結。控股股東江蘇深商及其一致行動人國民數字、眾富同人持有的100%股權被司法輪候凍結,合計佔公司總股本22.96%。可見其內控治理存在多麼巨大的缺陷。
2023年5月31日,被看做拯救眾泰“白衣騎士”的黃繼宏突然辭去公司董事長、董事職務,一石激起千層浪。這還僅是高管離職潮的開始,此後監事會主席金榮皓、獨立董事萬華、崔曉鍾及王務林;董事、代董事長葉長青,董事、副總裁劉婭相繼離任;進入2024年,總裁、副總裁、證代、董秘一股腦全部辭職。
據統計,以黃繼宏辭職為導火索,公司辭職多達12人次,人數之多、職務之廣,放眼整個A股市場都極為罕見。
銷量是一家車企的生命線,是維持向上遊供應商採購,下游經銷商運營的關鍵。
而眾泰這兩年的銷量一直是個謎。眾泰在2023年年報中披露,公司整車銷售1112臺,較2016年33萬輛年銷量下降了99.7%。
2023年2月,眾泰旗下江南汽車推出了公司首款純電小車——江南U2,預售價5.88萬元起,但在這個競爭慘烈的賽道,江南U2全年只賣出42臺。
如此慘淡的銷量根本無法支援一家車企的正常運營,重組以來的這些年,眾泰靠的還是汽車配件和原先金馬股份的門業銷售。
而且,就連這1112臺的銷量也被多方質疑,公司監事婁國海就表示無法保證年報真實、準確、完整等以及銷量等財務資料。眾泰因此被深交所出具問詢函。
在回覆函中,眾泰全年的銷量下滑至1016臺,其中T300銷往中東,U2車型出售給重慶江風南雅汽車銷售服務公司。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江風南雅的股東正是和眾泰聯合開發U2的輕橙時代,而如今輕橙時代已申請破產,江風南雅也被限制消費,甚至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合作方自身難保,眾泰的新能源汽車還能賣給誰?
2024年以來,眾泰並未公佈汽車銷量,其此前公佈的銷量可信度大大降低。目前,其絕大部分車型已經停售,易車、車主之家等平臺也查詢不到其任何銷量資訊。
無論是公司內控、業績表現、銷量成績,眾泰都可以說是徹底涼涼,近段時間的股價異動,更像是一場末日狂歡。
【危機四伏,盈利透支】
2021年底,經過複雜的重整裁定,*ST眾泰重獲新生。江蘇深商作為公司重整投資人成為第一大股東,重整款高達20億元。
江蘇深商背後是深商控股,是由79家深圳市知名民營企業聯合打造的投資集團,股東總資產近萬億元。
超級金主出手,“起死回生”的故事加持下,眾泰在2021年的228個交易日裡獲得了92個漲停,一年時間暴漲3.7倍,差值最高6.5倍,成為全球資本市場回報率最高的汽車股。
江蘇深商的如意算盤打得很美,在腳踝處抄底,獲取整車資質。江蘇深商前總裁黃繼宏更是橫跨汽車界和投資界的老炮,熱衷破產重整,他曾主導汽銷公司龐大集團的重整,還被推選為中民投總裁。
可以想象,黃繼宏是想打通造車+銷售的任督二脈,但眾泰在過去的三年時間裡幾乎毫無作為,復產的眾泰T300 EV未查到任何銷量,U2車型難挽頹勢。靠著上市前,金馬股份的門業和汽車零部件苦苦支撐。
龐大汽車前車之鑑不遠,在深商系接手後不僅未完成業績承諾,還繼續滑向深淵。根據業績補償協議,深商控股等重整投資人需在2023年7月前補償34.59億元,但一直到龐大退市,也沒有等到這筆補償款。
更令人詫異的是,上交所監管工作函顯示,黃繼宏甚至被舉報涉嫌操控龐大向其同時控制的眾泰汽車採購不超過10億元的貨物,極有可能侵佔公司利益,掏空龐大。目前證監會已對龐大立案調查,黃繼宏還被河北證監局實施行政監管措施,被上交所通報批評。
可見,黃繼宏早已滿身汙點,2023年4月,深商集團罷免了黃繼宏的總裁職務,順帶辭去了眾泰汽車董事長一職。
從2018年開始,眾泰汽車扣非後持續虧損,至2024年三季度,共計虧損275億元,負債率高達78%,經營現金流持續為負,三季度末在手現金只有7600多萬,已是強弩之末。
根據最新發布的2024年業績預告,公司預計年度營收為4.5億至6.7億元,較上年繼續萎縮,預計扣非後虧損9.86億至14.79億元。也就是說,公司將連續7年扣非後虧損,總計最高暴虧286.05億元。
汽車產業以研發為根基,可2021年至2023年,眾泰三年累計研發投入才勉強達到1億元。2024年前三季度,696萬元的研發費用再次創下歷史新低。別說造車,這點錢,連一臺機床、一臺大型壓鑄機都不夠。
三年前,投資者期望的“白衣騎士”,如今卻變為“惡龍”,又將眾泰拉入水深火熱之中。
【模仿往事,車圈笑話】
2017年4月19日,一年一度的上海車展如期舉行,酷愛學習的保時捷CEO Oliver Blume前往眾泰展臺切磋觀摩。
當他駐足觀望與自家車型Macan幾乎一模一樣的眾泰SR9後,直接露出了含蓄而又神秘的微笑。這場保時捷和“保時泰”一言難盡的會晤,在網上廣為流傳。
彼時,讓保時捷苦惱的眾泰正處於人生巔峰。
眾泰由浙江永康商人應建仁創立,他以五金、汽車模具起家,靠著抄襲保時捷,模仿奧迪,賓士、豐田、大眾等世界車企,一夜爆紅。
高光時期,應建仁同時控制金馬股份和銅峰電子兩家上市公司。2017年,他還憑藉140億身價成為浙江金華首富。
別忘了,眾泰才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鼻祖,眾泰是第一家獲得工信部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的企業,旗下2008EV更是中國第一輛正式掛牌上路的純電動汽車,“浙A2279H”是我國純電動乘用車第一牌,這輛車還被浙商博物館收藏。
佔盡天時地利,卻落到如此田地。歸根結底,應氏家族根本沒有將踏實造車放在心上,他不熱衷研發,而是靠著模仿抄襲為生。
“花10萬就能買到保時捷”,讓眾泰瞬間吸睛無數,滿足了小鎮青年們的虛榮心。2016年,眾泰直接賣出去33萬臺,2017年也是30多萬。
嚐到甜頭的應建仁自以為找到了打通汽車任督二脈的法寶,他將“抄襲大法”演繹到無以復加的地步。眾泰T600臨摹大眾和奧迪,SR7模仿奧迪Q3,眾泰被車圈同儕鄙視,又被愛慕虛榮的車友追捧。
靠著抄襲,眾泰被稱為車圈“皮尺部”,公司營收從2016年的16.9億,直接漲到了2017年的208億,漲幅高達1128.5%,而淨利潤也是暴增1209%達到12.56億元。眾泰汽車的股價也爆了,最高市值達到412億元。
但始終沒有掌握核心科技的眾泰,汽車質量堪憂,甚至曾一度因沒有國六發動機車型而停滯。至今,眾泰也沒有一款自研的發動機和變速箱。
曾經的實控人應氏家族本質上只是玩金融、玩概念,從借殼金馬股份開始,金馬股份曾計劃以116億元溢價4倍多收購眾泰汽車,被證監會靈魂拷問後中止,此後又藉助先控股金馬股份再收購眾泰的方式實現上市。
他還曾計劃操控銅峰電子收購其旗下卓誠兆業100%的股權,同時非公開募集資金不超過20億元。
2012年,好不容易從比亞迪挖來夏治冰,任命其為眾泰總裁,但夏治冰計劃砍掉不賺錢的車型和專案,直接觸及了應氏家族內部利益。半年之後,夏治冰就黯然離職。
應氏家族透過家族內部的資產騰挪,佈局所謂的新能源汽車、無人駕駛、氫能、共享經濟等概念,甚至稱目前主要在海外銷售,貼上出海概念,攫取金融利益。
最終,應建仁慘敗離場,鐵牛集團也宣告破產,淪為被限制高消費、被供應商和員工討債,豪宅被司法拍賣的結局。
回顧眾泰的歷史,每有風吹草動,其股價卻能夠大幅上漲,這種魔幻的故事情節一次次上演。眾泰的股價就像一個完美的賭場,暴漲暴跌將人性的貪婪和恐懼展現得淋漓盡致。
本應在2021年就退市的眾泰,因為江蘇深商的出手暫時保住了上市的資格。而根據深交所規定,上市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者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將對其實施ST,連續兩年則*ST,第三年即退市。
這一次,江蘇深商就連自己都麻煩纏身,年報被監事質疑的眾泰,再次瀕臨“退市”,也可能不遠了。
免責宣告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內容,為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資訊(包括但不限於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資訊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採納本文而產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