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君安吸收合併海通證券進入收尾階段。
2月7日晚間,國泰君安公告,公司A股股票將於2025年2月10日開市起復牌。同日,海通證券釋出了公告,公司已於2025年2月7日向上交所提交公司A股股票主動終止上市的申請。
至此,上市於2007年7月31日的海通證券正式告別A股,其股票程式碼“600837”也將塵封於歷史,留存在股民的記憶中。
結束17年上市史
細數公司的歷史沿革,作為老牌券商之一的海通證券,成立於1988年的滬上“繁花”時代。彼時,公司名稱仍為“上海海通證券公司”,主要股東為交通銀行上海分行。
上海海通證券公司是上海最早的三家證券公司之一,另外兩家分別是上海萬國證券公司、上海申銀證券公司。
1994年9月27日,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上海海通證券公司改制成為海通證券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10億元。
2002年1月28日,經中國證監會批准,公司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海通證券有限公司更名為“”,註冊資本為人民幣40.06億元。同年11月,公司註冊資本金增至87.34億元。
2007年7月31日,海通證券在上交所掛牌上市,開啟了在A股17年半的興衰沉浮史。2012年4月27日,公司發行合計13.52億股H股,於香港聯交所主機板掛牌並開始上市交易。
幾經輾轉,時至2024年9月5日,海通證券在A股落幕的結局開始進入倒計時。彼時,、海通證券雙雙釋出停牌公告,擬籌劃重大資產重組,這成為新“國九條”實施以來頭部券商合併重組的首單。
作為中國資本市場重大創新事項,以及國際資本市場最複雜的收購合併之一,“國君+海通”的合併推進速度遠超市場預期。
今年1月20日,國泰君安、海通證券同步釋出公告,宣佈合併重組獲得香港聯交所批准,圓滿完成本次合併重組全部行政審批程式。1月21日,國泰君安、海通證券公告,兩家公司A股股票將自2月6日開市起停牌。
從業績領先到連續虧損
作為曾經的頭部券商,海通證券的業績曾名列前茅。自2007年上市以來,營收排名多年穩居第二,僅次於中信證券。2015年,營收排名從第二下降至第三。不過直到2021年,營收排名一直穩居前三。
業績下滑轉折點是在2022年。2022年海通證券營收排名下滑至第七,2023年曾一度上升至第五,2024年再度下滑至第11名。
若從淨利潤指標看,下滑程度更為明顯。2021年之前,海通證券淨利潤常年穩定在前三。2011年至2015年期間,淨利潤一度穩定在第二。到2022年,淨利潤下滑至第10名。2023年,歸母淨利潤10.08億元,同比下滑84.59%,排名第27名。
海通證券業績大滑坡的原因主要來自海通國際。海通國際一度是海通證券佈局國際資本市場的重要一步,其業務在2021年前也一直穩居香港市場前列。但一場地產債風波,讓海通國際跌入低谷。
海通國際2022年營業收入-11.97億港元,淨利潤-65.41億港元;2023年營業收入-15.75億港元,淨利潤-81.56億港元;2024年上半年實現收入-16.97億港元,淨利潤-28.73億港元。2024年1月,海通國際完成私有化退市。
海通證券2024年的業績更是慘淡。根據海通證券公告,預計2024年年度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人民幣-34億元左右,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出現虧損。預計2024年年度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人民幣-37億元左右。這樣的虧損規模超出預期。目前,在已披露10家業績預告的上市券商中,只有2家出現虧損。
對於業績虧損原因,海通證券表示,報告期內,公司境外金融資產估值大幅下降,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減少;境內市場股權融資規模下降,公司投行業務收入減少。
根據公告,2024年10月-12月,海通證券計提資產減值準備10.44億元,對淨利潤的影響超過2023年度經審計淨利潤的10%;核銷資產1.6億元,減少利潤總額10.44億元,減少淨利潤7.9億元。
國泰君安同樣在1月24日釋出業績快報。根據公告,2024年國泰君安營業收入為434.06億元,同比增長20.10%;歸屬上市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130.18億元,同比增長38.87%;總資產為10473億元,同比增長13.17%。
參考資料:
《17年征程終結,海通證券作別A股》國際金融報
《別了,海通證券》讀數一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