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卡卡東
編輯 | 計然
哪吒給中國人帶來的文化自信,在此刻達到新高點。
2月7日晚,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票房(含預售)突破67.923億,超過《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票房成績,登頂全球影史單一市場票房榜!
這還不算結束,實際上節後第一個工作日,《哪吒2》的預測票房就已經漲到了100億。2個月前還處在瀕死掙扎中的各大電影院,如今連保潔員的工資都翻了2倍以上……
於是“哪吒救市”成為話題。而總是“閉關修煉”的導演餃子,也成為了行業人口中“拯救中國電影的天命人”。
有趣的是,我們似乎可以在餃子人生裡,窺見國漫的每一個歷史節點:從不被理解的,到有所變化,再到扭轉成見。
而這也在《哪吒2》中都能找到影子:比如哪吒出身就是“魔童”,不被大家理解;比如說人心中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無法撼動……
鮮有人知的是,餃子本是個醫學生,曾被嘲諷為“啃老族”“失業廢柴”。但是他毅然決心放棄專業轉行做動畫,靠著母親微薄的退休金生活,十年磨一劍,最終成為名滿天下的“國漫英雄”。經歷了太多次起伏的人生,讓他對《哪吒2》中各種角色的理解都比其他人更深刻。他用行動告訴全世界,“若前方無路,我便踏出一條路”。
他的故事,藏著每個普通人“改命”的終極答案。
啃老3年、失業6年,
一個“loser”的重啟人生
貫穿餃子前三十年人生的詞,是“不被理解”。
那些年,動畫和遊戲,毫無疑問是普世價值觀下最不務正業的兩個選擇。沉迷其中是沒有長進的,靠它吃飯更是離經叛道。
而餃子,從華西醫科大學藥學院畢業後,“莫名其妙”在廣告公司待了一年,又回家啃老。照這樣發展,在社會性和人生道路上,人基本就被人判下了“死刑”——成了鄰里嚼舌根的物件、別家教育孩子的對照組。
連朋友也覺得他的目標是天方夜譚。
那時,餃子的父親已經去世,他和母親只能靠著母親每個月 1000 塊錢的退休金生活。每天的伙食費不超過十元,全素食和泡麵是家常便飯。
娛樂只有聽評書、聽音樂,看電影、動漫這類幾乎不花錢的活動。大多時候,他似乎都在靠所謂的“動畫夢想”作為精神食糧。
他堅持的這條路上,沒有老師、沒有人脈、沒有資源、沒有渠道。
一個外行人,硬著頭皮,一天16個小時宅在家裡,用著盜版的三維軟體,一遍又一遍翻看教程對照學習,又當編劇又當導演又當特效師,在大部分人眼裡不過就是白費力。
讓人想起電影《喜劇之王》中,周星馳飾演的尹天仇在最落魄時抱著一本《演員的自我修養》堅守理想。
除了母親,誰也不理解餃子到底想幹什麼。但他就在這樣的質疑裡,悶頭幹了四年。
“那時候我的電腦記憶體只有768M,根本製作不了相對複雜的CG場景。只好徵用朋友的高配置電腦,可還是渲染到記憶體溢位,最後沒辦法,我只好開著MAYA的視窗,一幀一幀地手動渲染。”
2008年,餃子用MAYA獨立製作的原創反戰題材動畫短片《打,打個大西瓜》完成,全片共16分09秒,出乎意料地橫掃了30多個國際獎項。
在短片的結尾,他列了一長串名單。包括但不限於Disney、萬籟鳴、手塚治蟲、宮崎駿、鳥山明、李安。黑底白字,單方面地感謝這些人,在不為人知的角落,為一個寂寂無名的從業者提供著,難以想象的鼓勵和陪伴
但《打,打個大西瓜》好像又生不逢時。
2005年前後,《穿越時空的少女》《哆啦A夢:大雄的恐龍2006》《惡童》等海外動畫電影表現不凡,日本動畫霸佔了國內電視臺黃金時段超七成的排片,動畫從業者工資低廉因而“轉業潮”迅速襲來。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產量大幅下降,員工人數從800驟減至97,抵押《大鬧天宮》膠片也僅換來60萬貸款,無法維持生計。
喊出“國漫崛起”口號的創作者們,一次又一次地交出了令人不滿意的答卷。
2007年,上海電影集團、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勇士》總票房尚未達到1000萬元。朱家欣、鍾智行聯合執導的《寶葫蘆的秘密》,全球票房僅313萬美元。2008年,林超賢執導、改編自漫畫《風雲》的動畫電影《風雲決》,投資成本6000萬,最終票房僅3300萬,嚴重虧損。
一次次的教訓,讓資本和市場對此退避三舍。
《打,打個大西瓜》站起來了,國產動畫和餃子卻還是不被行業、資方、市場理解和認可。
餃子用一腔熱血撞破了牆,卻不得不面對牆後面空無一人的現實。
屬於餃子的“國漫崛起”
儘管《打,打個大西瓜》並未帶來直接的經濟收益,卻給餃子指明瞭一條道路。
2009年,餃子和製片人劉文章共同創立“餃克力”動畫工作室(可可豆動畫的前身),但大環境仍然對動畫行業不友好,大多數情況下,團隊只能憑做廣告動畫來養活自己。
轉機在2015年。
那一年,光線傳媒彩條屋出品的《大聖歸來》橫空出世,斬獲9.56億票房,行業開始看到國漫的可能性。
騰訊率先發力,企鵝影視(騰訊網路媒體事業群(OMG)子公司)連同閱文集團、騰訊動漫、騰訊遊戲等數十家合作伙伴,以及玄機科技、視美精典、福煦影視、原力動畫、米粒影業等國內一線動漫製作公司,共同釋出了企鵝影視國漫“百番計劃”,投資100億佈局動畫產業。希望透過促進優質內容開發,拓展更廣泛年輕使用者群,影漫遊全面聯動,推動國漫整體水平的提升。
也是在那一年,餃子接到一個來自北京的電話。對面是彩條屋CEO易巧。
兩個人從線上聊到線下,一拍即合。
於是,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又一個悶頭苦幹的五年開啟了。
確定以“哪吒”為主角之後,餃子開始研究與哪吒相關所有的作品,發現自己最喜歡的還是1979版的《哪吒鬧海》。
影片裡哪吒自刎的一幕,既是對封建社會殘酷現實的控訴,也是對父權和個人命運的反抗。它一度成為東亞小孩童年幻想的意象,也是整個中國文學史上尺度最大的表達之一。
餃子覺得這一版的哪吒和自己很像,也把這種思考放進了作品裡。因此我們也能看到《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1》)裡餃子對此的傳承和致敬。譬如哪吒從夜叉手中救下兄妹二人的劇情就保留了下來,敖丙的武器也沿用了和上美版一樣的雙錘和冰系屬性。
僅劇本,他就花了兩年時間,改了66個版本。每寫完一個版本,就要開一次會,收集一波修改意見。
和點狀的意見反饋不同,劇本創作是線狀、網狀的資訊、邏輯交織。為了實現一個意見的修改,往往需要將之前與之相關的故事線全部推翻重寫。
反覆的修改不僅讓整個創作團隊頭疼,更是磨掉了大家的自信,到最後,餃子甚至將每一次劇本討論戲稱為“批鬥大會”。
為了在保證質量的同時控制成本,《哪吒1》前後對接了60多家特效公司,並靠著“修改次數多、特效量大”,成了行業內人盡皆知的“神坑”。
這樣的無奈背後,甚至還關聯著團隊的生死焦慮。當初答應易巧“一起幹一票大的”時,餃子停掉了全部的外包工作,這也就意味著,《哪吒1》的成績關乎著整個團隊的生死存亡。
幸運的是,《哪吒1》被人們看到了,餃子想要傳達的核心也一同呈現出來。
2019年7月26日,《哪吒1》上映,最終票房高達50億,一舉進入影史票房前十。
扭轉成見和逆天改命,也成了餃子和國漫的新標籤。
他說:
大家不提國漫崛起的時候,國漫就真正地崛起了。因為那時候國漫就像是空氣、水一樣那麼平淡的東西。”
再度閉關,打破魔咒
我們希望透過優秀的作品,來扭轉大家對這個行業的偏見,希望以後有更多有志青年能加入這個行業,讓他們能夠養活自己,而且還能活得更有尊嚴。"
《哪吒1》上映時,餃子曾如此對媒體說道。
也正如餃子預期的那樣。2019年之後,動畫行業真的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一方面,佳作仍在持續輸出。
《雄獅少年》系列電影聚焦現實題材,結合“原創+現實主義”的創作理念,講述了充滿人文關懷的少年追夢故事,兩部豆瓣評分均超過8分;2023年,《長安三萬裡》以18.25億的票房打破過去三年動畫片累計票房紀錄;國產動畫在全球動畫流媒體平臺前10名中佔據3席,貢獻29%原創內容,題材從傳統的兒童,向擴充套件到成人向、科幻、歷史等領域。
另一方面,人才的培養成為了行業共識。
追光動畫和傳媒大學成立實驗室,00後動畫師起步月工資達24000元,是日本同崗位3倍。2020年,廣州美術學院動畫專業在B站上傳的畢設作品《落凡塵》,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登上了大螢幕。近年來對動畫IP從內容到衍生品的多線開發,也越來越被看重。
從某種角度來說,餃子和《哪吒1》成為了行業歷史節點的具象化。但巨大的成就和流量,沒有砸昏他的頭。
《哪吒1》的宣傳期結束之後,社交平臺幾乎看不到餃子的身影了。
在社交平臺上作品相關的UGC內容持續發酵之時,“《哪吒》第二部什麼時候來”成了沒人能回答的問題。
餃子人雖沒出現,他的傳說卻在江湖上一直流傳著。
之前和從事影視行業的朋友聊到電影排期時,他告訴我們,“整個行業都在看《哪吒2》什麼時候定檔,其實大家都挺怕它的”。
在不為人知的角落,他卻經歷著相當煎熬的創作時刻。
“快樂永遠是短暫,痛苦才是漫長的。你要經過長期的大量的痛苦煎熬,最後才能得到非常短暫的一點點愉悅。”
為了填上自己的坑,打破“續作魔咒”,讓觀眾看到從沒見過的東西,他開始有一種過分的“較真兒”和“完美主義”。
跟第一部“抓重點”的思維不同,第二部他希望每個part都做到最好。
分鏡環節,每一個角度畫好,跟著的總有一句“能不能更好”。“好多鏡頭一直沒有得到答案,直到最後我們要交片之前才得到答案,但這個也不一定是最終答案,只是我們在僅有的人力資源、硬體資源和時間資源的可控範圍內所能得到的最佳答案。”在《人物》的自述中,他坦誠道。
這樣的結果是,5年的時間,餃子的頭髮白了快一半。好在,市場又一次證實了,文藝創作者需要有堅持,時至今日《哪吒2》的票房已經登頂全球,突破68億。
客觀來說,《哪吒2》的劇本其實是有瑕疵的。陳塘關被屠之後李靖和殷夫人的情緒轉換,哪吒敖丙合力破鼎戰無量仙翁的情緒鋪墊,被部分觀眾評價“地獄”“強行燃”,但我們仍然無法否認,《哪吒2》的敘事陷阱、形象塑造和視效演出,都為動畫電影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標準。
回看餃子的人生,並沒有懷抱大徹大悟的“學醫救不了中國人”,只是簡單地抱著“如果能用自己的愛好賺錢養活自己,那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這樣近乎殘酷的天真,又“笨”又執著地走著。
在他的心裡,一直有一種不回頭的勇氣,有個關於“好作品”的標準,有個國產動漫的未來圖景。或許這就是,一個愚人或者說一個非典型乖小孩,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