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2月8日訊(編輯 瀟湘)當地時間週五(2月7日),美國總統表示,其計劃在下週宣佈對等關稅措施,相關關稅措施將適用於所有國家,訊息可能會在“下週一或週二”釋出。
特朗普當天是在與來訪的日本首相石破茂會晤時宣佈上述訊息的。特朗普並沒有指明哪些國家將受到打擊,但暗示這將是一項廣泛的關稅舉措,以幫助解決美國的預算問題。
“我將在下週宣佈這一訊息,即關於對等貿易的政策,以便我們與其他國家一視同仁。我們不想多也不想少。”特朗普表稱,“我可能會在週一或週二召開會議,宣佈一項宣告,也可能會召開新聞釋出會。”
特朗普表示,對等關稅可能會取代10-20%的普遍進口關稅計劃,而這一計劃正是他在競選期間經濟政策的核心。“他們向我們收費,我們也向他們收費。這是一樣的。我考慮走這條路,而不是徵收統一的關稅。”
此舉將兌現特朗普此前的一項競選承諾,即對美國進口商品徵收與貿易伙伴對美國出口商品徵收的稅率相同的關稅。
特朗普及其顧問此前還曾暗示,美國可能會利用關稅來對抗其他國家設定的非關稅貿易壁壘。美國總統辯稱,他正在為美國消費者爭取“公平的待遇”。
“對等關稅”計劃出爐
有業內人士表示,特朗普的這一最新關稅“攻勢”,顯然是撕毀並試圖重塑有利於美國全球貿易關係的一次“重大升級”。
事實上,自18世紀建國以來,美國就一直將關稅視為對外貿易聯絡的一件“利器”。達特茅斯學院經濟學教授、經濟史協會前會長道格拉斯·歐文表示,自那時起,美國就利用關稅實現三大目標。歐文稱之為“三個R”:
收入(Revenue);限制(Restriction)——建立保護國內產業的進口壁壘;互惠、對等(Reciprocity),即與其他國家達成交易的籌碼。
歐文表示,特朗普本人非常“喜歡這三個‘R’”。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就曾表示,關稅可以取代美國所得稅,為政府提供資金。關稅還將為美國創造工廠就業機會,並威脅強迫丹麥放棄格陵蘭島。
事實上,增加關稅收入和限制(透過貿易壁壘保護國內產業),此前一直是特朗普發動貿易戰時外界所熟知的口號。而如今,特朗普顯然正有意把關稅之火燒向“對等”這第三個R。
用特朗普的話來說,對等關稅意味著“如果他們向我們徵稅,我們也向他們徵收同等數額的稅”。同樣,特朗普挑選的美國商務部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在談到對等關稅時也表示,“你們如何對待我們,你們就應該受到怎樣的對待”。
如果美國實施互惠關稅,這顯然會提高美國從國外進口的許多產品的關稅稅率。另一方面,實施對等關稅可能也會迫使貿易伙伴降低本國的關稅稅率,以匹配美國的關稅待遇。
哪些國家風險最大?
那麼,哪些國家和地區可能會在特朗普“對等關稅”威脅下受損最大呢?
目前,大多數國家都對從國外進口的商品徵收關稅。各國可能出於各種原因徵收關稅,包括增加收入、保護國內產業或解決不公平貿易行為等。在任何特定國家/地區,不同型別的產品通常要繳納不同的關稅稅率。在不同國家/地區,同樣產品的關稅或稅率也可能不同。
而從近來特朗普和其政府官員的表態看,有一些經濟體及其相關產業面臨的潛在風險無疑尤為凸顯。
例如,特朗普經常提到外國政府對美國汽車徵收更高的關稅,比如抱怨歐盟對汽車徵收的10%進口關稅,遠高於美國的2.5%。他經常說,歐洲“不接受我們的汽車”,但每年卻向大西洋以西(即美國)運送數百萬輛汽車。
而除了歐盟的汽車產業外,一些本身關稅較高、同時對美存在明顯貿易順差的經濟體,也可能成為特朗普政府的“眼中釘”。
在最近的提名確認聽證會上,特朗普提名的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就對印度的高關稅稅率表示擔憂,而美國貿易代表提名人傑米森·格里爾(Jamieson Greer)則談到了美國對越南和巴西的關稅和貿易壁壘的抱怨。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資料,美國的貿易加權平均關稅稅率約為2.2%,而印度高達12%,巴西為6.7%,越南為5.1%,歐盟國家為2.7%。
格里爾在週四的確認聽證會上表示,其他國家如果想保持進入美國市場的機會,就需要降低對美國出口的壁壘,特別是越南。格里爾稱,“如果我得到確認,我需要去這些國家並向他們解釋,如果他們想繼續享有美國市場準入,我們需要有更好的互惠。”
值得一提的是,對等關稅的概念除了是特朗普第一任期和2024年總統競選中的一個關鍵話題外,還曾出現在美國傳統基金會2025專案計劃的一部分中,該計劃由特朗普欽點的白宮貿易和製造業高階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撰寫,他曾在第一屆特朗普政府任職。
納瓦羅在報告中寫道,如果特朗普在2019年呼籲的一項措施(即對等關稅)得以實施,總統很可能必須優先考慮與哪些國家進行談判,而潛在的目標可能是“那些使美國存在較大貿易逆差且徵收相對高關稅的國家”。
除了已經加徵關稅的中國外,根據納瓦羅對“2025專案”的分析,美國最優先考慮的國家中包括了印度。次重要區域的貿易伙伴是赤字極高的歐盟,以及關稅差異特別大的泰國和越南。第三級目標則將是日本和馬來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