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投資者都會碰到這樣的問題:“我到底啥時候該提前行權,或者啥時候我可能會被要求行權呢?”特別是新手,一聽到“行權”就頭疼,心想:“我賣了個東西,買家啥時候會來取貨呢?”其實,這個問題對歐式期權來說不是問題,因為歐式期權不能提前行權。很多機構交易者喜歡賣備兌看漲期權,就是不想被提前“收現金”(也就是被提前行權)。
但美式期權就不一樣了,實值期權的持有者有時候可能會想提前行權,特別是當繼續持有期權的成本比收益還高的時候。那怎麼看成本收益呢?我們分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兩種情況來聊。
先看看漲期權:
執行看漲期權,就是放棄期權,用執行價格買股票。想想看,如果你手裡有股票,你可以怎麼用期權來對沖呢?就是賣一個看漲期權,再買一個看跌期權。這樣,你手裡的股票就被“對沖掉”了。
執行看漲期權的好處有兩個:
執行了期權,你就能收股票發的股利了。只有股票持有者才能收股利哦。
實值看漲期權有時候價格很高,執行了期權就不用付這個權利金了。
但是,執行看漲期權也有成本:
你得付股票的持有成本,這個成本通常比持有期權的成本要高。
執行了看漲期權,就相當於你賣了一個看跌期權。所以,當前看跌期權的價格就是你的成本。
那麼,什麼時候執行看漲期權划算呢?
就是當看漲期權的持有成本加上收的股利,大於股票的持有成本加上買看跌期權的價格時。簡單來說,就是收的股利夠不夠抵消掉你因為執行期權而多付的成本。在利率很低的時候,這個持有成本不太重要。所以,主要就是看股利夠不夠買回那個看跌期權的價格。
比如,有個股票要除息了,股利是0.94元。你看看除息前一天看跌期權的價格,如果都比股利低,那你可能就想執行看漲期權了。但是,如果你交易的是長期期權,中間有好幾個股利日,那就得算算了,看看從現在到期權到期,所有股利加起來,再減去買看跌期權的價格,劃不划算。
再看看跌期權:
執行看跌期權,就是放棄期權,得到空頭股票。這也相當於你賣了一個看漲期權。
執行看跌期權的好處有兩個:
你不用付多頭看跌期權的持有成本了。
你得到空頭股票,利率上升時,可能還能得到點利率返點。
但是,執行看跌期權也有成本:
你做空股票,得付股利給融券的人。或者,如果你原來有股票,執行了期權就收不到股利了。
你放棄了看漲期權的外在價值。
那麼,什麼時候執行看跌期權划算呢?就是當執行期權的好處大於成本時。在低利率的環境下,幾乎沒什麼情況想提前執行看跌期權。但是,利率一漲,你就得留意了。
總而言之,期權提前行權劃不划算,得看看期權的型別、執行價格、股票價格、股利、利率,還有看漲看跌期權的價格。算算賬,划算就行權,不划算就繼續拿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