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腸道檢查,許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腸鏡,而做腸鏡檢查時需要進行腸道準備,主要為保證腸腔內乾淨,需要喝緩瀉劑,主要包括容積性緩瀉劑、刺激性緩瀉劑等。
這些緩瀉劑雖然“味道”不差,但由於需要在短時間內大量飲水,常常引起不適,讓很多患者十分抗拒,對腫瘤患者來說更是如此。
“是不是能在腸鏡這個金標準檢查之外,探索一些其他的輔助檢查方法,既能快速得到早期的指標,又能讓患者減少痛苦?”湖南省腫瘤醫院消化泌尿內二科主任王偉思考著,而這只是該科室打造科研平臺,在豐富臨床經驗之下進行的探索之一。
湖南省腫瘤醫院消化泌尿內二科主任王偉介紹,得益於藥物研究的進展,目前科室內有極少部分晚期病人有可能透過化療、免疫治療等手段獲得臨床上的完全緩解(肉眼腫瘤完全消失,CCR),或者病理意義上的完全緩解(顯微鏡下腫瘤完全消失,PCR),意即“治癒”。
腸癌如何早診早治?他們想了很多辦法
常見消化道腫瘤包括:腸癌、胃癌、食管癌、、胰腺癌、膽道系統腫瘤等,根據相關統計,我國發病率排名前五的腫瘤有3位是消化道腫瘤,特別是結直腸癌,發病率逐年增高,且有年輕化趨勢。
腸鏡檢查是經肛門匯入內鏡,從而觀察大腸內部病變的一種檢查方法。腸鏡可直接觀察腸道內部,與其他檢查方法相比,可早期發現並診斷腸癌,必要時還可透過內鏡,採集少量組織進行病理檢查或者切除息肉。
但與胃鏡不同的是,腸鏡檢查之前需要徹底清腸,一般處理方式是讓患者在檢查前的1天內,服用3000毫升緩瀉劑清腸,同時還需要空腹,禁食6-8小時,由於準備工作繁瑣,短時間大量飲水造成極度不適,很多進行腸鏡檢查的患者依從性不夠,導致腸道清理不徹底,影響檢查效果。
“所以我們科裡這幾年一直在致力於探尋除了腸鏡以外的早癌篩查方式,例如在血液、糞便方面做一些應用基礎研究,看能不能夠從這些輔助檢查裡面發現一些資料,提高腸癌的早期診斷檢出率與準確率。”湖南省腫瘤醫院消化泌尿內二科主任王偉說,現在科室收集了大概400多例標本完成初步資料建模,獲得了一些有意義的發現,雖然距離臨床應用仍有很大的距離,但緊密結合臨床實際的科研才是真正有意義的臨床科研。每一點點小小的進步都有可能在未來能帶來不小的民眾受益。
同樣在腸癌早診早治方面,現在王偉團隊還和醫院內鏡室緊密的結合,積極推行國家早癌篩查與早診早治相關政策,每年都要接診數百例日間內鏡治療患者,其中包括炎性息肉、低級別瘤變、高級別瘤變的切除,早診斷早干預早治療可以把腸癌防範於未然。
晚期胃癌有可能“治癒”嗎
胃癌是最常見的高發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胃癌更有發病年輕化趨勢。且由於胃癌症狀和多數消化道疾病相似,在發病早期極易被忽視,湖南省腫瘤醫院消化泌尿內二科主任王偉表示,大部分胃癌患者,就診最常見的原因是上腹痛和體重下降,但是此時胃癌很可能已經處於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術機會,晚期胃癌有可能“治癒”嗎?
得益於藥物研究的進展,目前有極少部分晚期胃癌病人有可能透過化療、免疫治療等手段獲得臨床上的完全緩解(肉眼腫瘤完全消失,CCR),或者病理意義上的完全緩解(顯微鏡下腫瘤完全消失,PCR),意即“治癒”。
那麼究竟哪些病理亞型有可能“治癒”?“治癒”後是否需要手術?“治癒”後能夠維持不再復發轉移?這種“治癒”能否轉化為長期的生存獲益?這都是一些難以解決的醫學難題。
22歲的小盧就是湖南省腫瘤醫院消化泌尿內二科主任王偉近期接診的一位晚期胃癌患者。由於上腹疼痛2月餘,小盧在當地醫院進行檢查,經過胃鏡、CT發現胃體下部、後壁見一巨大隆起,在進行活檢後當地醫生考慮低分化腺癌,建議前往上級醫院進一步治療。
來到湖南省腫瘤醫院之後,小盧最終被確診為晚期胃癌,而且胃周、右上腹、網膜囊、肝胃間隙、腹膜後多發淋巴結轉移,同時還存在腎結石、前列腺鈣化等問題。結合患者病史,由於多處轉移,無法進行根治性手術,經過胃癌多學科綜合會診(MDT),醫院選擇為小盧先使用免疫+靶向化療方案(6週期)。
“在免疫+靶向治療過程中,患者也曾出現過一些不適症狀,但6週期治療結束後,我們欣喜地發現在患者全身PET-CT中發現他胃體近胃竇區、胃壁增厚已不明顯,胃周、右上腹、網膜囊、肝胃間隙、腹膜後多發腫大淋巴結已不明顯,這是很好的訊號。”湖南省腫瘤醫院消化泌尿內二科主任王偉說,此時的小盧已可進行外科手術清除病灶。
手術很成功,術後小盧的病理檢查結果表示,在經過胃癌新輔助轉化治療療,切除的組織及淋巴結各處未見明確癌組織殘存,達到病理學完全緩解。
術後,小盧恢復良好,回到省腫瘤醫院進一步完善治療。在近期的最後一次隨訪中,醫生評估小盧病情穩定,無腫瘤轉移/復發徵象。
湖南省腫瘤醫院消化泌尿內二科主任王偉介紹,近年來科室深耕消化道腫瘤的生物靶向和免疫治療,僅依靠腫瘤內科治療,未進行手術就達到了完全臨床緩解(PCR)的患者已有一些病例。
但王偉並不滿足於此,“沒有癌了,不等於他不復發、不轉移,這些的無瘤的生存期能夠活多久,應不應該接受手術,如何進行維持治療,這也是我們一直在關注的一個問題,我們也會持續跟進這些患者的複查情況,不斷找尋更好的治療方法。”
“培養人才、搭好平臺是我最重要的目標”
在湖南省腫瘤醫院消化泌尿內二科主任王偉看來,醫生治癒患者固然是首要任務,但醫學不斷進步,醫生不能固步自封,要從臨床經驗中有所思考,透過科研的方式不斷探尋更優解。
現在,湖南省腫瘤醫院消化泌尿內二科每年都會發表2-4篇SCI論文。新冠疫情期間,消化泌尿內二科病房接到醫院任務,被臨時抽作ICU亞重症新冠病房,這段時間內,科室醫生一邊處理繁雜的臨床任務,一邊根據現有經驗開展研究,發表了3篇新冠病毒相關SCI論文。
談及為何要狠抓科研,除了職業追求,湖南省腫瘤醫院消化泌尿內二科主任王偉坦言:還有私心。“我們科室開科於1985年,至今已經39年,而我本人從1995年開始在臨床崗位工作至今將近30年。我年紀比較大了,在未來的職業生涯裡可能幹不出什麼大事業,但是我和我們科室這麼多年臨床、科研經驗的積澱,還有這份行醫的堅持,希望能夠代代相傳。不同於臨床工作經驗的積累,醫學科研更需要時間的沉澱,急功近利是做不好真正的醫學科研的,醫學科研往往是建立在許多年沒有任何科研產出的默默耕耘中,科研平臺的構建更需要有人為此付出艱辛的努力。這種搭臺子的工作更適合於我們這種年齡相對較大的老同志來做。我希望年青一代能做出成績,造福百姓。”
在醫院的支援下,湖南省腫瘤醫院消化泌尿內二科擁有了豐富的科研資源,因此,王偉主任希望能圍繞消化道腫瘤診治領域的難點與熱點問題,用5-10年的時間打造並逐步完善可持續研究和健康發展的科研平臺,讓科室裡年輕醫生們能“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凝心聚力,集體攻關,走得更遠。提及人才培養,王偉笑稱這是我們這一代職業生涯裡最重要的“宏偉藍圖”。
科室裡的90後博士袁霞醫師便是王偉主任的得意干將。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本科畢業,華西醫科大學推免碩博連讀,師從中科院院士、腫瘤治療及腫瘤免疫學家魏於全教授……有如此豐碩的履歷,袁霞不驕不躁、踏實肯幹。
“她上午在科室下臨床管病人,下午在實驗室做課題搞科研,有時候清早和晚上還要跑到病房查房。那天我晚上跑到醫院裡面,袁霞還在這裡查房,我說你幹嘛?她說:‘我要把病人看一眼,不然不放心。’”王偉主任說。正是緊密結合臨床做科研,不為單純科研而科研的指導思想,才會培養出臨床與科研兩不耽誤的真正的臨床科研緊密結合型人才。
科研要奇思妙想,也要穩紮穩打,“沉下心做事”是王偉主任常掛在嘴邊的話,這份堅持換來了豐碩的成果。2021年12月,湖南省腫瘤醫院消化泌尿內二科被湖南省科技廳授牌為湖南省胃腸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這是對醫院及科室過去臨床工作及科研成果的充分肯定。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 湖南省腫瘤醫院 劉孝誼 彭璐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