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兒科連鎖唯兒諾醫療在上海的多家門店疑似發生消費者“擠兌”,引發媒體關注。
作者|劉暢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知名兒科連鎖門店遭遇“擠兌”?
近日,財聯社報道,知名民營連鎖兒科醫療機構——唯兒諾醫療在上海的多家門店爆發了消費者“擠兌潮”。在其嘉寧店、金橋路店等門店,貨架上的鏡框、藥品等被迅速搶購一空,大量消費者提出退款申請。
這場風波早在10月6日就初顯端倪。當時有網友在社交平臺上爆料稱“唯兒諾楊浦店關門”,9日,唯兒諾官方釋出通知證實了這一點。通知稱,因計劃遷址升級,楊浦門店自10月8日起暫停營業,重新開業時間待定。隨後,輿論持續發酵,消費者恐慌情緒不斷加重,最終引發了這場“擠兌潮”。
11月14日,唯兒諾官方釋出公告進行回應。公告稱,由於疫情影響、市場環境的變化以及集團內部運營的挑戰,其經營遇到了一定困難,後續將集中精力優先發展嘉寧、古北、新天地、聖安、聖欣五家門診。同時,新天地門診也正在進行為期兩週的內部整頓,唯兒諾後續會發布整頓進展與重新開業的相關資訊。
而據媒體調查,此番風波之前,唯兒諾也曾被出曝欠薪、欠稅及供應商款項拖欠等糾紛。
對此,一位醫療界專業人士在社交媒體評價道:“在經濟下行和出生率下降的雙重打擊下,不少民營兒科機構生存艱難,最佳化門店在所難免。唯兒諾此番進行內部調整,或許能成為其擺脫當前困境、重振旗鼓的關鍵一步。”
多輪融資下的連鎖擴張
公開資料顯示,唯兒諾醫療成立於2014年,定位高階美式兒科,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在上海、深圳、杭州、北京等城市開設了15家門診,提供包括兒科、兒童保健、眼科等16個科室的醫療服務,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兒科醫療服務體系和標準化的診所運營模式。
根據天眼查資訊,唯兒諾的運營主體公司——上海濟諾醫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以來經歷了五輪融資,投資方涵蓋了靠譜集團、長城基金、銳盛投資、前海長城、道彤投資、銳盛投資、高特佳投資、璟沃投資、沂景資本、北極光創投、光信資本、Goldman Sachs、Stonebridge Capital、尚珹投資等眾多資本方。
唯兒諾最初起步於上海,兩年後得益於投資方支援,唯兒諾成功併購了上海聖瑞的3家門診,此後在資金的支援下,唯兒諾迅速擴張,並透過收購不斷擴大市場份額。僅在2016年,唯兒諾就將旗下門店從2家擴充套件至10家,並開始在其他城市佈局。
2020年,唯兒諾宣佈收購美和眼科,設立了“唯兒諾美和眼科”品牌,2024年初,又重磅收購了北京未來兒童醫院,完成了從連鎖診所到醫院的“反向收購”。唯兒諾當時稱,收購未來兒童醫院具有戰略性意義,它意味著唯兒諾已完成從專科門診向綜合性醫院的突破式轉型,並向著這個方向強勢推進。
此次突如其來的危機,除了受疫情影響和市場環境變化等因素,或許也與其快速的擴張有一定關係。
多重困境下,兒科連鎖如何突出重圍?
事實上,近年來,遭遇困境乃至生存危機的兒科連鎖並不少見。在2020年4月,企鵝杏仁宣佈,媽咪知道深圳兒科診所業務接入企鵝杏仁,雙方將聯手打造深圳兒科業務體系。
據瞭解,媽咪知道創建於2014年,是兒科診所領域的知名品牌。在創立之初,媽咪知道以線上諮詢為主,連線重點城市三甲醫院的兒科、產科醫生,組成家庭醫生團隊為使用者服務。2017年,媽咪知道在深圳孵化了第一家線下自營兒科診所後,連續完成了深圳、廣州、上海、天津、北京5個城市10家兒科診所的快速佈局。
但很快,媽咪知道就因為快速擴張、單店盈利週期過長、融資陷入困境等因素導致資金鍊斷裂,不得不轉手優質門店,品牌也不復存在。
除了疫情帶來的巨大沖擊,以及自身頻繁戰略擴張帶來的經營壓力等,少子化趨勢也讓兒科醫療步履維艱。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023年人口資料,2023年全年出生人口僅為902萬人,比上年減少54萬人,出生率下降至6.39‰,我國人口已連續兩年出現負增長,總和生育率也降至1.0左右。
兒科醫療領域面臨的另一挑戰在於其收入結構。相較於成人科室,兒科的用藥與器械選擇相對有限,即便在大型公立醫院,兒科科室的收益也往往較為薄弱。鑑於兒科業務單獨盈利的艱難,眾多民營兒科醫療機構開始轉向全科領域,積極探索多元化發展。
卓正醫療便是一個典型例子,自2012年成立以來,它最初聚焦於兒科,隨後歷經多年拓展,已涉足皮膚科、眼科、耳鼻喉科等多個科室,目前在中國廣泛佈局,運營著21家醫療服務機構,涵蓋19家診所與2家醫院,並在新加坡開設了三家全科診所。今年5月,卓正醫療更是遞交了招股書,擬於港股主機板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兒科儲值消費的銷售模式也存在不小的風險。這種模式雖然在某種程度上能夠提前鎖定資金,增強財務穩定性,促進客戶忠誠度並推動重複消費,但一旦醫療機構經營出現問題,可能會迅速引發消費者的信任危機,進而引發輿論風波,醫療機構也已更可能會處於“風口浪尖”。
對此,一位業內人士表示,考慮到單店盈利週期不確定、醫療市場估值存在下降風險,以及融資不暢可能引發的資金鍊緊張等多重風險,連鎖醫療機構在擴張過程中應當更加謹慎。
並建議,兒科醫療可以透過專注技術創新、發展特色專科來深耕市場。以兒童脊柱康復、兒童齒科、兒童視光、兒童泌尿為例,一些連鎖專病機構就發展得較為穩健,且市場需求較大,一些綜合兒科連鎖完全可以積極引入這些優質專案,探索業務多元化,深挖單店潛力。(本文為《看醫界》釋出,轉載須經授權,並在文章開頭註明作者和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