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 osteoporosis )是一種以骨量低下,骨組織微結構損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徵的全身性骨病。2001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 NIH )將其定義為骨強度下降和骨折風險增加為特徵的骨骼疾病。骨質疏鬆症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多見於絕經後女性和老年男性。依據病因,骨質疏鬆症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包括絕經後骨質疏鬆症( I 型)、老年骨質疏鬆症( II 型)和特發性骨質疏鬆症(青少年型)。絕經後骨質疏鬆症一般發生在女性絕經後5~10年內;老年骨質疏鬆症一般指70歲以後發生的骨質疏鬆;特發性骨質疏鬆症主要發生在青少年,病因尚未明。繼發性骨質疏鬆症指由影響骨代謝的疾病或藥物或其他明確病因導致的骨質疏鬆。
日常我們討論最多、發病率最高的是指的原發性骨質疏鬆症。
治療要點:①抗骨質疏鬆藥物包括骨吸收抑制劑、骨形成促進劑、雙重作用藥物、其他機制類藥物;其中骨吸收抑制劑包括雙磷酸鹽、地舒單抗、、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等;骨形成促進劑包括特立帕肽;雙重作用機制藥物包含羅莫佐單抗;其他機制類藥物主要包括活性維生素 D 及其類似物。②確診骨質疏鬆症患者均屬於「骨折高風險者」,初始藥物可選擇阿侖磷酸鈉、利塞磷酸鈉等;若口服藥物不耐受,可選擇唑來磷酸或地舒單抗等。骨質疏鬆症患者合併危險因素屬於「極高骨折風險者」。③對於極高骨折風險的患者,初始藥物可選擇特立帕肽、唑來磷酸、地舒單抗、羅莫佐單抗。對於髖部骨折極高風險患者,建議優先選擇唑來磷酸或地舒單抗。④聯合和序貫治療:建議酌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