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劉玫妍)CT、磁共振、X光等都是大家看病住院最熟悉的檢查專案,“檢查多、檢查貴、檢查重複”也是反映比較集中的問題。11月20日,國家醫保局印發《放射檢查類醫療服務價格專案立項指南(試行)》,將現行放射檢查類價格專案對映整合為26項,指導各省加快落實,合理下調放射檢查服務價格水平,促進檢查結果互認。
根據立項指南,放射檢查的收費立項不再緊跟裝置引數走,而是跟著檢查效果走。
以CT平掃為例,隨著技術發展,CT裝置排數已經從16排、64排逐步提高到128排、256排等。通俗來說,檢查裝置排數越多,掃描結果也就“切得越薄”,呈現更加清晰的成像效果,但也變為了更高的價格。立項指南將關注點聚焦在檢查精度上,普通CT檢查不再按排數確定收費標準,而是對掃描層厚小於2毫米的“薄層掃描”設立加收項,在滿足臨床檢查收費需求的同時,根據服務產出體現裝置迭代後在檢查精度方面的差異。
同樣以服務產出為導向的人工智慧輔助診斷,不再額外收費。國家醫保局表示,人工智慧技術重在提質增效而非增加成本。目前人工智慧技術還無法替代醫師診斷,在尚無獨立的醫療服務產出、輔助診斷質量效用難以確定的情況下,在已收取診斷相應專案檢查費用後,不宜單獨收費。
雲影像此次納入了放射檢查的價格構成。如醫療機構無法做到檢查影像雲端儲存的,需要減收一定費用。國家醫保局表示,雲影像在價格專案中予以明確,將促進醫療機構補齊雲影像服務供給短板,助力跨地區跨醫院的檢查結果共享互認。
此外,立項指南統一將實體膠片從專案價格構成中剝離,由患者按需選購。江蘇等省份已率先將實體膠片與檢查價格解綁,患者需要膠片則付費,不需要則不付費,有些醫院還貼心地把掃碼付費的功能設定在自助列印裝置上,把選擇權完全交到患者手上。
關於放射檢查的價格,國家醫保局明確,將指導各省加快對接落實放射檢查類價格專案立項指南,在制定省級基準價格時,關注大型檢查裝置真實採購價格下降趨勢,合理下調放射檢查服務價格水平,減輕群眾看病就醫負擔,鼓勵透過提供更多技術性醫療服務獲得增量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