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週深挖牛津的167枚錄取,就在這兩天,劍橋也開始發錄取。截止到發稿,劍橋共計發出發出243枚預錄取,分佈在93所學校裡,牛津劍橋共計則發出400多枚錄取。中國學生已經成為了牛劍最愛的群體之一。英國知名媒體《每日電訊》最新資料顯示,牛劍錄取數量最多的20所海外學校,中國佔了7席,趕超不少英國本土私校。而在這些美好的數字之外,還有更多隱秘的資訊。
文 | summer夏景
From 穀雨星球
ID:guyujihua2021
洞察①:劍橋與牛津有什麼核心差異?
在榜單前,我先先跟大家聊聊牛劍的深度核心差異,否則看了那麼多榜單隻能徒增焦慮。
牛劍申請只能擇其一,到底該選哪一所呢?這或許就跟清華北大選哪個一樣,都是甜蜜的負擔,兩校的「恩怨」也早在數百年前就出現了。
眾所周知,劍橋是由牛津大學一群學者「出走」孵化出來的,你追我趕,互不相讓,除了硬實力比拼、賽艇較勁外,還經常爆發一些有趣的口水仗。
雖然兩者作為精英教育的開山鼻祖,被合稱為Oxbrige,共性很多,如學院制,申請邏輯、學術難度、預錄取制等。
牛津和劍橋的校徽上都有一本書,牛津的是書是開啟的,而劍橋則是合上的。於是,牛津人調侃劍橋人裝模作樣書都不開啟,而劍橋人則嘲笑牛津人學得慢:我們都學完了,你們怎麼還在苦讀?
早在百年前,王爾德就這樣寫過:「如果你去了劍橋,恭喜你!那是我所知道的最好的牛津大學預備學校。」
而現在,不管是學科排名還是大學聲望,牛津劍橋早已不分伯仲。
簡單來說,大家都認為牛津偏文,劍橋偏理,有點類似我們對清北的定義。一方面,確實如此,如牛津的王牌專業人文經典學科PPE,劍橋所在的城市也成為了英國著力打造的高科技園區「新矽谷」。
牛劍最核心的差異,就是兩者的學科設定不大相同。
像牛津會開設美術專業,劍橋則沒有。劍橋會開設建築學、獸醫專業,牛津則沒有。同時,牛津會開設一些聯合專業,如數學與哲學系的結合,適合喜歡跨學科探索的學生。
如上所述,牛津以人文專業見長,如PPE出了無數知名政客。而劍橋的自然科學、工程等理工科非常有名,出了全球第二多的諾貝爾獎得主。
基於此,各學科的培養方向大不相同。
就以生物為例,牛津就有三個細分專業:生物、生物醫學、生物化學。在劍橋有兩個相關專業,分別是自然科學、化學工程與生物科技(4年制)。
再比如牛津的經濟相關專業課程設定都是套餐設計,要麼和歷史一起學,要麼讀PPE,要不讀E&M,劍橋則有純經濟專業,適合只對經濟感興趣的學生。
再以理工科為例。
在劍橋,生物化都被歸在了自然科學下,比如偏物理方向的學生,大一大二都要學物理、化學和生物基礎課程,大三才專注於物理科學課程。
但牛津的物理系、化學系等就專注於本專業學習。
如牛津化學系畢業生告訴我因為物理並不是很好,因此專注於學化學的牛津更適合。放棄牛津選擇劍橋自然科學的姑娘則說,因為數理化沒有偏科,想做更多探索,所以選擇了劍橋。
還有個方法是看專業學科排名,QS有詳細的各大專業的學科排名,很有參考性,兩所頂尖大學在各大學科分支上各有千秋,由此熱門專業也不同。
同時提醒大家,劍橋與牛津一樣,培養專業人才,所以學習難度專業課程難度大,幾乎不能換專業,選定不離手。
我們將排名也費盡心思整理出來了,值得收藏
洞察②:牛津、劍橋申請有什麼側重點?
大學專業、學科設定的差異也體現在了招生、申請上。
我們都知道牛劍是學院制,相當於同一個專業在不同學院都有開設,類似「小大學」。
舉個例子,如果你想讀數學專業,你可以在劍橋開設相關專業的幾十個個學院裡選出最想讀的來申請。
所以,同一個專業,不同的學院申請機率也很不同。
有人會根據學院排名來確定申請的學院,最值得參考的有 Norrington Table牛津學院排名、Tompkins Table劍橋學院的排名。
也有人會根據錄取率來選學院,比如有的學院相對遠一些,錄取率就高一些,有的學院則資源教授更好,就更加熱門,錄取率就更低了。
對中國學生來說,有的學院錄取率能超過20%,有的則不到10%。最熱門的學有Homerton、Girton、Robinson等。
在學院偏好外,還有更重要的是整體的標準。
從學術要求來看:牛劍都看重學術,但劍橋硬性要求相對更高。比如對比計算機科學要求,牛津要求是A*AA,而劍橋是A*A*A(*注:A Level 至少選課三門的成績)。
我們整理了幾大熱門專業的硬性要求發現,劍橋確實比牛津硬性要求要難得多。
不過,牛津屬於門檻低要求高的學校,超級分控。官方也公佈了錄取學生的成績,對比來看:
牛津91.2%入讀學生成績達到A*AA及以上,錄取學生中57.4%的人成績達到A*A*A*及以上。
劍橋藝術、人文和社會科學類專業方向,錄取學生中24.1%的人成績達到A*A*A*及以上;科學類專業方向,錄取學生中40.8%的人成績達到A*A*A*及以上。
再從筆試來看,兩校的入學考試形式有所不同,難度大同小異,但側重點有所不同。
這幾年來,學校也一直在調整筆試的要求,比如劍橋取消 NSAA(選擇題) 考試,將以ESAT取代。
不同的考試有不同的範圍和側重點,比如有的考試看重寫作能力,有的看重解題過程,有的只看結果等。
最後,從面試來看:
牛津的平均面邀率為30%,從面邀到預錄取的平均為9%。而劍橋官網顯示,會面試75%左右的申請者,透過面試的機率更低。
坊間一個說法:筆試型學生首選牛津、面試型學生首選劍橋,不是沒有道理的。
牛津劍橋面試題,很有深度
我們也彙總找來了牛劍面試題,面試官會圍繞話題進行深度討論,大家可以做做看:
歷史系:假如我們除了體育方面的事,對過去的歷史沒有任何記錄,我們能從過去發現什麼東西?
英語文學:在哈利波特系列獲得了巨大成功之後,羅琳又推出了面向成年人的書。你覺得為兒童寫書和為成人寫書有哪些不同?
實驗心理學系:為什麼人有兩隻眼睛?為什麼植物沒有腦袋?
古典文學系:如果恐懼是會給我們造成傷害的東西,我們為什麼會怕蜘蛛呢?詩人奧維德的談話式詩詞能起作用嗎?
政治學經濟學系考:流浪歌手那麼能唱還流浪街頭,他們是不是瘋了?
經濟系:《聖經》上說,約瑟夫首次執行了‘調節性庫儲存備’,同樣的情形,為什麼他今天就不能做?
哲學系:古時候的人是怎麼知道2+2=4的?
神學院:人類消失後,還會第二次出現嗎?
數學系:Compare the integrals between the values e and 1: a) int[ln(x^2)]dx; b) int[(lnx)^2]dx and c) int[lnx]dx. Which is largest?
洞察③:243枚劍橋錄取啟示錄
看完了差異,我們再來看看今年的榜單,或許會有更多的思考。
*純國際學校大多是在3月後由學校統一發出錄取,且不少學生是DIY,所以國際學校的統計相對偏少;
根據資料,我們發現了幾個重點:
1、「劍橋附中」深國交延續神話
一所城中村長出來的深國交,搬到新校區後,又再次重新整理我們對於錄取資料的理解,連年拿下劍橋超過30枚錄取。
加上16枚牛津,深國交共計斬獲49枚牛劍錄取,趕超不少頂尖私校,成績一年更比一年好。
有在讀學生跟我說,有任何事問在牛劍讀書的學長學姐都能得到非常及時有效的回覆和幫助,這些小細節都證明了深國交在生源、錄取和校友等實現了正向迴圈。
不過另一方面,學生人數的增加、頂尖生源的聚集,也都可能造成內部競爭的加劇。
2、TOP20校變化明顯
傳統優勢學校仍然強勁,如南外、武外英中、領科和光劍等,青島二中等衝入重圍。前10名學校共計拿下148枚牛劍錄取,佔了總數的40%。
同時,學校洗牌也非常明顯。表現亮眼的如光華啟迪拿下 10枚劍橋錄取,一舉成為上海第一,也成為了上海灘 A Level的 TOP3。
這也能看出生源的流動。隨著其他學校奔著大校去,一所小而美的定製化學校不僅能個性化關注學生,還能像機構一樣出分,加上學制靈活,生源向上流動。
上海另一所學校WLSA開設A Level沒幾年,也已經實現了多次突破。
3、半數學校每年進行一次「洗牌」
劍橋錄取分佈學校多元,今年這196枚錄取分佈在75所學校裡。有意思的是,其中有一半學校在去年並未上榜,同理,去年有些上榜的學校今年渺無音訊。
所以,再次提醒大家:不要光看榜單的個位數變化而去擇校或轉學,基本不存在任何參考價值。
更重要的是,學生本身在學校的表現優異程度以及核心的穩定度。
僅從資料來看,跟牛津一樣,上海、廣東仍然是劍橋大戶,北京牛娃仍更青睞於申請美國名校。今年北京牛劍申請裡值得一提的是海淀凱文,42名畢業生拿下1枚牛津加2枚劍橋的錄取。
4、專業以自然科學為主,難度有差別。
據瞭解,劍橋錄取的專業仍以其最為擅長的自然科學為主。
此外,還有經濟、心理學和行為科學、工程、數學等。一般來說,更喜歡文科的學生可能大多會選擇申請牛津。同時,專業也越來越多元,比如土地經濟、建築系等,都有中國學生拿到錄取。
*劍橋申請人數最多的5個專業是自然科學、工程學、醫學、法律、計算機科學。
最後,還有幾句不吐不快的話。
相較於美國名校錄取所需的種種個人陳述、學校背書、課外專案等難以標準和透明化的申請來看,牛劍有著對大多數學生更為友好的錄取流程,只要成績好,對熱愛學科有獨到的思考,都有機會。
加上 A Level 課程對大多數學生更為友好的課程設定,自由選課,3門即可,不管在學校讀書還是在培訓機構就讀,都能申請。
隨著人越來越多,在競爭激烈下,變得越來越像高考——瘋狂刷題、補課、考試是常態,惡性競爭越發普遍。
而遍地飛的榜單也加速了這種趨勢,學校一兩個錄取已經全然沒人關注,動輒幾十上百的錄取讓人變得麻木,彷彿人人都有機會,沒有登上金字塔尖,就是。
然而,官方資料顯示,劍橋為10.8%左右,遍地牛娃仍是「房間裡的大象」。
積極心理學奠基人埃倫·蘭格說過:在任何時候,我們是誰主要取決於我們所處的環境,不要過於高估人的個人意志的抵抗力。
本文系授權釋出,轉載自公眾號:穀雨星球(ID:guyujihua2021),邀你一起做內卷下的教育長期主義者。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北美學霸君 誠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