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我參加新傳考研,2018年-2023年我與班班一起進行新傳考研輔導,我與新傳考研的七年時間裡,我見證了「新聞與傳播專業」從2018年、2019年的「門檻低高性價比專業」,變成2020年到2022年的「文科第一卷王、出分必上熱搜專業」,又變成了2023年到今年2024年依然延續的「被質疑和詬病最多的專業之一」。
◼️ 一個學科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內,被捧上神壇又跌落至此的原因一定不會是單一的因為某些機構的推波助瀾或者某個人的幾句話,這背後複雜的結構性動因一定與學科本身的內容與發展、社會大環境、政策因素、大眾心理、社會職業選擇等環節密切相關。為了能在下文展開敘述新傳考研動盪的原因,請先容許我簡單的在開篇為大家分析一下這七年的社會環境、職業與考研心態變遷(外部原因分析)(很重要):
◼️ 2015年到2019年的是中國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下半場,在直播和短影片加入內容賽道、人工智慧、虛擬現實等一系列新技術的加持驅動下,網際網路行業前景大好,諸如阿里巴巴、位元組跳動、、滴滴、bilibili、美團等一系列網際網路大廠日趨規模化和頭部化,廣泛的向社會招募大量網際網路人才從事包括演算法、內容、廣告、運營等各項崗位。與此同時,傳統媒體如澎湃、南方週末、人日、央視及各省級地方媒體也展開了媒體融合建設,廣泛招收大量新媒體與技術類人才,為行業注入新鮮血液,以驅動直播新聞、全景新聞、vr新聞等新新聞型別的出現。自媒體也處於高速發展階段,網紅經濟還處於高速發展時期,papi醬、咪蒙等初代網紅讓人們看到了“自媒體”極強的變現能力和較低的創作門檻,人人都能成為自媒體在那個時代的確就是一句事實。也正是這三重動力, 讓與網際網路行業、媒體行業和自媒體行業掛鉤的「新聞與傳播」行業搭上了時代之東風,成為了「考研門檻低但就業廣且回報高」的「萬金油專業」,故而從2018到2020年,新傳專業節節攀升,堪為卷王之王。
◼️ 但情況在2020年急轉直下。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將人們的生活拉入了「不確定志宏」,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流行的「內卷」一詞便可看出早些年積極的社會氛圍和教育興盛催生了大量的人才,但危機帶來的經濟下行、企業效益緊縮的直接影響便是人才需求量的驟減——人才量增多而崗位減少的供需不平衡直接導致了「內卷」這一社會現象,無數人削尖了腦袋去競爭同一個職位;已經身處崗位中的個體為了保住自己現有的工作,而不得不接受996、大小周等一系列公司制度,於是隨著「內卷」出現的另一個流行語便是「打工人」——對職業的熱情在褪去,工作帶來的消耗和對工作的不滿在積聚;但這樣的不滿出現端倪之時還尚未影響到在校生的選擇, 大家在「工作越來越難找」的背景下的第一反應是「提升學歷」,因而2020至2022年,考研報名人數每年以30%的增量上漲,新傳專業的報名人數和內卷人數也在直線上升。
◼️ 曾經我們都以為危機可以很快過去,但從2020年到2022年的三年時間,這場危機幾乎輻射了各行各業,造成了社會經濟的下行、社會情緒的消極和社會文化的停滯:網際網路公司的裁員風波、996與大小周導致的年輕人猝死、社會失業率上升、學業考試內卷、國家線整體大規模上漲(2022年)等一系列現象讓社會的不確定性加劇,年輕人的選擇趨於保守,或者說趨於消極和躺平。「活著」和「賺錢」比「理想」和「自我價值」來的更重要,因此 比起充滿著不確定性甚至朝不保夕的網際網路行業,穩定的、技術型的、國家保障的工作開始成為大眾追捧的物件。這也是2023年,考研人數五年內首次下降30萬,考公人數上漲30萬的社會背景。
◼️ 而新聞與傳播的專業性危機之所以會在2023年大規模的爆發出來,新傳專業之所以會在2023年受到諸多詬病,其原因便在於2020年前後,在一眾內卷之中拔得頭籌考上新傳研究生的一批學生在畢業之後發現整個社會環境鉅變,一則是大量同類型的研究生導致競爭壓力巨大,二則是技術的發展淘汰掉了純粹的運營與內容崗位,網際網路等新傳就業率極高的崗位開始向技術類人才敞開大門;三則是傳統媒體也在三年危機中看到了“深度內容與新聞”的價值,開始向「有紮實新聞功底的學生」敞開大門(但過去三年新傳跨考率之高,網課學習的侷限性讓近半數新傳畢業生並沒有足夠的能力駕馭深度報道);四則是自媒體的野蠻式發展,讓「人人都能成為自媒體」的夢想破滅,自媒體的門檻之高,成功率之低,競爭之大讓人歎為觀止。
◼️ 2020年懷揣著夢想進入了這個行業,2023年畢業之後卻找不到工作,怨天怨地躺平發瘋消極憤怒等一種情緒的加持下,曾經的理想與意義化為泡影,畢業生囿於「學歷貶值、找不到工作、難以生存」的困局中,進而將矛頭轉向了「新傳專業」。 而張雪峰作為導火索,其一番話語,既是切中了痛點,又確實是這個時代里人們所需要的切實有用的引導——直接將新傳專業推向了風口浪尖。
◼️ 所以,也許不是「新傳專業」真的沒價值了,而是孕育了「新傳熱」的那片社會土壤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新傳考研為何被詬病|
新傳專業還值不值得考|
@TuTouSuo™️
在上述的「社會大環境」從社會基本背景、職業選擇與社會情緒心理等角度展示了新聞與傳播專業從“卷王專業”開始迴歸冷靜並一定程度上遭到社會詬病的社會外部原因(基本原因)。但除了整體的趨勢變動之外,圍繞「專業」本身的一系列院校政策、考試策略、學科建設與發展的變動,也是當下新傳專業普遍受到質疑的原因(內部原因),且這些原因是與我們是否要選擇這個專業,密切相關:
第一,新聞與傳播專業本身在近些年就處於巨大的學術地震中:新聞與傳播專業的研究內容我們可以簡單的概括為研究「人類的傳播行為」,過去一百年以來,學科研究的都是以報紙、電視為代表的大眾傳媒的研究,因此整個新聞與傳播學科,都奠基在傳統大眾傳播研究之上。而當今天傳播媒介從「報紙、電視」轉變為了「網際網路」之後,學科舊有的根基可以說是全然崩塌;但當學者花了5-10年開始研究網路傳播、社交媒體時,人工智慧、元宇宙等新媒介的出現又再一次推翻了原有的研究成果。因此新聞與傳播學科當前的研究內容不像傳統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人文社科學科那樣穩定且牢固,而是始終處於幾乎一年一變的狀態之下,這帶來了幾個重要的影響:1、新傳考研考題每年變化幅度極大;2、新傳考研要學習的內容遠遠超出了書本的範圍,而需要大量的補充,自學的難度較高;3、學者對研究生的素養要求很高,期待研究生可以和他們一起寫論文、研究新現象,驅動學科變革。
第二,報考人數增多導致人才篩選難度加大,考題和複試難度都在增加:在學科變化、真題難度本身就逐步提高的背景下,報考人數的增加也進一步加大了院校的人才篩選難度,因此院校只能透過「加大初試試卷的難度」,諸如融入更多型別的考題,或者是出一些冷門的考題來拉開差距;和「加大複試的面試籌碼」,在複試中進行「個人資料篩選」等方式來輔助選擇更適合的人才,這也無形中加劇了新傳考研的難度。(當然,從去年新傳考研人數下降開始,今年這樣的情況會有所好轉)
第三,政策支援下擴招的專碩與院校沒能匹配的資源:國家從2018年開始出臺的一系列研究生擴招政策,與之相對應的部分高校研究生錄取人數開始逐年上漲,諸如2018年南京大學新傳研究生錄取人數從20人直接上漲為了60人(且在招生簡章中並沒有提及)。但響應國家政策是一回事,把這麼多人招進來之後有沒有相應的院校資源又是另一回事。專碩擴招所帶來的直接影響包括:1、部分北京、上海的頭部院校不給專碩分配宿舍(北大、北師大、復旦、南大)();2、專碩的獎學金與導師分配的專案獎金開始縮水;3、部分院校的研究生導師有限,擴招的情況下無法兼顧學生的分配,導致專碩的培養出現了自給自足、自己培養自己的情況。也正是這些院校,一些不瞭解情況的人會稱“非全日制和專碩”是高校的創收手段。是不是創收手段我不知道,但我確定的是,這些問題雖然並不普遍,但的確存在。
第四,在資源不匹配的情況下,不少院校開始自顧自的專業改革,導致報考的不確定性加劇:在資源不匹配、學科大變革、報名人數增多、跨專業考生增多但整體學術素養不高以至於拉低了院校學術能力的多重背景下,不少院校開始進行一些突如其來的改革,諸如在9月份突然決定取消專碩(人大、南大)、諸如考試方法突然大改(中傳)、諸如大幅度提高保研人數、諸如九月份大面積修改參考書等等,這些都會影響備考的確定性。但整體來說這些改革也匹配了學科的變動,到去年(2023年)已經趨於平靜,不再有大動作,因此大家也可以適當放心。
第五,研究生期間所學內容與實際工作需求差異巨大:除了報考時的問題以外,真正進入院校進行學習時會發現,有不少研究生院校的培養方式還相對老套和古板,學習的內容與當下網際網路發展脫節嚴重。雖然「研究生」強調的是自主學習和研究能力,但日常課程的設定也會影響到研究生的學習方向和畢業論文方向。諸如學生在院校課程設定、導師要求下進行了長達兩年的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研究和論文寫作,而她則在畢業後進入了小紅書工作,這兩者之間的差異與鴻溝,著實令人無奈。
綜上情況,某種意義上新聞與傳播考研的付出與回報比的落差正在擴大。備考期間存在的金錢、風險、時間上的付出和讀書期間的房租等成本付出都與當下競爭壓力較大的新傳就業現狀之間的矛盾難以調和。
寫到這邊連我自己都趨於悲觀,但更悲觀的是,這樣的情況並非僅僅存在於新傳專業,社會大環境是相似的,除了內部原因的第一點是新傳專業獨有的之後,剩下的每一點在所有的文科專業中幾乎是共性問題——畢竟年年考研出分後上熱搜的,不僅有新傳專業,還有教育學、心理學等一眾文科專業。
所以問題就進一步來到了「既然所有的文科都這麼卷,那到底要不要考研究生呢?」(理科專業的門檻和能力要求與文科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社會的內卷從來不會僅僅發生在某一個專業之中,一定是普遍性的)
在回答要不要考研究生時,我們不得不直面最難以調和的矛盾,即當下社會的就業競爭內卷化需要「研究生學歷」的加持,但研究生學歷的獲取難度,和獲取之後是否能真的為就業助力還是一個未知數。
需要考,但有沒有用,不知道。
怎麼選呢?
作為一個新傳考研的既得利益者(我和班班始終在說,如果我們沒有考研,那就沒有今天的禿頭所和班班花花,作為考研的既得利益者,我們是透過這條路獲得了自己的價值感和金錢回報的,所以我們也希望能像過來人一樣,把我們認為確實有效的方法,擺在大家面前),我想基於上述所有討論,並站在「新傳考研」的視角上,為大家分析以下幾個問題:我到底要不要選擇新傳專業?新傳專業的含金量到底還剩多少?我要如何在這樣的趨勢下做出穩妥且高性價比的選擇?
以下建議的大背景都基於「社會外部原因致使考研人數整體下降、學歷依然是社會競爭的重要籌碼、所有文科專業一致的難考、學科內部矛盾雖然並未調和但整體開始趨於平靜、新傳考研的報考人數開始下降」,簡而言之,風險仍在,困境仍在,但新的機遇也出現了。
◼️ 在什麼情況下,我要選擇「新聞與傳播」專業?
1、熱愛這個專業(以我為例,我從小到大的目標就是成為一名記者,所以不管新傳怎麼卷,我都會去考會去學);
2、想要或正在從事網際網路內容類工作(內容寫作、社群運營、廣告等),想要有一定的學歷提升;
3、想要在文科專業裡選擇一個跨專業門檻低一些的學科,並藉此擁有研究生文憑(新傳絕對比社會學、心理學等理論深厚的專業要好學,籠統100年的歷史);
4、有意向考文科性崗位的選調生或者公務員,想要一個報考門檻低一點點的學科(同理,和漢語言文學、社會學相比新傳考題本身難度低一些,要看的書、學的東西也少一些)。
◼️ 新傳專業現在到底還卷不卷?
新傳專業依然卷,但絕對沒有2020年-2022年那麼卷。作為新傳教培機構,從我們瞭解到的行業資料來看,2023年新傳考研的報考人數相對於前幾年呈現出了大規模下降,但整體的院校擴招趨勢和錄取人數並沒有發生太多的變化——報考人數少了,錄取人數不變,當然錄取機率也就隨之上升。因此如若上述討論的幾種選擇意向成立,那麼今年毋庸置疑是報考新傳較好的年份,上岸的機率較之前幾年會明顯增加。
◼️ 新傳專業碩士到底有沒有好的就業方向?
我們可以參考前兩天班班的推文「」,包括之前我也寫過類似的推文「」,雖然很多人質疑這可能是少部分情況,但事實是當我們將視野聚焦於985、211、北上廣深等城市時,新傳研究生畢業生的只要透過競爭獲得崗位,其起始薪資並不低。概括而言,新傳研究生的幾個主要就業方向:
1、網際網路大廠的運營、商務、品牌、內容崗,如若研究方向為計算傳播學,有一定的資料基礎,還可以觸及到產品、市場等方向;
2、選調生或者公務員,從地方到中央,新傳研究生在公務員中的錄取率並不低,具體可參考「」;
3、傳統媒體:中央級媒體到地方媒體再到縣級融媒體,新傳崗位的適應性能讓你在一線城市謀求一份崗位,也可以安心的回小城市或家鄉躺平;
4、新媒體:包括MCN公司(美one)、娛樂類公司(米未、時代峰峻)、文化類公司(單向街)等一系列文娛行業公司,這類公司廣泛面向文科專業,壓力大但整體效益較好,有能力者薪資待遇相當不錯。
◼️ 新傳專業碩士現在的價效比到底高不高?
價效比是一個充滿漏洞且很容易被反駁的概念,因為每個人的「評定標準」是不同的,而我只能給大家說明以下兩種情況:
1、新傳考研前期學習需要付出較多的時間和金錢成本、考上之後的回報率不確定性較高,雖然有不錯的就業方向,但學歷和文憑不是一切,個人能力是通往就業方向最核心的評判標準,這樣比起來,新傳碩士的價效比沒那麼高。
2、新傳考研和其他文科和理科類專業相比,它更好入門且門檻更低、它未來適用和相容的崗位更廣泛,無形中增加了就業的可能性、且今年開始新傳考研的人數在下滑,是不錯的時機,這樣相比,新傳碩士的價效比也足夠高。
◼️ 我到底要不要選擇報考新傳專業?
當然,這個選擇最終還是要交給你自己。綜合的考慮你的興趣愛好、你的職業規劃、你的家庭條件、你的未來期待來做這個決定——考研與否、新傳與否,所有的外在說法都是廣泛的、整體的,但每個個體是不同的,也只有你自己,最瞭解自己。
當然,如果你還有什麼不確定的、難以抉擇的,也歡迎來和禿頭所的班班花花、打工人聊一聊,或許我們能給出一些基於你個人的建議。
* ᴳᴼᴼᴰ ᴺᴵᴳᴴᵀ *
⸝⸝creat new world⸝⸝
「2025屆帶讀企劃」
ꕤ⋆⸝⸝ spring
「逃離軌道 尋找新的曠野」
禿頭所2025屆考研時間線
在浪漫的日子裡,尋找新的可能性
ฅ ˘ฅ
「2024屆複試公開課」
拒絕擺爛/復健大腦/逐步復工
賽博朋友們!我們就要上岸啦
「小破所打工人工作時間」
每日9:00-21:00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