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考研生中,來自雙非院校的考生約佔65%-70%。把考研當成逆襲的機會,已經成為雙非院校本科生共同的目標。這些心願得償的逆襲者,研究生畢業後就業情況卻不容樂觀。
隨著高等教育不斷擴招,本科生規模不斷壯大,研究生培養人數也超出了用人單位的招聘需求。眼下光博士研究生人數就達到了60萬,成為當下科研主力軍,碩士學歷畢業生很難進入科研單位,只能到國內的名企大廠尋求就業機會。
這些企業掐尖招生,對應聘者的學歷要求幾近苛刻。不光最高學歷要達標,第一學歷也成了篩選簡歷的“無形門檻”。
985碩士因本科雙非求職屢次被拒,不被看好的“逆襲者”將何去何從
小高(化名)是某985大學的應屆碩士畢業生,本科就讀於四川一所雙非院校,拼盡全力才成為同學和老師眼中的逆襲者。本以為能夠就此改命,結果命運好像跟他開了個玩笑,讀研對於他來說好像讀了個寂寞。
秋招期間他投遞的簡歷,很多都石沉大海。他曾親眼看到一家網際網路大廠HR收到他簡歷後,在上面標註了“雙非”二字, 然後就丟到一邊石沉大海了。
另一位研究生同學,實習經歷和獲得獎學金的次數沒有小高多,但是因為本科是211高校,同樣投簡歷,受到面試邀約明顯比小高多。
好不容易有一家公司發來面試邀約,結果HR看到他本科就讀於雙非後,就不願意深聊了,僅5分鐘就結束面試,其他應聘者平均面試時間都在15分鐘以上。
小高本來以為獲得面試機會就有機會展示自己的能力,現在發現自己還是太年輕了。後來有學長學姐告訴他,現在網際網路頭部企業,只招本碩都是985、211的研究生,所以他被拒絕是情理之中的事。只能嘗試投遞一些中小型企業,或許還有機會。
和小高有相似經歷的學生不在少數,他們以為能考進985大學讀研,就能成為競爭中的佼佼者,事實證明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他們自認為能力不比本碩都985、211的同學差,難道就因為本科院校不夠優秀,就要低人一等嗎?
官媒再次呼籲,扭轉唯名校論、唯學歷論的招聘導向
在網際網路大廠人力資源部工作的劉女士(表示),每年招聘季都會收到海量大學生投來的簡歷,她的工作主要是負責簡歷篩選,然後交給領導判斷是否有機會參加面試。
公司為了提高招聘效率,不可能為了一個崗位,面試成千上萬的應聘者。只能透過畢業院校、學歷水平和從業經驗簡單篩選出最適合的候選者進入面試。
如果投簡歷的研究生比較多,自然會優先考慮985、211研究生,其次再用第一學歷篩一遍。只有實踐經驗特別出眾的應聘者,才不會被學歷所限制。雖說有掐尖招聘的嫌疑,但是哪個單位不願意聘用最優質的人才?
大學生表示,用最高學歷水平以及畢業院校來篩選簡歷無可厚非,但是用第一學歷篩選就不太合理。這無異於否定學生的努力,是學歷歧視,更是違背教育政策的表現。
官方几次三番重申沒有第一學歷的概念,企業就不應該將其作為“無形的門檻”。官媒多次呼籲用人單位不要過度依賴第一學歷來招聘,甚至下發檔案要求扭轉“唯名校論”的做法,可惜現在只有公務考試能做到,就連事業單位和國企都做不到,民企實施效果就更不理想了。
事實證明,大學生不能把考研當成唯一的出路
透過網際網路大廠HR的解釋來看,短時間內改變大環境很難,即使第一學歷門檻從有形變為無形,仍舊難以徹底消除。用人單位也是受大環境所迫,才出此下策,大學生只能從自身做起,改變不了大環境就努力去適應環境,而不是怨天尤人。
無論是專科生還是本科生,亦或者研究生,找工作都需要一定的耐心,不要指望投遞簡歷就會被用人單位火速錄用,無論工作是否出色,都能一直幹到退休。
大學就是一個小型社會,學生讀大學期間就要有意識的為就業做好打算,積極積累實踐經驗,順便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而不是盲目考研,以為有了名校學歷就一勞永逸了。
學歷從某種程度來看,確實是有助於找到好工作,但是二者未必成正相關,具體還要看學生自己。投簡歷失敗幾次不要緊,屢次失敗也不要氣餒,適當調整自己的投遞方向,尋找最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只有你是千里馬,總會遇到屬於自己的伯樂。
今日話題:如何看待招聘單位“無形的學歷門檻”?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內容就在下一期。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