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上海兩會上,教育話題受到眾多代表、委員的關注。
有中學校長建議適當延長上海中考語文考試時間;
關於體育中考,上海市教委進一步回覆;
有校長代表建議,開展小語種人才大中小學貫通培養,也有代表建言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預
中學校長建議上海中考語文考試時間
適當延長,壓縮套路應試
“上海中考語文分值為150分,在全國中考中屬於最高一檔,但是考試時間只有100分鐘,是全國最短的。”在今年上海兩會上,市政協委員、上海市徐匯中學校長曾憲一給中考語文算了一道“數學題”。
他發現,上海中考語文考試的卷面分值最高,但規定的完卷時間卻最短,這不僅減少了考生的思考時間、增加“套路化”答題的可能性,也限制了語文試卷整體的難度和學業評估的功能。為此他建議,增加中考語文時間,至少延長到120分鐘。
考試時間不足,留給考生思考的時間不足
研究全國各地的中考語文試卷,曾憲一很有感觸:“外地卷面分值150分的試卷,完卷時間一般為120分鐘或150分鐘。上海中考語文時間最短,甚至部分考生可能完不成作文。”
考試時間短,會對考生答題造成哪些弊端?曾憲一認為,最直接的影響是留給考生思考的時間不足,這樣就會出現大量套路化的解題方式。因為學生出於應試的考慮,首先要保證自己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答卷。由此產生大量的套路化試題保證學生完卷,也會削弱測評的效度。
轉向注重考察語文綜合能力,有利於初高中教學銜接
中考語文考試時間延長,不僅與學生的考試時間相關,甚至會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育和初高中語文教學的銜接產生影響。
以閱讀量為例。曾憲一提到,由於上海中考語文要求的完卷時間較短,試卷本身就難以承載充足的閱讀量。據他調查,國內其他地方的語文中考卷閱讀體量大概在6000字左右,而上海只有4000字,閱讀素材也有限,難度較低。如此一來,中考語文在考察學生時,可能更容易檢驗的是學生答題是否細心、是否熟練掌握題型,在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考察方面則顯得不足。
他建議,在考試命題時,可進一步減少機械記憶和背誦知識點,增加讓學生能透過閱讀理解、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度思考和靈活應用的題目,從而實現從考察學生記憶能力轉向注重考察學生閱讀能力以及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
撬動考試“指揮棒”效應,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值得一提的是,在關於延長中考語文考試時間的這場討論中,多位一線教師都談到語文教學對發展學生思維、提升思維品質的重要性。其背後更重要的是,如何充分撬動考試的“指揮棒”效應,更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曾憲一表示,未來的考試命題是以素養立意,重在檢測學生在複雜、陌生情境中對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考試時亟待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思考、分析、作答。
也有校長表示,中考成績是學生初中畢業升學的基本依據,一般而言,中考80%的題目為基礎知識,這樣有助於檢驗絕大多數初中生的學業水平。提高語文核心素養,包括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具備較好的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創造思維能力,涵養品德修養和審美鑑賞能力等等,這些教學目標的達成都需要考試“指揮棒”在評價層面予以支撐。
關於體育中考
上海市教委在兩會上進一步回覆
兩會期間,上海市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舉行現場諮詢活動。上海市教委體衛藝科處副處長時多在接受政協委員朱東諮詢時表示,可能會逐步加大中考體育過程性評價的比重,相關部門已在研究。
對於2024年上海中考體育的安排,市教委表示將結合各方面實際情況深入研究,相關檔案將於年後正式公佈。
市政協委員朱東是上海體育大學武術學院副院長,作為體育界政協委員,他長期關注學生體質健康。朱東說,2023年中考因為特殊原因,體育中考統一考試暫停,相應成績按滿分15分計,“根據我們的調研,去年中考中,考生的平時成績幾乎都是15分,這樣大多數考生的體育成績都是滿分30分,學生、家長、學校心中難免會覺得體育並不重要,這將影響青少年身體素質的發展。”
體育統一考試專案在設計上,四大類基本包括了耐力類、爆發力類、技巧類和大球類專案,“對於天生體質好的學生來說,很輕鬆就能拿到滿分,但有些體質不好的孩子,透過練習能夠取得進步,也應當被看到。在評價中不應該僅僅看成績的好壞,而是要參考進步程度和技能的獲得程度,單純看跑得快、跳得高的純素質測評也容易而引發學生和家長的焦慮。”、
朱東同樣關注到了體育中考中的過程性評價,“大家都不希望一考定終身,那麼就要把過程化監管做到位。根據調研,學校在中考的平時成績上基本都會給學生滿分,跟學生平時參加了多少鍛鍊多少、體質測試的好差關係並不大,平時的分數基本沒有差距,實際上造成了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與不參加鍛鍊的學生之間的不公平。”
朱東建議,學生中考體育的平時分可以有更多的評價方式,而不完全是由學校老師來打分,如學生積極參加活動、體育素養的提升等綜合性評價,推動學生進行體育鍛煉。
校長代表建議:
開展小語種人才貫通培養
在今年的上海兩會上,宣沫、魯鳴兩位市人大代表關注到了“一帶一路”關聯戰略語種人才的貫通培養。
加強小語種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松江雲間中學校長宣沫提交了一件《關於加強“一帶一路”關聯戰略語種的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的建議》。
他表示,當前,教育既要服務國家在科技自立自強方面面臨的“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問題,也要站在更高維度思考如何提升國際傳播能力,解決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傳了叫不響的問題的“卡嗓子”“卡腦子”問題。能夠解決“卡嗓子”“卡腦子”問題的人才,同樣也是教育界需要努力培養的拔尖創新人才。
但前期調研資料顯示,上海目前只有極少數中學開設“一帶一路”相關語種課程,範圍窄、數量少。
今年上海外國語大學開展春考招生,推出了兩個專業均為“一帶一路”語種,選拔阿拉伯語專業10人,朝鮮語專業10人,但阿語和朝鮮語尚未納入高考外語語種。這兩種語言目前全市沒有高中開設專門課程,個別學校一般以輔修為主;在課程建設上,除上外附中外,其他學校都較為零碎,不成系統。而語言的學習需要更早啟蒙、更早佈局,目前“一帶一路”部分關聯語種的學習缺乏前置並持續的機制保證。
為此,宣沫建議,充分發揮上海外國語大學的牽引作用,在招生計劃、升學通道上賦予一定自主權,建立“一帶一路”關聯戰略語種的全市大中小學一體化培養體系;充分發揮松江區與上海外國語大學共建的中阿改革發展研究中心效能,開設“阿拉伯語”專項課程試點;鼓勵現有教師輔修小語種作為第二外語的機制,為學生選修二外提供資源支撐。
通用型戰略語種教育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晉元高階中學副校長魯鳴也關注到了“一帶一路”語言類人才的早期培養,此次兩會帶來了《關於新時代“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加強中外合作實施非通用型戰略語種教育的建議》。
魯鳴表示,“我們在前期調研中發現,在‘一帶一路’沿線有諸多創新人才培養的高校資源,如俄羅斯的莫斯科大學等,學校在人才培養上也可以將語言與拔尖創新人才的前置培養相結合。”
對此,魯鳴建議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牽頭建立高校通用型戰略語言教育與中小學的貫通培養機制,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有系統地、連續地培養,促進語言能力的全面提升。
他希望市教委能夠給予有意開設相關語言特色班的中小學特殊的招生政策,學校成立以俄語為特色的理工實驗班,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的機會,開啟基礎教育學段的貫通學習通道,教育主管部門給予師資隊伍培養、經費方面的支援。
加強中小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預
“中小學生在升學壓力、人際交往上面臨著更大壓力,但中小學生缺乏對於自身心理狀態的認知和應對能力,容易引發心理健康問題,亟需引起社會關注。”上海市人大代表、自然堂集團公共事務總經理陳娟玲說。
陳娟玲分析說,目前,學校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和干預仍存在不足,政府、社會缺乏系統的政策、制度支援和完善的協同機制。學生家長普遍缺乏心理學專業知識,部分家長未能參與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來。“這些困境和不足,都讓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難以得到及時干預,容易產生更大問題和不良後果。”
陳娟玲建議,一方面,要關注教師心理健康培育。既要提升教師心理健康專業水平,又要關注教師本身的心理健康問題,讓擁有較高生活滿意度和職業幸福感的教師作為學生的榜樣。同時,要開設有溫度的心理健康課程,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和情緒管理能力。她建議,中小學要配備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或長期心理諮詢顧問,全面鋪設心理輔導崗位,提供及時、有效的心理干預及輔導服務。
另一方面,要提高家長心理健康意識,向家長提供學生常見心理問題操作指南等心理健康“服務包”,鼓勵促進家庭建立溝通機制,及時瞭解孩子在學業、生活中的困擾和壓力,透過正面引導的方式,解決孩子遇到的身心問題。
陳娟玲提出,建議在全市範圍內全面開設24小時心理輔導熱線,進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在家長群體範圍內的傳播影響力。同時,修訂心理健康相關法規,建立局校聯動、家校合力的關愛機制,為守護學生心理健康構築起更嚴實的防護網。
來源:文匯報、上海市徐彙區人民政府網站、第一教育、上觀新聞、上海人大網站
- End -
覺得有用,就點個再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