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地理科普平臺
專業地理備考諮詢
每日更新堅持11年
地理知識最全彙總
林下植物是指在樹木組成的森林中生長的植物,這些植物型別豐富多樣。在高考地理中也是一個常見的考點。
一、林下植被的概念及組成
1.概念
林下植被是指在森林群落中,生長在喬木層下面的草本植物、灌木以及一些苔蘚、地衣等植物的統稱。
2.組成
(1)草本植物:常見的有狗尾草、車前草等,它們通常比較矮小,適應林下相對較弱的光照等條件。
(2)灌木:像杜鵑、榛子等,其高度介於喬木和草本之間,部分可耐一定的廕庇。
(3)苔蘚、地衣:多附著在樹幹、林下岩石或地面上,如白髮蘚、石蕊地衣等,對溼度要求較高,常出現在陰溼的林下環境。
二、影響林下植被分佈的因素
1.光照
喬木層鬱閉度不同,林下光照強度差異大。鬱閉度高,即喬木枝葉茂密,林下光照弱,一般只有耐陰的林下植被能生長,如一些苔蘚和耐陰草本;鬱閉度低時,光照相對較好,可能會有更多種類的灌木和較喜光的草本生長。
2.水分
溼潤的森林環境利於林下植被生長,像熱帶雨林林下植被豐富多樣就和其高溼度密切相關。而在乾旱地區的森林,林下植被相對稀少,且多是耐旱種類,如一些肉質草本植物。
3.溫度
不同溫度帶的森林,林下植被不同。熱帶森林溫度高,林下植被生長旺盛,種類繁多;寒溫帶森林溫度低,林下植被生長季短,種類相對少,多是適應低溫環境的植物,如興安落葉松林下常見的一些耐寒草本植物。
4.土壤條件土壤肥力影響林下植被的生長狀況。肥沃的森林土壤能為林下植被提供充足養分,使其生長茂密,種類豐富;而貧瘠土壤上林下植被可能稀疏、矮小。土壤的酸鹼度也有影響,比如酸性土壤的森林中可能生長著適應酸性環境的特定林下植物種類。
4.森林型別
不同森林型別的林下植被特點各異。
(1)熱帶雨林:林下植被極為豐富,有大量的藤本植物、草本植物和灌木等。藤本植物如絞殺榕常攀附在喬木上爭取陽光;草本植物如芭蕉等生長茂盛,形成多層次的植被結構。
(2)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林下植被也較豐富,常見有竹子、山茶花等灌木,以及一些耐陰的草本植物,整體植被層次分明。
(3)溫帶落葉闊葉林:林下植被隨季節有明顯變化,春季可能有較多的草本植物如蒲公英等迅速生長,冬季則部分草本枯萎,林下植被相對稀疏些。
(4)寒溫帶針葉林:林下植被相對較少,多是一些適應寒冷、陰暗環境的矮小草本植物和苔蘚、地衣等。
三、林下植被的生態功能
1.保持水土
林下植被的根系能固著土壤,減少雨水對土壤的沖刷,防止水土流失,尤其在山地森林中作用顯著
2.涵養水源其可以攔截地表徑流,使雨水緩慢下滲,補充地下水,起到涵養水源的作用,利於維持區域水資源平衡。
3.調節氣候透過蒸騰作用等,調節區域性的溫度和溼度,使森林內的氣候更加宜人,也對周邊區域氣候有一定的調節作用。
4.提供棲息地為眾多動物、昆蟲等提供了棲息、覓食、繁殖的場所,豐富了森林的生物多樣性。
四、林下植被與人類活動的關係
1.林業生產
在林業經營中,合理管理林下植被很重要。適度保留林下植被有利於維護森林生態平衡,促進樹木生長;但如果林下植被過於茂密,可能會和喬木爭奪養分、水分和光照,這時就需要進行適當清理。
2.生態旅遊
林下植被豐富的森林往往是生態旅遊的好去處,遊客可以欣賞到多樣的植物景觀,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但旅遊活動也需注意保護林下植被,避免破壞。
3.中藥材採集
部分林下植被是中藥材的重要來源,如林下的人參、靈芝等。但過度採集會破壞林下植被生態,影響其生態功能,所以要合理採集並注重保護。
海岸地貌雖然多種多樣,但它們之間往往存在著一定的形態成因關係,而且做有規律的組合,構成具有一定特徵的海岸,即海岸型別。同一海岸型別的地質、地貌、動力作用與海岸生物等方面都有著相關性。按海岸地貌形態成因物質或構造成因,分五種海岸型別:山地海岸、平原海岸、沙丘海岸臺地海岸和生物海岸。
生物海岸生物生長繁盛,成為海岸發育的主導因素。以熱帶和亞熱帶的紅樹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最為典型。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生物海岸的一種型別——紅樹林海岸。
一、紅樹林海岸
紅樹林是發育在熱帶和亞熱帶泥灘上的耐鹽性植物群落。指由紅樹林及林下沼澤泥灘組合的海岸。廣義紅樹林以紅樹種植物為主還包括半紅樹種類,狹義紅樹林只包括紅樹種植物,以木本紅樹為主。般組成紅樹林海岸的以廣義紅樹林為主我國紅樹林主要分佈於海南島,種類多,樹型高大,東北部和北部東寨港、清欄港、儋縣等地樹高可達 5~10m,個別超過 15m。向北隨著氣溫降低,紅樹種類減少,樹型變得低矮稀疏,福建福鼎附近海岸,樹高1m左右,成為灌木叢林。
二、紅樹林海岸地貌
紅樹林海岸地貌從海向陸可分為三帶:
①白灘帶:稍高出低潮面,經常受波浪和潮流作用,無紅樹或僅零星生長紅樹;
②潮間紅樹林沼澤帶:由白灘帶以上至高潮面,紅樹生長最茂盛,林下為淤泥鹽沼地,陰暗潮溼,潮溝發育,土壤稀爛,多腐枝落葉,有機質豐富,枝葉腐爛發出惡臭;
③潮上紅樹林乾地帶:位於高潮面之上,只有特大潮水才能到達,潛水面下降,土壤脫鹽脫水加強,並逐漸疏幹,被半紅樹及其他陸生植物所代替。地理圖文綜合整理
三、紅樹林海岸演變
紅樹林形成後,阻滯了波浪和潮流對海岸的沖刷,促進了淤積作用,使林下泥灘不斷淤高,地下水位下降,土壤逐漸疏幹、變淡,紅樹植被也漸漸被半紅樹植物所代替,地面長草。原來的鹽沼泥灘變為堅實的土壤和泥炭層,此時紅樹林海岸便轉化為濱海平原。
四、紅樹林海岸環境與效益
①防風防浪及護岸促淤作用:紅樹林是海岸綠色屏障,根系發達,樹冠茂密,不但有防風、防浪,保護海岸的作用,而且有減弱潮流,促進淤積和加速海岸擴充套件作用。又因它的促淤作用較強,所以使河流的入海泥沙量減少,使河口航道及港口比較通暢;
②生態環境好,生物產量高:紅樹林海岸生態環境良好,不但可調節海岸帶氣候,而且成為生物的聚集地。林下具有豐富飼料和廕庇生育環境,適宜浮游及底棲生物的生長。而它們又成為魚蝦、蟹等餌料,構成紅樹林海岸的生物鏈。因此,這種海岸的生產力比沙質海岸大10倍以上;
③經濟價值高:果實富含澱粉,可作木本糧食、飼料以及綠肥的來源。有的紅樹還可作藥材、香料以及提取烤膠、丹寧等防腐、防水、鞣化皮革等的工業原料。
五、生物海岸資源保護
加強管理,建立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建設與旅遊資源開發結合,發揮生物海岸的社會效益;進行紅樹引種工作,擴大紅樹林的覆蓋率,充分改造紅樹林跡地;加強我國南海珊瑚礁海區的開發利用和保衛工作。
1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圖文地理
注:本文綜合自我們都愛地理、中學地理研究、中學地理課、匠心地理、輕輕鬆鬆學地理、高考地理、講地又講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這般學地理等各地理公眾號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絡註明來源或刪除。應公眾號命名規則要求,原譚老師地理工作室更名為地理圖文,譚老師講地理更名為圖文地理。
每日萬餘閱讀總量
關注搜尋地理詞語
順手點選文末四符
點贊分享在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