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影響力排名中位列全球第七、曾誕生過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培養出全球首富馬斯克的加拿大女王大學正面臨“倒閉”危機,宣佈停止部分專案的招生,並決定限制碩士研究生的畢業率。
目前,學校正面臨著鉅額財政赤字。如果女王大學不實施預算的削減,預計女王大學的儲備金將在兩年間耗盡已有的儲備資金。一旦資金耗盡,女王大學可能面臨倒閉。
早在去年,該校就暫停了對本科美術學位專案的招生;今年學院中少於十名學生的小規模本科班已經在計劃取消,下一個被列入名單的是少於5名學生的研究生班級;其他系如古典學和考古學,現在都靠醫學院、工程學院和商學院等經濟實力雄厚的學院來供養。
儘管女王大學已經停止招聘教職員工,但預計今年6月赤字將達到4800萬加元。
該校教務長馬修·埃文斯在採訪中表示,“大學目前面臨著三大財務障礙:通貨膨脹、省府投入大學的資金減少並強制凍結學費,以及國際學生人數下降。”
他還透露,同省還有六所大學也面臨破產。
全球蔓延的倒閉潮
“還在上著課,學校就沒了。”
學校的關閉實在是太過突然,一位華盛頓縣校區的教授甚至是在下課後,才從學生那裡得知自己前途未卜的訊息。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校長傑伊·羅斯曼宣佈,由於入學率持續下降帶來的財政壓力,威斯康星大學普拉特維爾裡奇蘭分校已經關閉,今年6月前,密爾沃基分校的華盛頓縣校區和奧什科什分校的豐迪拉克校區將結束現場教學。
圖 | 威斯康星大學 普拉特維爾裡奇蘭分校關閉
威斯康星大學很多人其實並不陌生,它是美國最大、最知名的公立高等教育系統之一,包括2所研究型大學、11所綜合性大學以及13 所社群學院,每年招收超16萬名學生。
該大學系統中的旗艦校區是被譽為“公立常春藤”的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在2024年U.S. News全美綜合大學排名第35位。
事實上,整個美國高等教育界都籠罩在入學率下滑的寒氣中。《華爾街日報》就曾報導,與過去十年相比,美國大學的倒閉數量增加了將近兩倍,其中不乏一些百年名校。
2022年5月,被培訓部門認證的以黑人為主的美國鄉村學院伊利諾伊州林肯學院,在建校157年之時黯淡離場;擁有181年曆史的愛荷華衛斯理大學在今年3月宣佈,將在本學年結束時正式閉校,停止運營。
174年曆史的麥克默裡學院、1834年成立的綠山學院、美國最早將社群服務納入所有本科生畢業要求的卡布里尼大學都沒能逃出這場風暴,幸運如卡布里尼大學順利被維拉諾瓦大學接管,但大多數學校只能徹底成為回憶。
全球生育率最低的韓國,高校面臨的倒閉困境更為嚴峻。在高考報名人數已經低於大學招生人數的現實下,近5年,韓國地方大學已有20多個專業全部消失。2023年的招生中,報考人數為0的專業激增至26個。
韓國的西海大學已向教育部申請停止辦學,東釜山大學也開始進入停止辦學流程。韓媒預測,在這次衝擊中,至少有55所韓國地方大學將面臨倒閉危機。這場倒閉潮將由南到北,和櫻花開放的花期同步。
圖 | 央視報道韓國地方大學面臨關門危機
臺灣高校的形勢也並不明朗。從2022年開始,臺灣大專院校的大一學生數量就超越了高中,出現“死亡交叉”,2019年起,荒誕的“零分上大學”在臺灣成為現實。
在臺立法機構透過“私立高階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後,今年多所臺灣高校宣佈退場。
臺灣大同技術學院、臺灣明道大學及臺灣環球科大等3校因負債及欠薪問題被列為專輔學校,由於未在期限內改善,被臺教育部門勒令今年8月1日起停止全部招生,明年7月31日停辦。這些學校停辦後,將有1120名學生需安置,超過400名教職員面臨失業。
圖 | 臺灣多所高校停招
另臺灣東方設計大學因為找不到資金挹注,主動申請8月1日起停招,明年7月31日停辦,臺灣首府大學及中州科大則從今年7月31日起停辦。
而這只是雪崩的開始。臺灣行業工會預估,未來8年間將有超過6000名教師失業,約40所大學“退場”。
人口少子化
“世界各地的大學適齡群體數量即將斷崖式下跌,因此,激烈的競爭將進一步升級,老牌大學提供的學位能帶來地位和機會,但二流和三流的學院將面臨可怕的前景。”
困住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大學的生源危機正驗證著天普大學日本分校亞洲研究中心主任傑夫·金斯頓提出的人口問題。
宣佈關閉的威斯康星大學密爾沃基分校華盛頓縣校區入學人數從2020年秋季的1054名學生銳減至2022年秋季的285名學生,目前該校學生人數不足 350人。
事實上,威斯康星大學系統的入學人數已面臨連續八年下降,而這並不是特例。據美國國家學生資訊中心資料顯示,2022年美國春季本科入學人數較上年同期減少66.2萬人,下降了4.7%。
圖 | 美國2022年春季本科入學人數對比
未雨綢繆
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大學“倒閉潮”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2022年,我國全年出生人口數跌破千萬大關,僅有956萬人。從2017年開始,這個數字以平均每年減少100多萬的速率,最終下滑至負增長。今天幼兒園經歷的關停危機在“多米諾骨牌效應”下,最終會在15年後傳導至大學。
“要深刻認識人口和社會結構變化對教育佈局結構和資源配置調整的緊迫要求”,教育部長懷進鵬在2023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為高校的未來定下了基調。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分析道,“我國高等教育逐步到達普及狀態,未來對高校學位的總體需求將減少,對於不少學校而言,生源危機將逐步來臨,部分高校未來將面臨被撤銷的命運。”
圖 | 今年1月,山西師範大學臨汾學院被撤銷建制
正在逼近的生源危機促進著高等教育的自我革新,提質取代了增量。眾多省市已經邁出了控制高校規模的第一步,黑龍江、山東、山西等省份在“十四五”高等學校設定規劃中明確,原則上不再增設/支援申報設定新的高等學校。
許多新建大學被叫停。今年年初,廣東湛江市教育局公開表示不採納援建湛江中醫藥類本科層次高等職業院校的意見;曾於2020年被列入廣東省2020年重點建設前期預備專案計劃內、估算投資307億元的香港理工大學(佛山),也未被納入2022年最新的佛山重點建設專案計劃表。
圖丨香港理工大學(佛山)專案擱淺
此外,由於廣東原則上不受理粵東粵西粵北地市政府提出的公辦高等學校設定事項,此前謀劃籌建的普寧大學、湛江大學、汕頭健康護理職業學院、揭陽衛生健康職業學院、廣東雲浮康養職業學院,恐難有下文。
控制數量後,“少子化”帶來的高校競爭,勢必會讓學校走上內涵式發展的道路。正如儲朝暉認為的那樣,未來所有高校都面臨整體分層的趨勢,一個學校如果在辦學方面沒有特色,沒有優勢,與同一層次學校雷同,可能就會被淘汰。
高校未來的辦學思想,不應該在增加重複科目、專業、學院等擴招方向上下功夫,應當極力減少求大求全的專業設定,錨定一個或多個辦學特色專案,做好分層教育、特色教育,提供社會需求的運用型教育。
唯有如此的未雨綢繆,才能在風暴襲來之時,突出重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