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即將啟航,父母該如何幫孩子調整狀態呢?
不妨做這7件事,用充滿儀式感的準備,為孩子加油蓄能。
作者 | 楓子
“開學的日子不遠了,孩子的心卻玩遠了!”
一早上,閨蜜忍不住向我抱怨。
眼看假期餘額即將清零,孩子卻仍深陷懶散的狀態中。
每天早不起晚不睡,沉迷遊戲,看不進書,不想寫作業,沒有學習動力……
不禁想起教育學上的一個詞:假期綜合症。
一個寒假下來,孩子整個人像是一輛拉不動的火車,沒精力,沒上進心,沒自制力。
而孩子之所以會有這些症狀,本質就是因為能量不足了。
所以開學之際,父母的首要任務,就是為孩子充電續航,讓孩子以飽滿的狀態迎接新學年的學習。
給孩子一個收心儀式
教育專家楊鵬教授曾表示:以儀式的形式開展教育,能夠為孩子們提供一個合適的場景,讓他們及時轉換角色,看到自己的優勢,並不斷增強自信心。
給孩子一個特別的開學儀式,可以在孩子心中創造對開學的認同感,讓他把上學當成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
首先,可以讓孩子給假期做一個書面總結,比如寫一篇日誌,當日志畫上句號時,就代表著假期結束啦。
然後,做一個開學準備,比如購買開學第一天要穿的衣服,去理個新發型;添置新學期的書籍和學習用具,並讓孩子整理好書包。
最後,為孩子拍一張紀念照,祝賀孩子即將進入新的階段。
這些小小的儀式,雖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它卻是孩子內心與世界之間的一座橋,是一種強烈的自我暗示。
不僅可以讓孩子的狀態,由懶散一步步收緊,逐漸生出對新學期的嚮往。
同時,也讓孩子更認真地對待開學,從而變得積極向上。
一個充滿儀式感的準備,就是為孩子蓄能的第一步。
陪孩子看幾個紀錄片
家庭教育指導師楊田自述,女兒13時,一度厭學想輟學打工,家人怎麼勸都沒有用。
當時,她還沒有學習家庭教育,所以並沒有很好的辦法引導女兒。
無奈之下,她只好帶女兒去工廠體驗,還給女兒看了幾部相關紀錄片。
這讓女兒觸動很大,不僅不再厭學,反而變得積極上進。
有句話說:教育需要點燃孩子內心的火苗。
孩子沒有學習動力,與其嘮叨說教,不如帶著孩子一起看幾部紀錄片。
他們可能會因為一個故事而開竅,也許會因為一個畫面而點燃心中的那把火。
看完《翻山涉水上學路》,孩子會知道: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卻是普通人最好的出路。
看完《18歲的流水線》,孩子會懂得:自己偷過的懶,最後都會變成打臉的巴掌。
《智慧陷阱》則會讓孩子明白:貪圖一時的享樂,放任自己沉淪在低階快樂裡,蹉跎掉的是自己長長的一生。
《習慣的奴隸》會讓孩子意識到,那些一個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壞習慣,足以壓垮一個人。
紀錄片就像一粒粒種子,能在潛移默化中幫孩子找到內在力量,最終成長為更加自覺主動的自己。
陪孩子早起每一天
早睡早起,是治癒懶惰的最佳良藥。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就是一個“早起狂魔”。
多年來,他每天早上4點就起床,不喝咖啡,不吃點心,也能特別專注地投入寫作,一直到上午10點。
早起,讓他不僅精神狀態飽滿,頭腦靈活,還極大地提高了他的寫作效率。
一個人如何度過早晨,就如何度過他的一生。
早起帶來的,是一段高質量的時間,精力充沛的狀態下孩子可以高度集中注意力,修煉自己的硬本領。
其次,早起增加了一天可利用的時間,每天早起兩小時,每個月就比別人多出3天的時間,一年就是36天。
想讓孩子開學後有精力,有動力,有時間精進自己,現在就要讓孩子堅持早起。
如果孩子早起困難的話,可以用早起倒逼孩子早睡,另外,還可以給孩子設定一個獎勵,讓他更有動力。
最後也要注意循序漸進,可以先從早起10分鐘開始,每天早起一點,直到達到目標時間為止。
一週後,父母會發現,孩子已經漸漸戰勝了那個懶怠的自己。
一起去名校參觀
還記得去年雙雙報考清華的那對雙胞胎嗎?
哥哥703分,弟弟730分,一門二傑。
父親在採訪時提到過一個細節,早在2013年的時候,他帶著兄弟去北京參觀了清華大學。
也就是那次的參觀,讓兩兄弟在心中種下了考清華的種子。
當時,父親本以為兩兄弟只是隨口說說,沒想到兩兄弟真的為了這個目標一直堅持不懈地努力。
《小王子》的作者聖埃克蘇佩裡曾說:
“如果你想讓人造一艘船,先不要僱人去搜集木頭,也不要給他分配任何任務,而是要激起他對大海的嚮往。”
利用假期的尾巴,和孩子一起去名校看看吧,相信定能激發孩子對大學生活的嚮往,從而樹立一個理想目標。
孩子一旦有心之所向,就有了前進的方向和動力。
父母還可以跟孩子討論如何將這個大目標拆分為具體可執行的小目標。
並將它細化、落實到每天的日常計劃中,讓孩子一步一個腳印走向夢想。
《成功,動機與目標》一書說:“一個人最強的動機和最大的滿足感來自自己選擇的目標。”
新學期,擁有一個為之奮鬥的目標,就是孩子越挫越勇,不斷奮發向上的精神動力來源。
每天陪孩子運動半小時
美國芝加哥一所中學曾發起一項“零時體育計劃”。
就是讓孩子每天早上7點到校跑步、做運動,心跳達到最高值或最大攝氧量的70%,再去上文化課。
家長們一度不理解,並極力反對,孩子早起已經很累了,還要再去操場跑幾圈,哪裡還有時間精力學習?上課分心豈不是更影響學習?
可一個學期過去,這些晨起的學生不但沒有累倒,反而精神狀態更加飽滿,無論是閱讀能力還是理解能力,都比其他學生提高了10%。
這是因為,運動不僅能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還能幫助孩子把內心的能量和身體裡的焦躁都釋放出來。
同時,運動還能鍛鍊孩子專注力和持久度,並把這些品質遷移到學習之中。
想讓孩子能在長久的學習中,保持精力充沛,就要培養孩子運動的好習慣。
從現在起,父母不妨帶著孩子去戶外奔跑,去球場上馳騁吧,揮灑汗水的同時,孩子身心舒展了,滿滿的能量也迴歸了。
鼓勵孩子提前聯絡同學
育兒博主@大J小D曾說:
“愛學習的第一步就是愛上學,而愛上學的第一步,就是願意和每天都要見到的小夥伴們一起玩。
這就和我們成年人的工作倖福指數很大部分來自於同事是一樣的。”
每年的假期尾巴,我都會特意騰出時間協助女兒聯絡同學,創辦一個小型同學聚會。
許久未見的同學聚在一起,互相分享假期見聞,再互通一下各自寒假作業的情況,以及對新學期的展望......
用團體的力量一起聚焦新學期,既培養了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又喚起了孩子對校園生活和同學友情的嚮往,很好地激發了孩子返校的迫切心情。
所以,趁開學的鐘聲還未敲響,如果孩子還有未見又想見的同學,可以鼓勵孩子打電話聯絡,或者約在一起聚一下。
孩子天然地想與同學在一起玩耍聊天,一個簡單的小聚,就是孩子生活的小確幸,可以帶給孩子滿滿的幸福感。
給孩子寫一封信
教育家劉稱蓮家裡有一種特別的溝通方式,那就是“家庭郵局”。
爸爸、媽媽、女兒一人一個“郵筒”,透過寫信的方式進行一對一的溝通。
每當劉稱蓮對女兒有什麼批評,建議,都會透過寫信的方式和女兒溝通。
為什麼不直介面頭說呢?
李群峰在《兒童溝通心理學》中說:“把一些不便用口頭表達的情感以書面的形式,寫在信紙上給孩子,這會加重父母表達內容的分量。”
寫信,是一種古老的情感交流方式,用作聯結親子的紐帶,反而更顯真誠,更能傳情達意。
細細讀來,孩子也更能體會到父母的用心,從而更願意把成長中的煩惱和困難告訴父母。
趁著開學之際,給孩子寫一封信吧,用一種特別的方式,給孩子上一堂不一樣的“開學第一課”,比如:
自律太難,但你付出了多少,就會得到多少;
讀書很苦,但世上沒有比這更容易走的路;
老師雖嚴,但那是為人師者的責任與深情;
挫折常有,但風雨過後天空定會出現彩虹。
書信,是有力量的。
我們用心寫下的每一個字,就像一個個能量子彈,會射入孩子心裡,為孩子重新注入能量。
作家馮唐說過:一個人的能量,比情商、智商更重要。
新的學期,新的征程。
請給孩子多一點的陪伴和引導,為孩子的內心注滿能量。
點個贊吧,以良好的精神狀態,迎接今年第一個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