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有一門與眾不同的寫作課,老師大膽採用自己的文章作為教學樣本,以此剖析文章的選題、結構、素材整理及寫作手法。
這門課最初僅在課堂上傳授,然而很快,它的內容因學生的熱烈反饋而在網路上引發了轟動:課程影片被盜傳到B站,和小紅書上也有熱心人自發整理出詳細的筆記和心得。
這門“聲名在外”的寫作課,最近終於出版了!左圖/“超級大兔”,右圖/小紅書“韜光養晦”。
開課的是北大法學院張翔教授,他的用意其實很簡單:剖析自己的文章,是為了證明(法學)寫作並非高不可攀,只要跟著學也能做到。正因如此,這門課引發了廣泛的共鳴。
事實上,教寫作的書不少,但是偏重具體操作的不多,這使得這本書順利出圈。甚至於車浩、紀海龍、朱虎等學者也表示,這篇文章講的跟他們寫作的經驗很契合,只是沒有做過這樣的總結。
Legal Writing Guide
張翔老師的許多論文被廣為引用
1
Legal Writing Guide
寫作越來越成為法學生的短板
為什麼要開設這樣一門法學寫作課?這是因為寫作課正在成為大學生,特別是法學專業學生的普遍短板。
法學教育的初衷是培養學生的法學素養和綜合能力,然而,在早期的法學課程中,主要側重於理論講授,缺乏對學生實際技能的培養。
隨著法學教育的不斷深化,人們開始意識到,法學教育不僅僅是理論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技能訓練的提供,以更好地適應社會和法律職業的需求。
案例教學成為法學技能培養的重點之一,近年來的“鑑定式案例教學”更是熱度攀升,以強化學生在民法、刑法及憲法等領域的案例分析能力。
近年來非常熱的“鑑定式案例教學”,就是在訓練學生解案例的能力。
然而,與案例分析同樣重要的寫作技能卻長期被忽視,導致許多學生在論文寫作和法律實務中的文字表達上有所欠缺。
正是因為發現這一不足,近年來各大法學院逐步增加寫作課程,為學生提供寫作訓練,以滿足法學實踐和學術的雙重要求。
2
Legal Writing Guide
“所見即所得”的“自我剖析法”
張老師提醒我們,專業寫作與中小學階段的寫作存在顯著差異。中小學階段的寫作訓練往往側重於文學性表達,而專業寫作則更加註重思維的嚴謹性和邏輯性。
然而,如何有效地開展這門課程,卻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傳統的寫作課程模式,往往依賴於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反覆練習,但這種方法在實際操作中存在諸多挑戰,尤其是在面對大量學生時。
為了幫助更多人跨越這一差距,張老師摒棄了傳統的寫作課模式,轉而採用獨具一格的“自我剖析”教學法,以自己的論文作為教學樣本。
因此,對於希望在學術領域有所建樹的學生而言,需要重新審視並適應專業寫作的要求。寫作不僅是一門課程,更是一種技能,一種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
所謂“自我剖析”,就是張老師以自己的論文為例項,帶領學生一步步拆解寫作過程:從選題、資料收集、觀點形成、結構搭建,到最終的成文與細節潤色,張老師用實操展示了論文的完整生成過程。
他不僅分享了如何選題和檢索資料,還細緻地講解了怎樣搭建邏輯結構、怎樣逐字逐句地展開論述,甚至包括如何正確引注、討論和措辭等具體技巧。
老師可以給我一個選題嗎?
你自己想寫什麼?我的腦子裡就有無數題目,我覺得我這輩子都寫不完……但如果一個題目是我想到的,是我意識到了它的意義和價值;如果你並沒有想過這個題目、沒有認識,很難寫下去,至少很難寫得好。
發現選題有特殊的技巧嗎?
法學既是一門規範科學,也是一門實踐科學,法學論文的選題通常來源於:實踐、規範和理論。法學是實踐科學,很多論文題目都是從實踐中來;法學是規範科學,很多題目是從規範中來;法學又是一套理論,所以有些題目就直接是從理論中來。
張翔老師在書中對很多具體問題展開具體分析
為了讓學生有更直觀的學習體驗,張老師還特意準備了一個資料包,裡面包含了他的二十篇論文,供學生們對照練習。
透過這種方式,學生們不僅能看到論文寫作的每一步,還能瞭解到,跟隨這樣的方法與過程,普通人也能掌握這項技能,寫出一篇高質量的學術論文。
這種直觀的、實操性的教學,讓寫作課從單純的知識講授,真正變成了一個“手把手教你寫”的實踐課。
3
Legal Writing Guide
從選題到修辭的“手把手”指南
張翔老師在這本書中,透過一系列具體而實用的寫作方法,以自己多年撰寫論文的實踐為例,就這樣開始一步步拆解論文寫作的過程。
在選題方面,張老師認為,法學論文的選題應來源於實踐、法律規範和理論。例如,他自己的論文《機動車限行、財產權限制與比例原則》就源於北京市奧運限行政策所引發的財產權爭議。
張老師發現,儘管許多評論試圖避開財產權問題,甚至發明了“路權”等新概念,但他認為限行實質上干預了車輛的使用權,從而激發了對這一主題的深入探討。這種從生活中發現問題並深入挖掘的過程,是張老師希望學生掌握的。
張老師透過自身論文例項,展示瞭如何從實踐中尋找法學研究選題。
在寫作過程中,張老師強調“排比材料”的技巧,分為“摘抄素材”和“歸入框架”兩個步驟。他提到,許多學生在閱讀文獻時往往會忘記標記有用的內容,導致後來難以查詢。
為此,他建議學生把所有可能引用的素材整理成文件,有需要直接引用的摘抄下來,歸納的觀點則簡要記錄。
張老師曾用這種方法準備論文《我國國家權力配置原則的功能主義解釋》:他列出了一系列書籍,摘抄其中的相關段落,儘管最終並未引用所有文獻,但它們幫助他形成了論文的整體思路。
文獻梳理時,先摘抄記下有用素材,再逐步歸入論文框架,按照這種方法去整理,或許你的論文還沒開始寫,已經有好幾萬字了。
張老師還分享了自己在粗寫和細寫階段的經驗。在粗寫階段,他建議不拘泥於句子和邏輯的完美,而是把頭腦中的想法快速記錄下來。
他曾在牙科診所等候時突發靈感,用潦草的字寫下論文的核心思路,這段筆記後來成為一篇三萬字論文的基礎。
張老師的小卡片備忘。一種是索引卡片,寫出書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份、大致內容,並給書籍編號,按字母排序;另一種則為引得卡片,摘抄觀點和看法:左上角寫明分類,右上角寫出編號,按主題排序。
在修辭方面,張老師強調積累和精練的必要性。他自己有一個文件,專門記錄在閱讀中發現的好詞好句,包括生僻字詞的拼音和典故。
他舉例說,看到“十指不沾陽春水”這個典故,特意去弄明白,原來是指代不做家務的富貴生活。他認為,這種積累不僅有助於提高文章的表達力,還能讓論文的文字更加生動精確。
圍繞著如何去寫一篇文章,這本書幾乎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不過他也強調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日積月累並且知行並進。
你之前聽說和了解過這門課嗎
張老師的小技巧是否帶給你啟發呢
在留言區展開來說說吧
2位優秀留言讀者將獲贈此書
法學寫作課
張翔 著
“翻開即可用”
“手把手”地傳授法學論文寫作技能
-End-
觀點資料來源:《法學寫作課》
轉載及合作請發郵件:[email protected]
▼點選名片 ⭐標關注我們▼
隨手傳播學術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