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長江日報報道了武大博士鄭卓的事蹟,3次獲得獎金8萬元的武漢大學研究生學術創新獎特等獎,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目前在斯坦福大學擔任博士後研究員。
鄭卓是2014考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地理與資訊工程學院讀本科,2018年進入武大測繪遙感資訊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碩博連讀,到2021年時,以一作/通訊作者身份,在ISPRS P&RS, TGRS等遙感領域權威期刊上發表SCI論文3篇,擔任IEEE TGRS, IEEE JSTARS, IJCV等SCI期刊審稿人。當時就獲得了幾個國際獎項:CVPR 2020地球視覺研討會SpaceNet 6競賽研究生組冠軍,IEEE地球科學與遙感協會(GRSS)資料融合大賽亞軍,美國國防創新部xView2全球競賽第四名,還有2020年武漢大學“研究生學術創新獎”特等獎。
當研究生們都在為如何畢業發愁時,鄭卓就取得了這麼多重磅成績,2021年4月,武大研究生會就採訪了鄭卓,希望他能談談自己是如何處理參加競賽、發論文、研究生學習研究之間的關係,希望對研究生學習科研有所啟迪。
從研一的迷茫階段中找到研究方向,制定規劃
鄭卓介紹,自己和其他研一新生一樣,對讀研比較迷茫,於是選擇了本科三年級時感興趣有涉獵的遙感影像解譯方向,再慢慢摸索調整。調整過程中,不能僅憑興趣,還需要多和導師溝通,因為導師對國際前沿熱點研究方向更熟悉,可以用以考量自己感興趣的方向有沒有研究價值。
因此,鄭卓建議,研一新生剛開始可以選擇課題組下面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堅持去做,邊做邊思考什麼道路更適合自己。
鄭卓說,自己認為剛開始短期規劃比長期規劃更有驅動力。自己就是一開始將基於研究方向的學術會議、科研競賽作為短期計劃,才有那些競賽獎項和會議論文。個人建議,以後有經驗了再製定長期規劃。
獨特的文獻閱讀方法和Idea轉化方法
文獻閱讀,一般導師也是建議先看文獻綜述,但是寫得非常好的文獻綜述比較少。鄭卓建議此時選幾篇相關的文章,看其參考文獻,找到它們共同引用的文章,多檢索幾次,就能找到,再閱讀這些經典文章,就能快速地把握這個領域的整體情況。
文獻閱讀時要做筆記,便於回顧,關注Idea,同時積累好論文的寫作表達,學會用簡單易懂的方式闡述Idea。
研究和論文當然要有創新的內容,鄭卓認為,吃透本領域的文章,瞭解領域的演化歷史,跟進前沿研究成果,弄懂“新”在哪裡;關注相關領域成果,看別人如何創“新”,新在哪裡,此時自己就會有想法和靈感,這就是創新。
和導師的關係
鄭卓認為,導師應該是朋友和科研夥伴,要大膽和導師溝通交流,多和導師交流想法,這樣就會站在導師這座富礦上產生更多的好想法。
另外,鄭卓還給研究生新生提供了很多好建議。
總之,鄭卓能取得這麼多的學術成果和獎項,與其獨特的經歷分不開,與其研究生階段的學習經驗分不開。(源自長江日報、武大研究生會官微等媒體)
你怎麼看待鄭卓的研究生學習研究方法?歡迎留言討論。
(圖源網路,圖文不相關,侵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