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留學行情也不好,留學紅利基本加持給了一些名校,比如qs前50這種的。非這部分名校學生回國其實都吃不到這個紅利的,非但紅利沒有,黑利到沒少吃,花銷越來越大,但大家依舊前仆後繼。
尤其是國內中產家庭,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不只金錢還有時間。而且本科就出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成本投進去到底是為了追求什麼?明明可以把這部分錢留下來,幹啥都行,給孩子躺平也可以。畢竟本科出去的+碩士一年+前期a-level國際學校等等花銷,前期支出加起來300w起步的。只有一年碩才是最節省的留學方式。
中產家庭是不會算賬嗎?但他們為啥依舊這麼幹?停不下來?其實原因有如下。
No.1 擺脫國內單一教育價值觀
國內的教育很多人都知道是有問題的,是掃盲教育,是為了迎合更多更大量基數的這波學生的。其實很多老師認知也不高,剛剛師範畢業就去教書了,自己認知都沒全,就把那套用學生身上了。自學能力強點的還好說,那種按步就班的最可怕。除了機械的佈置作業,按他們框架來,打著為你好的名義,就啥也不會了。但真的他們的好的確是為你好嗎?好就是要聽話,聽話的進入社會就好不了。體系是不一樣的,國內培養的大多數都需要你聽話。聰明的那波,自然家裡會教,會有兩套價值觀,一套應付老師和學校,一套自己提前學,超前學,多學。
但能搞兩套標準的,國內能有多少家庭可以做到?父母的認知跟不上的,一樣該吃虧吃虧。孩子該難受難受。畢竟不是所有家庭上來就是北上廣,家裡房子多套,已經脫離基本的吃喝穿用度需求的。物質這類的,其實好多家庭已經實現基本自由了。你多吃多喝能吃掉多少?吃不掉的,吃多了反而不健康,各種因為吃引發的疾病反而躲起來。中產反而都在控制飲食,健康飲食,然後側重健身鍛鍊。所以,很多家庭錢花不出去啊,得找出路啊。要麼投資產,要麼投孩子。資產也一直在變,很多中產家庭也玩不轉,大多都會重倉孩子身上。
最大的期望就是孩子最起碼能維護住他們的中產這個層面,不至於返貧回去。而維護住中產這個層級,就需要在教育方面走出不一樣的路線。
怎麼走出不一樣的路線,你得知道國內國外教育的不同本質吧。你得讓自己孩子有更多選擇機會吧,你得讓他們比同齡人更快看不同世界吧。只有快速看到了,經歷過了,才知道哪些是自己想要的。避開國內高考體系,找到更多出路,就是和同齡人提前搶跑。而不是在單一的賽道里面,喪失很多機會成本。
No.2 規避紅海賽道的內卷,讓花成花,讓樹成樹
國內真的太捲了,中國人卷本身沒毛病,因為需要更好的未來,之前苦怕了,窮日子過多了。好不容易富裕起來了,就想維繫住。所以,很多家長,自己都做不到的,會轉嫁給孩子。又是這個班,又是那個班,啥都不教,就搞學術。
這種孩子成長起來也沒用,放眼歷史這叫腐儒,滿口之乎者也。國內吃儒教的虧還不夠嗎?孩子就是需要個性發展的,大家都是同一個廠標配出廠的,能有太多不一樣嗎?所檢驗的無非是各種換題,然後看誰分高分低而已。
你看國內很多成績差的孩子,真的不是因為笨。可能就是因為他們聰明,他們對刷題,重複的動作感到無力。就是哪個混蛋發明的題海戰術?很多學生出國後,國內學渣,國外學霸又是怎麼回事?重複真的有用嗎?是真的可以讓你深度思考了,還是可以讓你批判性思考了,還是賦能你創造力了?無非就是把一個東西複製再複製。對,國內喜歡複製,你看我寫的內容,最起碼國內有十幾家機構改改就抄了的。複製多簡單啊,專盯著我的號。
你在這個環境裡面,你沒辦法,你提出質疑,你是不合群,不是說老師刁你,同學也孤立你,就你能是吧?但好多學生,這個階段是愚昧的。是信奉官本位的,對老師學校有盲目崇拜的。
出去後,很多學生不用做一些無用功了,想好自己想學什麼了。興趣才是動力,但國內的學生都知道,就是做不到。知不行,怎麼合一?
而且,現在學的什麼戰略啊,諮詢啊,程式設計啊,團隊合作啊,商業思維啊等等軟實力,很多學生真的用得到嗎?用不到的,該分流還得分流,有些學生就該分流到其他工種去,國內賽道你沒辦法實現這個東西。下面基數太大了,得不到對應的尊重,那麼自己給自己創造出其他的生活可能性。這不好嗎?
卷還得卷,躺平是沒出路的,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都沒出路。國外精英其實一樣卷,但海外人少啊,國內這基數,你受得了嗎?問題是,我們要思考,在什麼方向卷,才更適合孩子。這是我們要不斷去試錯迭代的。
No.3 給自己更多可能性
留學還有個大的善意的地方就是,你真的能有更多可能性。這個可能性可能是工作,婚姻,創業這三個能改變你人生的三個重要轉折點,你透過留學這段時間,可能撬起了其中一個支點。讓自己好起來了。
你看看身邊,太多這樣的例子了。就東邊不亮西邊亮,就顏值評定都是的,我有個學生一年碩york的,在國內雙非的本科,家裡普通工薪階層,沒啥資源的,一年碩能出去是家裡極限了。天天顏值焦慮,沒有男票,在英國那邊極其受歡迎。留學後,留在當地嫁了一個年薪11w英鎊的local。生了三小孩,夫妻感情特別和睦,極其重視家庭。獨棟的大house,沒有一點房貸,每年各種旅行嗨皮。她同學都羨慕死她了。
不只是婚姻,創業也是一樣,甚至你回國也是一樣。就不出去,你永遠不知道外面是怎麼樣的。出去後,你可能會覺得國內更好,你更愛國了,也是有很多有這個轉變的。
總了個結:其實不管是中產,還是普通工薪家庭還是其他,其實我們大多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想法,無非就是讓日子過得更好點。讓孩子有更多可能性,多接觸下自己沒接觸的,算是完成了自己的託舉。
所以,很多家庭才會明知道價效比沒那麼高了,或者學歷貶值了。也依舊把孩子往外面送的原因。不是外面有多好,很多家庭不知道的,但不出去,又怎麼對比了?我不需要你告訴我好不好,我需要自己孩子自己出去看過了,讓他們說給我聽。想法其實都很簡單的。哪有那麼多算計在裡面啊,初心就是很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