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皮筋,兩個攪拌棒,一個乒乓球,不到兩秒鐘,搖身一變就成了一個彈弓;一張錫箔紙,幾根毛根線纏繞,兩個紙杯,一個地形地貌沙盤就做好了;利用環保材料製作的紙船在水中快速航行;自制圓柱承重模型可以承載一桶水的重量......
在中關村第一小學(以下簡稱“中關村一小”)第21屆科技節上,我們見到了很多創意小能手。最簡單樸素的道具,經過他們的巧思和巧手,也能變成一個科創小作品。最重要的是,這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很簡單、很自然的事。
都說科學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為了抓好小學階段這一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的關鍵時期,中關村一小努力營造“善待個性、尊重差異、激勵特長”的文化氛圍,提高教師科學教育的意識,開展科學教育實踐,形成穩固、長效的因材施教機制,幫助兒童獲得適宜科學素養髮展的早期經驗。
建校75年來,中關村一小基於被19家科研院所環繞,長期浸潤在濃厚的科技氛圍中的獨特優勢,不斷探索著科技教育的新路徑。從最初到科研院所參觀,到完善課程建設、豐富科學教育實踐,成為中國科學院早期人才培養基地,再到前幾天獲評全國教改實驗區首批實驗基地校,中關村一小始終把科學教育刻在辦學“DNA”裡,不斷升級,為培養新時代的創新人才打牢根基。
01
“頂配”科技節,看到就是賺到!
“不讓一個孩子當觀眾”是中關村一小科技節的理念。在本屆科技節上,由老師和同學們一起集思廣益設計99個創意挑戰小遊戲遍佈整個操場。包括個性沙盤、氣球魔術師、漫遊祖國、神龍戲珠等等,保證每個孩子都能參與進來。挑戰小屋用吸管、紙杯、A4紙、乒乓球、回形針這些生活中最常見的材料,製作出各種各樣的科技創意小作品。同學們三五結對,穿梭其間,盡情享受著科技創意的小樂趣。
主題巡遊也一直是科技節上頗有觀眾緣的“王牌節目”,同學們充分利用各類環保資源,設計道具服飾驚豔亮相,引得現場尖叫連連,場面絕不亞於環球影城巡遊!
除了這些比較“親民”的科創小遊戲,學校還邀請了中國科學院各研究所、清華大學資訊國家研究中心、海淀氣象局等科研單位“站臺”,設定了各種互動展示區域,涉及生物、物理、化學、天文、心理等各個領域。
每一個互動區域都排起了長長的隊伍,有同學為製作出一個可以預防感冒的茶包而興奮尖叫;有同學體驗了情緒腦波燈,瞭解了大腦的情緒波動;有同學戴上VR眼鏡,走進了奇妙的3D世界;有同學知道了超導磁懸浮的物理原理;有同學透過水下電話機體驗了在水下如何傳遞資訊;有同學欣賞了球幕電影……
“球幕電影太酷了”“第一次知道凝膠是怎麼做出來的,感覺好神奇”“我打算把這個茶包帶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挑戰10秒內畫兩種恐龍,覺得自己有點酷”......談論起科技節的收穫,中關村一小的同學們紛紛說道。而唯一有點小遺憾的是,“專案太多了,沒有全部都體驗一遍”。
今年是中關村一小科技節走過的第21個年頭,學校以科技節和飛行節為載體,透過設計開放性的探究任務,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科學交流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核心素養。
02
科學教育加法
加的是“新”“趣”“真”“根”“魂”
每年春天,當各種鳥類開始大量遷徙和繁殖的時候,北京的各大公園就 會多出一批特別的觀鳥者。他們手持望遠鏡和觀鳥圖鑑,一邊仔細觀察著枝頭跳躍、空中翱翔的鳥兒,一邊認真在本子上記錄著鳥兒的種類、數量及其行為習性。
他們,便是來自中關村一小觀鳥社團的成員。
每次開始觀鳥之前,同學們都會設計豐富的路線,湖邊、樹林、蘆葦、流水……以便觀察到不同的鳥類。巨大的翅膀在天空中上下翻飛的蒼鷺、正在求偶的斑鳩、踩水的小鸊鷉、覓食的烏鴉......都成了他們觀察的物件。
“觀鳥的樂趣,不止抬頭看這樣簡單。因為觀鳥讓我們走進社會大課堂培養觀察和探究的能力,還讓我們找到了一種與自然對話的路徑。在觀察物種多樣性的過程中,讓我們對於自然和生命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觀鳥社的同學這樣說道。
為了滿足學生的不同愛好和發展需求,讓每個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促進他們全面發展,中關村一小開設了豐富多樣的科技社團。除了觀鳥社團外,還有DI(創新思維)社團、STEM社團、資訊科技社團、天文社團等,重在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與實踐能力。
在中關村一小看來,科學教育做加法,不是單純的為加而加,而是要與時俱進,回應時代,在尊重教育的發展規律、孩子健康成長規律、學校自身發展基礎上,對標對錶國家意志、課程標準要求、學科特點,尋找最最佳化的結合點和實施路徑,實現教育效果最佳最大化。
具體而言,要加“新”、加“趣”、加“真”、加“根”、加“魂”。
加“新”,即增加一些更加貼近兒童生活,反映未來社會的特徵以及科學最新進展的內容;
加“趣”,即增加淺顯易懂又蘊含科學原理的科學趣味實驗;
加“真”,即汲取少而精的科學史哲內容,以促進學生對科學本質的準確理解;
加“根”,即不斷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厚植科學精神;
加“魂”,即弘揚科學家精神,渴求真理、涵養自由人性。
中關村一小依據兒童的認知特點、生活空間和學科間的內在聯絡,將現有學科課程進行歸類整理,形成了中關村一小自主發展課程的六大課程領域。其中數學與科學領域重點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科學素養、創新意識、研究意識和實踐能力。
同時,學校還為學生搭建了自主發展課程的六大支援平臺,如自主展示平臺、自主實踐平臺、自主選擇平臺等,打破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的壁壘,使六大領域的課程延伸到校園的每個角落、每次活動,延伸到社群、社會,拓寬了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的學習與實踐、體驗、探索等緊密結合在一起,為每個人都能找到合適的定位和發展點。
03
成為全國教改實驗區首批實驗基地校
科學教育再升級
11月5日,在海淀區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建設工作推進會上,中關村一小獲得授牌,成為16所全國教改實驗區首批實驗基地校之一。未來五年,海淀區教改實驗區工作將重點圍繞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探索創新育人模式等內容展開。
自1949年建校以來,中關村一小一直在科學氛圍的浸潤中成長,從未停止過在科學教育領域的探索和實踐。
近年來,中關村一小在各類科學教育活動和比賽中取得了矚目成績——DI社團在2023—2024年度全國DI創新思維活動獲得了全國挑戰A技術類彈球英雄一等獎第一名;第十屆VEX IQ專案小學組亞洲錦標賽中國冠、亞軍以及亞洲總冠軍;北京市海淀區中小學生科技競賽資訊學奧林克比賽小學組一等獎.....學校也先後被評為首屆全國科技教育十佳學校、北京市中小學科技教育示範學校、全國科技教育先進學校、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試驗先進單位、全國教育科學教改實驗先進單位等。
中關村第一小學教育集團校長景小霞表示,學校將發揮實驗基地校的示範引領作用,做好科學教育加法。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培育要從小學階段做起,大中小學上下貫通,要站在學生終身發展的高度整體構建課程建設體系,讓學生從樂趣發展成興趣,從興趣發展成志趣,從志趣發展成專業特長,從專業特長髮展成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
關於中關村一小未來將如何繼續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景校長說道,未來,中關村一小的科學教育從“目標、內容、路徑、機制”做頂層設計,以學科融合、活動育人、社團建設、環境育人和技術賦能五條路徑進行實施,整合和挖掘資源形成大中小幼一體化縱向貫通育人機制,探索科學教育實施的新路徑。
編輯 | 京教君
素材來源 | 中關村第一小學,京城教育圈進行編輯整理和內容補充
今日推薦影片
歡迎掃碼加入
京教圈學習交流群
注意!微信演算法改版了!
圈友們要是不給京城教育圈加星標,
可能就收不到京城教育圈的推文了,
所以,親們一定一定一定要加星標!
重要的話說三遍!
然後,多點在看、多點贊、多分享,
不然我們就要失去彼此了……
親們,快加星標,風裡雨裡,
京教君在這裡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