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4045天
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2107個詞條
01
前幾天看到一對情侶的聊天記錄截圖,兩人圍繞著結婚到底是買金還是買鑽戒的問題爭論不休。
女生表示,自己喜歡鑽戒,結婚一定要買鑽戒,但男生認為,鑽石是智商稅,還會貶值,結婚買金才保值。
為了說服女友,男生甚至發來一大段關於金和鑽石形成過程的科普。
總結來說就是,金的誕生經歷了一個非常漫長而浪漫的過程,而鑽石,不過是碳在地底下壓久之後形成的。
“鑽石怕火燒,象徵愛情經歷不了考驗。鑽石到手就是貶值,象徵結了婚感情就下降。”
發完這一段,女生無力反駁,馬上就妥協了,並表示同意買金。
男友知道女生雖然口頭妥協,但心裡仍然不認同,於是繼續輸出,不斷解釋金的好和鑽石的不好。
女生很無奈,只能無腦附和,並決定鑽戒自己買。
但男生不依不饒,還在據理力爭,希望透過自己列舉的證據說服女友:
“鑽石就是戴比爾斯的營銷和炒作,資本家收割窮人韭菜的東西。”
“嫁妝彩禮都是用金做的,為的就是以後週轉困難還能把金賣掉,可能還有賺,鑽石買了就貶值。”
“你問問你媽要黃金還是鑽石”
忍無可忍的女友終於開啟了嘲諷模式:
“買個鑽戒還要考慮保不保值,要不要再考慮下結婚賺不賺錢啊?”
“笑死,一輩子就要那一枚,說的好像每天都要買一枚似的。”
“反正結婚這事裡,保值最重要,我媽的態度最重要,我的感受最次要唄。”
男生一直在說服女生,而女生絲毫不鬆口,爭到最後也沒爭出個所以然來。
想起曾經看過的一句話:世上最難的,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
不是所有的鳥,都飛往同一片天空,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吃同一道菜。
所以,我們很難去改變一個人的看法。
成年人最高階的智慧,就是永遠不試圖說服一個人。
02
生活中,我們總是習慣跟別人講道理、分析利弊,希望費盡一番心思說服對方。
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最後多半是雙方爭得面紅耳赤,不歡而散。
其實,我們每個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東西也不一樣。
就比如犀牛,因為犀牛的兩眼之間有一隻角,所以它看到的世界和別人看到的不一樣。
在犀牛的世界裡,目光所及之處都有一隻角。
人與人之間也如此。
因為閱歷不同,處境不一,認知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即使面對同一件事,看法也各不相同。
董宇輝爆紅的那段時間,曾一度被人詬病。
有人說他品不好,定價不合理,有人說他推薦的書單過於淺薄,和他文化人的身份不符。
在一次直播中,董宇輝看到桌上有一碗拌粉和一盤烤腸,便夾起一根烤腸,問直播間的觀眾:“各位朋友,從你們的角度,這烤腸是什麼形狀?”
在直播間的特寫鏡頭中,烤腸呈現出不規則的長方形。
然後他問鵬鵬老師,鵬鵬指著董宇輝的音麥,提示董老師把烤腸夾高一些,說烤腸和話筒正好組成了一個感嘆號。
最後,董宇輝認真注視著烤腸說:“可是,從我的角度,這烤腸就是圓的。”
接著,董宇輝說:
“我們根本沒必要跟任何人抬槓,咱們立場不同,看到的東西自然不同。你是對的,我也是對的,咱倆都是對的,我為什麼要說服你?你又何必要說服我?”
是啊,每個人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場上思考問題,角度不同,即便面對同一個問題,得到的答案也會不一樣。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你認為結婚買金好,但我就覺得鑽石更有意義,你如果尊重我的感受,就不必再說服我。
與其爭辯,不如尊重和接納。
03
臺灣作家白先勇與主持人陳文茜是至交。
當年,白先勇憑藉《牡丹亭》在兩岸三地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但陳文茜卻對《牡丹亭》不感興趣。
可令人讚歎的是,白先勇知曉此事後,不但沒有絲毫的不悅,還極為注意,很少在陳文茜面前提及《牡丹亭》的演出狀況,更不會要求她對這部作品發表看法。
兩人對待《牡丹亭》的態度有著天壤之別,可這巨大的差異卻並未影響他們之間深厚的友誼。
陳文茜在後來的一次採訪中,滿含感激地說道:“對此,我非常感謝。他可以創新,我可以頑固,誰也不去說服誰。”
白先勇的這種修養很難得,既做到了坦然接受別人的“不喜歡”,又尊重他人與自己的不同。
其實,就算對方真的有錯,也不必苦口婆心去說服。
因為世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會輕易地認為自己的思想竟然是錯的。
這在心理學上有個經典的理論,叫認知失調,即如果兩種認知不一致,我們就會調整自己的想法,來減少不愉快。
也就是說,我們總會有一種傾向,認為“我是對的”。
比如,你的偶像做了一件錯事,或是說錯了一句話,但你因為選擇了粉這位偶像,為了證明你的選擇是對的,你就會想辦法為他辯護:“這一定是個誤會”、“他是有苦衷的”。
明代哲學家王陽明的弟子曾經問他:“老師,我犯過許多錯誤,可你為什麼不提醒我?”
王陽明反問:“我沒提醒你,你怎麼知道自己犯了錯誤?”
弟子答:“我學習後才知道。”
王陽明說:“所以我教導你學習啊。”
弟子有點疑惑:“我的意思是說,你應該幫助我改正錯誤。”
王陽明笑道:“你自己的錯誤,別人怎麼改正得了?只有你自己,才能改正自己的錯誤。”
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一次就夠了。
覺醒的人,只有1%是靠別人提醒,99%靠的都是社會的千刀萬剮。
所以,不必費盡心思輕易說服一個人。
就算你認知極高,也很難喚醒一個人,因為絕大部分人活著都是為了睡得更香,而不是為了覺醒。
一個人真正的力量,不在於如何說服別人、改變別人,而是在於尊重別人的自由選擇,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畢竟,你不是他,無法做到對別人的生活感同身受。
與其絞盡腦汁、白費口舌,不如尊重別人,把時間和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反求諸己。
當我們不斷地向內求時,就會發現,生活變得越發充實而多彩。
*作者簡介:飛白,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個人公號“飛小白有話說”(ID:feixiaobai2018),用最正的三觀,分享走心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