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讀著讀著書,學校沒了,早已不是新鮮事,就連全美Top20的芝加哥大學也陷入了破產疑雲,稱其之所以率先推出ED0錄取,是為了搶佔國際生名額,可能很多人好奇,美國大學的錢來自哪兒?年年漲價的美國大學,錢都花到哪去了?我扒了多所美國大學十餘年的三大收入損益報表,一起來看看吧。
From 穀雨星球
ID:guyujihua2021
今年美國大學申請正在進行中,然而我卻從外媒集中的報道中,察覺到一絲微妙的不尋常——美國大學好像沒錢了?
比如哈佛,因為巴以衝突的態度惹惱了一些投資人和校友,導致今年最新季度捐款下降了15%,損失了2億美金,一直在四處為錢奔走的校長Garber公開表示:「對今年的籌款資料感到失望」。
跟哈佛類似的是,率先推出ED0錄取的芝大也陷入了破產疑雲,於是才會更早搶國際學生名額。
跟我們理解的大學是公辦不同,美國名校不少是私立學校,是否有足夠健康的現金流,決定了學校的未來。
那麼,美國大學的錢來自哪兒?年年漲價的美國大學,錢都花到哪去了?我扒了多所美國大學十餘年的三大收入損益報表,資料說了很多我們曾經不知道的事情——
名校基金富可敵國,都有各自生財之道,收入構成堪比大型投資公司。
越好的大學越不靠學費生存,如芝大學費收入僅佔10%,還以獎助學金減免了一半學生的學費。
對比國內外大學教育開支,芝大光人力成本就達到驚人的36億美元,清華人力成本和科研經費共計支出29億人民幣,前者在校生人數為1.5萬人,後者則是6萬人。
有一些非藤校的大學卻是隱形富豪大學,資源充足,是非常值得關注的寶藏校!
■福布斯今年釋出的一份報告,將美國大學按照財務狀況排了名,正是這份榜單,讓部分大學捲入了「破產」傳言
簡單來說,美國大學的收入主要來自五大塊:
1.捐贈基金的投資收入。
(注意不是捐贈本身,而是捐贈基金的投資性收益)
2.附屬醫院的收入
3.政府財政撥款,公立大學為主。
4.學費收入
5.橫向資金(主要來自企業的科研經費)
每年,大學都會披露相關的財務情況,尤其是三大報表披露了很多細節,因為美國大學都是非營利性組織,故此其損益表也被叫作「組織活動表」。
我們先來關注一下頻頻被傳沒錢的芝加哥大學。這是本年度公佈的損益表:
真是不得了,相比與2022財年接近2百萬美元的盈餘,2023財年,芝加哥大學的赤字達到了2億美元。也就是說,芝加哥大學2023財年真的虧了不少。
為什麼傳言芝大沒錢了,也正是源自此。
外媒有一篇報道里,作者提出芝加哥大學已經在減少校園環境清掃的次數來減少未來的財政赤字,或許只有大量擴招國際生才能幫助其度過財政難關。
那真的走到這一步了嗎?是不是真的已經資不抵債了?我們繼續看下去。
再來看看它的總資產:
藍框中上面一行是淨資產,也就是不含負債的資產,資料顯示,2023財年末,芝加哥大學淨資產為113億美元,相比2022增加了約1.7億美元。總資產約200億美元,負債約60億美元。
再看看現金流量表:。
在2023年年末,學校現金流2億美元,流動資產比約為1%,對於這麼重資產非營利性組織來說,這個比例算是比較健康的。
2023年總體虧損2億美元,要解決虧損問題,無非就是開源節流。
那麼,芝加哥的收入主要來自什麼地方呢?
藍色線畫出的是學費淨收入。紅色線畫出的是附屬醫院的淨收入。
從收入的情況來看,學校最大頭的收入是附屬醫院的收入,約35億美元,佔總收入一半以上,去年還有大幅增長。
從藍線來看,芝加哥淨學費收入約為6億美元,與去年持平,佔總收入約10%。從報表詳情中發現,總賬面學費收入應該有12億美元,然而有一半學費用助學金等形式減免了。
芝大實行「need-blind」政策,申請時不會考慮學生的經濟支付能力和經濟需求,錄取後會根據家庭情況給予支援。
財政穩健莫過於四個字:開源節流。開源指的是在最大收入來源附屬醫院上下功夫,從資料來看,醫院收入上去年一年的漲幅已經超過全年大學學費總收入了。
那麼節流有沒有戲呢?從資料來看,所有和人力成本有關的事項都大幅度增加:工資福利支出大漲13%,達到驚人的36億美元。由於沒有公佈兩年聘用的人數,我猜測是芝加哥大學增加了僱員的人數。
我們也可以對比看看國內大學的情況——清華大學的全部教育教學支出(含科研經費和教師工資)為29億人民幣,同為C9的南京大學教育教學支出的總額只有不到6億人民幣。
所以,總體來說芝加哥大學從財務狀況來看是相當穩健,教育開支高,負債率中等,現金流充沛。由於學校擴張略有赤字,赤字率控制在總營收的3%,屬於正常。
那麼,未來芝大會不會擴招更多學生來增加收入呢?
答案是不確定的。資料顯示,哪怕學費已經昂貴到六七萬美金一年,但因為每年學生人數不過2000多人,學費總收入都不夠支付人員開支的:
相比教師工資開支來說,學費收入僅是一個零頭。
所以,未來芝加哥大學可能會擴招,而其主要應該是基於其擴張規模之後有更多的服務能力,而並非是已經進入了緊急情況下的擴招。
那麼除了芝大外,其他美國大學的收入情況怎麼樣呢?實際上,不同的大學收入來源各不相同。
整體上來看,哈佛大學最主要收入來自捐贈基金的投資回報,這是近十年來大藤們收入的主要來源,佔學校總財政收入近四成,在很多學院企業贊助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大紅色)。
在昂貴的商學院、法律學院和設計學院,學費才扮演了主要收入來源的角色。橫向資金(灰色)在各學院裡佔比都不算很高。
這些頂尖大學捐贈基金池規模都已經非常大,注意,下方單位是「美元」——
哈佛大學415億,耶魯大學405億,斯坦福大學365億,在這麼龐大的資金池面前,每年的利息收入都已經近10億美元了。
同時,資金也會委託給專業投資公司管理。上半年巴以衝突後美國多所大學學生抗/議,也是因為基金也被投給了一些支援戰/爭的武器企業等。
就在前兩天,MIT巴勒斯坦聯盟宣稱,一個由校方與武器製造公司共同設立的基金已經被關閉,並將不再續約,而這也是名校裡第一所與武器製造商結束合作關係的美國院校。
眾所周知,軍/事企業的投資回報率有多高。
在這樣的情況下,哪怕個別人因為某些理由少捐個上千萬,對於大學的影響也並不大。只不過持續性的減少捐贈對於長久來說影響的是現金流、大學聲譽、排名等等。
在眾多藤校裡,賓大是個例外。
捐贈基金在109億,吃利息是遠遠不夠的,其和芝大一樣,靠附屬醫院才是王道,2023財年醫院淨收益87億美元。
所以哪怕賓大的學費已經那麼貴了,其總學費收入依然只佔總收入的1/10。
還有一類大學,雖然大學排名比不上藤校,但因為背靠科技大廠、網際網路公司,或者能得到高額的政府撥款,日子要好過得多。
-企業的橫向經費
下圖佐治亞理工大學的經費來源情況,從左到右分別為橫向經費,學費,州政府撥款,常規年度,商品和服務,資金捐贈。
可以看到,作為一個公辦大校,其橫向資金能達到13.7億美元,比同樣在計算機專業上具有強大優勢的賓大還要多,實屬不易。
學費收入約為總收入的20%,而捐贈收入相對來說聊勝於無。而佐治亞理工在理工科領域非常知名,在國內招生也不多。
另一所IT見長的華盛頓大學自然也不遑多讓。
在總收入中29%來自醫院,21%來自橫向經費,而學費佔比約為13%。
要知道,這可是有42000多本科生和15000多研究生的大校,和前面那些僅有幾千人的大學相比,人數翻了至少5倍,然而其學費佔比依然有限。
-財政撥款收入
在美國,想要靠財政撥款,還能與一眾土豪比肩的,也就只有加州大學了。
加州大學擁有一系列頂尖分校:除了最頂尖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聖芭芭拉、聖地亞哥、戴維斯、爾灣分校等都能在全美名列前茅,是華裔最愛的學校之一。
加州大學財務狀況令人豔羨。
其對於外州學生和外國學生一樣收取較高額的學費,2023年,一眾分校共計擁有本科生23萬人,研究生7萬人,學費數自然是不在話下(55億)。在矽谷之側,讓其橫向經費也高達(77億)之巨。加州大學一系列眼花繚亂的附屬醫院更是創造了令人咋舌的財富(269億)。
值得一提的是,加州政府也拿出了數量不菲的教育撥款(48億)。比佐治亞州政府整整多了一個0。
近5年加州大學除了學費外的各項主要收入均增長強勁,2023年還略微赤字4.9億美元,約為收入的1%,不過以加州大學目前的強勁發展勢頭,這點赤字根本不算什麼。
-靠學費做主營收入
最後,才是大家更瞭解的「以學費作為主要收入」的大學。
主要包括一些人數眾多的州立大學和排名並不十分靠前私立大學,以學生人數眾多而著稱。
比如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收入來源主要就是依靠學費。2023財年學費收入高達約19億美元,主打以量取勝,2023年一年入學人數達到18124人,其當年發放OFFER數更是達到了驚人的67171份。
同樣以量取勝的還有東北大學,其14.5億美元的學費收入佔其當年總收入的73%。
這些學校在招生上都有自己獨特的法寶,成功地走出了市場化道路,自然財務上也是非常穩健。
總結來說,目前網上瘋傳的美國大學財政危機都是捕風捉影,高排位的學校各自有自己的主力財務來源,而且都非常穩健。
至於要不要再擴招國際學生,其一是目前暫未看出有這樣的趨勢,學費並非是名校的最主要收入來源,相反那些靠學費撐起來的大學,原本就是招收了大量的國際生,比如東北大學去年就有20000多名中國學生。
其二,隨著中國不再是美國的最大留學生生源國,或許,哪怕擴招國際學生,大學也會將目光投向新的市場。
未來,隨著年底各大學最新的財務報告露出,相信每個人都會有更清晰的判斷。
本文系授權釋出,轉載自公眾號:穀雨星球(ID:guyujihua2021),邀你一起做內卷下的教育長期主義者。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北美學霸君 誠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