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北京市家庭教育需求及發展趨勢白皮書》釋出,一萬多份的調查問卷調研顯示,今年家庭教育呈現出了新的發展趨勢——父母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家庭教育中來,以祖輩為主的比例顯著下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數字化工具在家庭教育中得到廣泛應用,如線上學習平臺、AI平臺等;家長除了關注學習之外,越來越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此外,在孩子生活照料上,多以母親為主,父母共同及祖輩照顧分別佔20%;孩子成長教育上,也多為母親負責或者父母共同負責。家庭中,母親仍是家庭教育的主力軍。
白皮書的釋出,為教育工作者、家長和社會各界提供了參考依據,更為推動新時代家庭教育的建設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
當下家庭教育現狀如何,呈現哪些新樣態?本期,我們一起來看看。
家庭教育中母親主導下的
新挑戰與探索
特邀觀察員:
張峰(北京市成人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家教工委理事長)
當今社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它不僅是孩子性格塑造、價值觀形成的關鍵環節,更是連線家庭情感、促進親子關係的紐帶。然而,當我們深入觀察家庭教育的現狀時,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母親在家庭教育中的參與度遠高於父親。以母親為主導的家庭教育有助於孩子建立安全感,母親通常更能敏銳地察覺孩子的情感變化和需求,細膩的情感和耐心的陪伴,使孩子能夠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成長。同時,母親透過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舉止,將家庭傳統、信仰和道德觀念傳遞給孩子,有助於孩子形成穩定的價值觀,為孩子提供堅實的精神支柱。
但以母親為主導的教育模式有時可能導致過度保護,使孩子缺乏獨立面對挑戰的機會,還可能使孩子變得依賴性強,缺乏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以母親為主導的家庭教育中,孩子可能缺乏與男性榜樣的互動,影響孩子對性別角色的認知和性別角色的社會化,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席也可能導致孩子缺乏勇敢、果斷等男性特質的培養。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許多家長髮現孩子變得越來越難以捉摸,內心世界也愈發複雜。同時,資訊化時代各種教育資訊、理念和方法層出不窮,家長們往往難以判斷哪些方法適合自己的孩子,更不知道如何在眾多選擇中找到一條既符合孩子個性特點又能促進其全面發展的教育之路,這種迷茫和不確定性,無疑增加了家長們尤其是母親的焦慮感。
面對這些挑戰和焦慮,家長們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態度面對孩子的成長過程。同時,在家庭內部以及學校、社會層面獲得學習和成長支援,促進雙親共育,提升家庭教育質量。
家庭層面,一是增強父親參與意識,讓父親認識到自己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作用,主動參與孩子的教育和生活;鼓勵父親多與孩子進行親子互動,如共同閱讀、戶外活動等,增進情感聯絡。二是家庭共同制定教育計劃,包括學習目標、興趣培養、時間管理等,確保教育的一致性和連貫性。
學校層面,一是學校應建立有效的家校溝通機制,定期與家長交流孩子的在校表現和學習情況,邀請家長參與學校的教育活動;二是針對父親角色缺失的問題,學校可以組織邀請父親參加講座或工作坊,強調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並提供實用的參與策略;三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提供心理諮詢服務,幫助他們養成健康的心態和應對生活挑戰的能力,同時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學會與孩子進行有效的心理溝通。
(家長更加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願意尋求專業幫助來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
家校社協同層面,一是建立家校社之間的資訊共享平臺,及時交流孩子的教育資訊、成長情況和需求。透過平臺釋出家庭教育指導資源、活動通知等,方便家長、學校和社群瞭解並參與相關活動。二是建立家校社定期溝通協調機制,如聯席會議、座談會等,共同討論和解決家庭教育中的問題。鼓勵家長、教師、社群工作者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三是整合教育資源,充分利用區域內各類教育資源,如圖書館、文化中心、體育場館等,為家庭提供豐富的教育活動和資源。
總之,家庭教育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新時代家庭教育要在發展中
建設兒童成長生態
特邀觀察員:
殷飛(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2024年北京市家庭教育白皮書中反映出了一些令人樂見的現象:父母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家庭教育,以祖輩為主的比例顯著下降;數字化工具在家庭教育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家長除了關注學習以外,越來越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在教育上越來越平和冷靜,矛盾衝突更少。
(父母積極地參與孩子的教育過程,祖輩為主的負責孩子生活照料和家庭教育比例有所下降。)
(新一代家長在科技素養上有所提升,能夠更好地引導孩子正確使用科技產品,培養資訊時代的競爭力。)
這些積極變化的取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頒佈以來,各級政府主動領導,家長主動學習擔責,各級各類社會組織積極努力的喜人結果。但是,在這些變化趨勢中我們也要保持理性,科學系統地看待家庭教育的發展。
首先,構建多元教育角色生態。曾幾何時我們把兒童發展的問題會進行簡單歸因,如祖輩參與的隔代教育。其實不然,兒童在家庭成長中需要多元的角色影響才能發揮其認知主體性,只要父母的教育者角色不缺位,一家人保持溝通平衡,不抱怨、不指責、不推諉,就能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其次,構建多元教養方式生態。孩子的成長需要多元平衡的教養方式,親子互動中該堅持的原則不能放鬆,該給予孩子平和溫暖的情感也不能少,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是愛與規則的平衡。親子分歧、矛盾與衝突對孩子的成長不都是消極的。根據衝突理論,家長在保持對孩子愛與尊重的基礎上,只有敢於對孩子提要求,敢於管教,才能有效促進孩子成長。
再次,構建多元學習內容生態。在調查結果中發現,數字化工具在家庭教育中使用廣泛,其中佔比最大的是學科指導的“線上教育平臺”。線上教育資源為學生的學業發展創造了更多差異化學習的機會,彌補了集體教育個性化指導的不足,也提升了學生們利用線上學習資源的能力。但是,基礎教育的學習過程是學生獲得全面發展的重要階段,家庭教育中要避免家校合作窄化在知識獲取的範圍內,應重視孩子實踐經驗的獲得,為學校的知識學習開啟“源頭活水”,促進孩子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專家支招
多層面多形式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
特邀觀察員:
楊雪(北京小學長陽分校德育副校長)
近期,《2024年北京市家庭教育需求及發展趨勢白皮書》的釋出,為我們深入瞭解家庭教育現狀和實際需求提供了資料和參考。個人認為這份白皮書從“人”“人與人”“人與環境”三個維度,對家庭教育服務需求進行了全面剖析,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從“人”的角度出發,白皮書對參與調研的14485份問卷資料進行了細緻分析,涵蓋了家庭養育者、孩子情況等多個維度。這不僅為我們提供了詳實的資料支撐,也揭示了不同家庭教養模式的特點。例如,透過對家長與孩子衝突頻率及解決方式的分析,我們可以瞭解不同家庭在溝通方式上的差異,進而為家長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指導。此外,白皮書還對家長最關心的問題進行了梳理,例如孩子的學業、心理健康、習慣養成等,這有助於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更加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而不僅僅是學習成績。
(父母更加願意傾聽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與孩子建立更加平等和諧的親子關係。)
(家長們更傾向於採用科學的方法育兒,獲取最新的育兒知識和技巧。)
從“人與人”的角度來看,白皮書深入分析了家長與孩子、家長與社會之間的互動關係。例如,透過對家長對家庭教育學習重要性的認識、學習頻次等資料的分析,我們可以瞭解到家長對自身學習需求的認知和參與程度,進而為提供更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提供依據。此外,白皮書還強調了家校社協同育人的重要性,可以看出學校、家庭和社會需要共同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良好家庭氛圍的營造等問題,共同為孩子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從“人與環境”的角度,白皮書探討了科技時代線上教育平臺、AI工具等數字化工具在家庭教育中的應用趨勢,這為我們推動教育方式的變革提供了重要的啟示。例如,學校可以積極利用線上平臺開展家庭教育指導,為家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學習資源。同時,AI工具還可以應用於家庭教育,例如智慧語音助手可以幫助家長進行親子互動,提升家庭教育的趣味性和互動性。
轉載請註明來源“現代教育報(ID: modedunews)”
如您對本文內容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與您溝通。
策劃:王小艾
資料來源:家長教育服務微信公號
編輯:蘇珊
編審:張秋穎
終審:冉陽 郝彬
關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