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是為了不教,我們不僅要解決眼前的矛盾,更要培養學生自己解決矛盾的能力,讓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學會與他人和諧共處,塑造美好的未來。
來源 | 中國教師報
作者 | 楊冬菊 重慶市八中科學城中學校
班級,是一個微縮的社會,孩子們在這裡學習、生活,難免會出現摩擦和矛盾。
作為班主任,我就像一位隱形的導演,要在幕後巧妙地調整每一個孩子的情緒和行為,確保班級能夠和諧執行。
那麼,如何修煉成為一名優秀的班級矛盾調解員呢?
化解矛盾“四部曲”
班級矛盾調解員的自我修養,首先在於對矛盾的理解和把握。
班集體中的矛盾,既有隱性的,也有顯性的。
隱性的矛盾如同潛藏在冰山下的冰塊,不易察覺,卻隨時可能引發大的衝突;
顯性的矛盾則如火山噴發,一旦爆發,往往劇烈而短暫。
無論是哪種型別的矛盾,我們都要“演奏”好以下“四部曲”。
1. 預防——建立紐帶
班級難免會產生摩擦和矛盾,如果都等到爆發的時候去處理,那麼老師一定會分身乏術,手忙腳亂。
作為班主任,我們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思維方式,建立好規則紐帶、情感紐帶和文化紐帶。
首先,建立明確的規則紐帶。以規則來進行約束,明確行為準則,讓學生明白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制定好規則後要一如既往地推行,可以適時補充調整,不能讓規則邊緣化。
同時,要注意以正面管教的方式來奠定班級規則的底色。著名心理學家簡·尼爾森在《正面管教》一書中提出,正面管教並非懲罰或嬌縱,而是建立在尊重和合作的基礎上。我們的規則也應是我們與學生建立積極關係的紐帶,透過與孩子共同制定規則,讓他們參與決策,培養出他們的責任感和自主性。這樣在後期推行規則的時候也能避免出現認同障礙。
其次,建立有邊界的情感紐帶。德國哲學家阿瑟·叔本華曾說:“人就像寒冬裡的刺蝟,互相靠得太近會覺得刺痛彼此,離得太遠又會感到寒冷。” 而班級中的人際關係恰恰需要這份邊界感。班級裡面學生朝夕相對,同學情誼深厚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但是有時候卻會因為失了分寸而導致各種矛盾。
所以要透過各類班級活動增強班級凝聚力,促進學生之間的友誼,也要指導學生學習人際交往的技巧。我時常跟學生開玩笑說:緣分本來就有長也有短,有深也有淺,你的求學之路能遇到結伴同行的朋友應該珍惜。
最後,建立相互尊重的文化紐帶。我認為, 班級所有的矛盾簡化下來其實只有四句話,“對不起”“謝謝你”“你真棒”“我能行”。但往往由於那不敢表露的羞怯或不敢承認的勇氣,而導致了萬千糾結。因此,在班級鼓勵正面交流,倡導尊重和理解的文化,可以預防矛盾的產生。教師要鼓勵學生把問題擺出來,把道理鋪開來,把是非定下來,把錯誤改過來。班級可以透過佈置教室的文化角等來引導學生。
規則是班級的基石,情感是班級的黏合劑,文化是班級的靈魂。三者相輔相成,共同鑄就班級的和諧。如果班級面貌良好,那麼學生之間產生矛盾的頻率就會低很多。所以一定要先營造支援性的班級環境。
2. 解決——調查、分析、匹配、覆盤
面對矛盾,我們必須及時採取切實有效的解決策略,包括像偵探一樣詳細調查矛盾的原因,像醫生一樣深入分析矛盾的根源,然後像設計師一樣匹配適當的解決方案。在問題解決後,還需要像棋手一樣進行復盤,總結經驗教訓,以免類似問題再次發生。
比如我班之前有兩個原本很要好的同學,但有一天突然不搭話了。後來我慢慢觀察,也找周圍學生了解情況,原來兩人因為開玩笑不恰當鬧矛盾了,但是沒有發生很劇烈的衝突。當我分析要不要介入時,兩個人晚自習寫的“絕交書”被我“截獲”了。於是讓她們各自闡述,規定一方在說的時候另外一方不能打斷。 孩子們雖然聰明,但是有時卻不敢坦蕩地承認最本質的問題。
講述完後,我發現兩方的矛盾點很簡單,一方認為上高二了要開始認真學習了,另一方因為不自覺的競爭意識就開始焦慮,於是總是有意識無意識地打趣對方的上進,以至於玩笑失當,但是卻覺得對方小題大做。
這種情況其實很常見,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幫助她們進行“需求匹配”,表面上看是一方要道歉,另外一方要面子, 實際上她們要的都是尊重和支援。
那天,我們一一覆盤,我在旁邊幫助她們記錄,並鼓勵她們以更加成熟的方式處理彼此的關係。
最終,兩人重歸於好,學會在各自的“時區”裡共同努力。
很多時候,矛盾的解決並不需要複雜的方案,而是需要對矛盾本質的準確把握,讓孩子們自己抽絲剝繭地認識到問題。
劇烈型的衝突,往往令人措手不及。但是也需要我們冷靜下來深入分析,多給孩子們一些自己處理的空間。
還記得之前班級因為評選班級“最美同學”和“最佳小組”,導致了內部分裂,有孩子甚至來到辦公室號啕大哭,訴說自己不願意跟表現不佳的同學一組。
面對他們的訴求,我先表揚了他們追求進步的意願,也認可了他們重視集體榮譽的品質。而對於暫時表現不佳的學生,我也肯定了他的個性和獨立。
那天下午,我們在小辦公室開了一個有點愜意的茶話會。我先給每個人倒了一杯茶,讓小組內的6個人把各自的缺點寫下來,限時5分鐘。時間結束時,還有孩子在那裡奮筆疾書,生怕寫得不夠。 我再讓 他們把各自的優點寫下來,時間是 10 分鐘。 然後我要求他們一一念出來。很明顯,寫的時候他們沒想到還要念,氣氛開始微妙起來,他們看到了各自的缺點,也見識到了同學可愛的 另一面。
然後我鼓勵大家挨個兒把自己的訴求講出來,尋求解決的方案。
沒多久,他們在下一次的小組評比中拿到了第一。
3. 安撫——情緒療愈,給足夠的愛和安全感
產生矛盾後,孩子們內心深處往往留存著深層的情緒。所以,調解矛盾,其實本質上是給足夠的愛和安全感來解決矛盾,接納自己,接納別人。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未被表達的情緒永遠不會消亡,它們只是被活埋,並將在未來以更加醜陋的方式湧現。”
那麼,在化解矛盾的過程中,我們該如何給孩子們足夠的愛和安全感呢?
首先,我以身作則,自己做到表裡如一,真誠地表達自我。我也鼓勵學生自己心裡怎麼想就怎麼說,表達的技巧我們可以學,但是表達的內容我們不要變。我們要真誠地表達自己,也要在真誠中找到自己。
其次,教師也要時常表達對學生的肯定、鼓勵和支援。我時常告訴自己的學生,我很愛他們。我也從不吝嗇對他們的讚美和感激。我鼓勵他們找到愛好,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做錯了事不自責,惹了麻煩也別怕。所以他們在產生矛盾時可以誠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無論是光彩的還是黯淡的,這其實能推動他們敢於面對真實的自己。能真實地面對自己,往往意味著他們擁有且感知到了足夠的愛和安全感。一個能夠時常感知到幸福與善意的人,走到哪裡都能從容表達自己的幸福與善意。
4. 鞏固——持續跟蹤與完善調解機制
矛盾解決後,並不意味著調解員工作的結束。
我們需要持續跟蹤相關物件的動態,以不同方式收集意見反饋,並且藉助班會等進行正面引導,不斷提升調解機制的效果,以鞏固班級和諧氛圍,保住勝利果實。
調解員的“兩心三力”
經過多年工作,我發現,要想當好“矛盾調解員”,至少需要擁有“兩心三力”。
1. 兩心——同理心與公正心
化解矛盾需要“術”,更需要“心”。
首先是同理心,同理心讓我們能夠理解他人的情感,透過換位思考,我們才能找到溝通的途徑;透過妥善處理情緒,我們才能獲得解決問題的機會。要避免一味輸出道理的淺層次同理,應該用我們自然的語言和動作告知對方“我懂你,慢慢說”。
然後是公正心,當好矛盾調解員需要我們如甘露時雨,不私一物。我們在處理事情的時候要保持中立,公正地處理每一件事。尤其注意不要讓自己的態度激化學生的矛盾。
2. 三力——溝通能力、分析能力、執行能力
溝通能力,讓我們能夠有效傾聽與表達;分析能力,讓我們洞察矛盾的本質,提出解決的方案;執行能力,讓我們能夠將答應孩子的事情落到實處。
一名優秀的班級矛盾調解員,一定要彈奏好化解矛盾的四部曲,不斷提升這“兩心三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友愛的班級氛圍。
教是為了不教,我們不 僅要解決眼前的矛盾,更要培養學生自己解決矛盾的能力 ,讓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學會與他人和諧共處,塑造美好的未來。
歡迎訂閱《中國教師報》,攜手成長!
感謝閱讀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
歡迎【關注】&【星標】&【轉發朋友圈】
來源 | 中國教師報
編輯 | 皮皮兵不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