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理應是熟悉和理解教育政策的明白人
作者 | 田 浩
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教育局
作為教育的“局內人”,教師理應是熟悉和理解教育政策的明白人,可現實中部分教師對教育政策不關心、不瞭解,以致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時有發生。比如在不自知的情況下體罰學生或者為了提高升學率而勸導學困生放棄中考。類似事件在社會新聞中並不少見。排除主觀故意的情況,導致這些有違師德或法律法規行為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教師對相關教育政策理解不透、重視不夠。
教師與教育政策之間的隔膜大致來自三個方面,一是來自教師的“自閉”。部分教師認為教育教學是專業技術性工作,宏觀的教育政策與己無關,習慣於“躲進小樓成一統”“兩耳不聞窗外事”,不關注教育政策對教育教學的新期待、新要求。二是來自學校的“梗阻”。部分學校為了便於管理,在宣傳和落實教育政策時避實就虛、避重就輕。比如義務教育階段禁止按照學生成績分設重點班、非重點班的規定,又比如事關教師福利待遇的政策。有些學校管理者宣講此類政策時語焉不詳甚至避而不談,這樣的“套路”導致教師對教育政策比較陌生。三是來自社會層面的“功利”。部分公眾和教育管理部門對學校和教師的評價仍然存在功利化和短視化傾向,將升學率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金標準,只關心在升學榜上的排名,部分學校、教師被吸入“唯成績”的旋渦,不得不棄教育政策規定於不顧。
因此,讓教師成為教育政策的知情者、明白人應強化以下三點。
一是激發教師內在動力,主動擁抱教育政策。教育政策的制定是一項具有專業屬性的工作,教育政策與教育教學規律並行不悖,是新時代、新環境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期待,教師主動擁抱教育政策,教育教學工作才會不出格、不踩坑。在規範教育教學行為的同時,新的教育政策往往蘊含教師專業發展的新機遇、新賽道,比如在落實“雙減”政策過程中,不少教師圍繞作業設計進行探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好風憑藉力,教師要主動學習研究教育政策,在實踐中創造性地落實政策,或許能收穫專業成長的驚喜。
二是學校要提高落實教育政策的自覺,創造條件讓教師學習掌握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是教育改革發展的路標,在它的引領下,學校可以穩健地行進在辦學的正道上,避免教師因為劍走偏鋒等行為給學校聲譽帶來貶損或管理難題。學校要隨著教育政策的更新不斷調整最佳化內部管理辦法,使學校管理更科學、更高效。
教師是教育政策的執行者,學校是教師瞭解和學習教育政策的重要場所,學校應藉助教職工大會等形式將教育政策及時、準確傳達到位,透過專題學習、專家講座等讓教師理解到位,透過案例分析、問題答疑等提高教師落實教育政策的能力。
三要營造氛圍,讓認真落實教育政策者嚐到甜頭。宣傳部門要透過報刊電視、網路新媒體等宣傳模範執行教育政策的學校、規範教育教學行為的教師,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克服功利化和短視化傾向對教育的干擾,引導公眾關注學校和教師執行教育政策的水平,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教育管理部門要從政策宣傳、方案措施、保障條件等方面對學校執行教育政策的情況進行檢查,督促學校把教育政策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講清楚,讓教師把握政策精髓,在教育實踐的末端落實好政策;健全評價和反饋機制,對教育政策宣傳到位的學校、執行有效的教師在資源分配、績效考核、評先評優等方面予以傾斜;暢通舉報投訴渠道,對違反教育政策的行為及時糾偏,讓懂得政策、按政策要求教育教學的教師嚐到甜頭,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作用,引導廣大教師爭做教育政策的明白人,提高教師理解政策、落實政策的水平和能力。
歡迎訂閱《中國教師報》,攜手成長!
感謝閱讀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
歡迎【關注】&【星標】&【轉發朋友圈】
來源 | 中國教師報
編輯 | 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