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搞了一場高一茶話會,主題是我分享的期中考調整建議,以及高考直通車羅老師主講的新高考多元升學路徑規劃。
偶爾搞一場小型分享會,大家暢所欲言,有問題互相溝通,尤其是期中考後,選科前的這個時間節點,感覺還是挺有幫助的。
我的部分並不多,就兩張梳理性質的ppt,剩下的是交流分享為主。這兩章ppt放在這裡,剛經歷了期中考,不論是家長對孩子不滿意,還是學生自己感到迷惘的,不妨以這些為線索,思考一下接下來如何調整。
反正就是一個核心的建議。那就是同學們如果你對現狀不滿,那肯定是有些東西需要改變的,可能是學習態度,可能是學習方法,你以前那套行之有效,或者說還能勉強湊合的模式到了高中行不通了。至於哪些東西要變,怎麼變,這個真是因人而異,需要你們家庭認真思考思考。
特別還想說的是,你現在展現出來的一切,都是這麼多年來的性格和習慣累積起來的,要去改變首先肯定是不容易的,是不舒服的,而且也不是變了就馬上能出效果的。因此,只要願意去做就是積極的訊號,不要想那麼遙遠,能從一點一滴開始堅持下來就值得鼓勵,不行就再調整,馬上行動起來才是關鍵。
第二部分其實才是昨晚的核心,那就是大家最關心的選科,以及整個高中生涯的規劃問題。非常多幹貨資料、資料和資訊的分享,那就是參加茶話會家長的專屬了,很難把90分鐘的東西濃縮在一篇文章裡面。
作為家長,最擔心的莫過於孩子以後的出路問題,而迫在眉睫的就是選科。因為選科影響將來的專業選擇,專業選擇則可能關乎整個職業生涯的規劃。
選擇物理的學生才有更大的專業選擇空間以及更高的雙一流及本科錄取機會,這是大家的共識。但是,新高考裡,選擇物理幾乎又是離不開化學的,而很多學校一旦選擇了歷史,卻又只有史政地這一個純文組合會開設。
於是,理論上的十二種選科組合,各種因素加持下,在同學們實際選擇過程中,事實上可能只剩下“物化生、物化地、物化政、史地生”這四種。
“物理不好但化學很喜歡怎麼辦?”
“想選物理但化學很差怎麼辦?”
“成績都差不多但覺得物理很難,但是選文科專業很窄怎麼辦?”
各種這樣的問題就讓大家很糾結。糾結的遠遠不止這些,還包括對各專業日後發展的預判,對專業吃香但院校層次不高的擔憂,對專業不夠“專”的擔憂,對綜評、港澳、專項計劃等不同出路的對比等等。
羅老師給了很多專業的意見,但畢竟未來社會怎樣發展,你孩子又會怎樣發展,誰也無法說得準,所以所有選擇也只是基於現在認為更合理的那個。
其實吧,無論如何,路都是人走出來的,不是說你現在選完就決定了一輩子。我之前也寫過,社會正在變化,年輕人有各自的路,這是家長們難以用自己的經歷來設想的路。
比方說,讀書,畢業,找對口專業,在這個領域幹一輩子,這樣的人生路徑可能已經過時了。新型職業模式層出不窮,自由職業者成為主流,有一技之長,甚至沒有技能只有一張嘴都能幹得很出色。就拿我來說,我從沒有想過自己成為一名野生數學老師,同時靠寫一下文章,錄一下影片,接幾個廣告為生,世事就是這麼奇妙。
但,一切可能性的前提,是讓孩子保持身心健康,成為一個積極向上,有主見,有自己興趣愛好的人。至於成績和學歷,不是隨意,而是和自己比,盡力就好。
考研卷,考編卷,大廠卷,哪哪都卷,永遠有比你更好的人,永遠在比較當中,太累了。
就在我寫文章的時候,看到這麼一張圖,考研人數在去年迎來拐點後,今年持續直接下滑達50萬。
圖源:軟科
你看,卷不過我就另闢蹊徑,“躺平”只是自嘲,年輕人會有自己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