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就是書寫一個故事,教育就是讓每個人有省察地書寫自己的生命故事,從事教師職業就是把教育作為自己故事的主旨,並用生命最大的篇幅來展開書寫。
來源 | 《中國教師報》現代課堂版
作者 | 褚春紅 山東省青州實驗中學
原標題 | 《相見恨晚是“寫課”》
第一次從《中國教師報》得知“寫課”一詞,才知道“寫課”與“備課、上課、說課、聽課、評課”一樣是教研的有機組成部分。簡單地說,寫課就是把對自己或他人課堂教學得失的實錄、回憶、覆盤、感受與反思用書面形式記錄下來。
但寫課又不僅是這些,它還是實錄中的審視、回憶中的梳理、覆盤中的回望、感受中的發現、反思中的成長;是經驗的分享和失誤的拯救,是理性的剖析和深刻的批判,是與自己心靈的對話,是著眼於教師成長的教研與積累,是提高課堂品質的有效舉措與路徑。
筆者曾觀摩過山東師範大學教授潘慶玉執教的《鄉愁》一課的教學影片。觀摩完便寫了一篇《淡極始知花更豔》的文章。在文中我這樣寫道:“潘老師以‘欣賞《鄉愁》語言魔術般的神奇’開篇匯入,以‘透過改寫餘先生的詩我們也變成了語言的魔術師,也讓我們的漢字煥發出了神奇的光芒’陳述結尾,使得課堂首尾呼應。課堂環節從朗讀、簡析詩的結構到填字、續寫詩歌,體現了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的設計思路且環環相扣。對學生更是做到了聽、說、讀、寫、思的全方位挑戰、訓練與提升,讓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漢語言文字的精妙與神奇,當學生思路狹窄時潘老師透過恰到好處的點撥讓學生找到那個更為恰當的詞。這堂課著眼的是學生的語文素養,訓練的是學生的語文能力,陶冶的是學生的歷史與家國情懷。”
的確,名家的公開課總讓人羨慕嚮往,自家的常態課卻總是遺憾重重。因為沒有經過打磨的非預製的常態課總是受種種因素的制約,如課程內容、學習目標、教學契機及教師個性、教育理念等,如果某一種因素沒有調配得當,你預想中的“天光雲影共徘徊”的意境也不會降臨。就如藥方的配備,如果某種藥物比例失調,其藥性及療效就會大打折扣一樣。
新課標與新高考下的學習任務群教學著眼的是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頂層設計。但在日常教學層面,想讓這種先進理念在課堂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又困難重重,因為考試、分數、考核及其他無形的因素捆綁著教師和學生。觀念轉變不容易,教學及學習行為的變化更加艱難,長期的探索與磨合才能完成理念的落地生根。
從教學層面講,教育的困境時時存在。寫課記錄的是課堂上真實發生的鮮活案例、生動的教育細節。這些帶有溫度和情感的生命體驗與收穫是研究自己教學及學生學習的寶貴資料。寫課倒逼你去反省、思考,因為寫下就意味著反省與思考,寫下即深刻,無反省思考之課如流雲易散、煙花易逝;寫課倒逼你去求新求變求發展,推著你在成長的路上一路向前。如果能堅持寫課,我們課改的方向和目標是不是會更清晰?我們是不是會少走許多彎路,少走許多泥濘之路?寫課能留存課堂上的種種美好與感動,也見證著曾經的成長與發現,亦銘刻著一時的失敗與陣痛。寫課是重整旗鼓的再出發,是邁向寬廣高遠的橋樑與階梯,是為完美課堂的出現而奠基。
從教師層面講,成長主要發生在教學中。寫課就是覆盤、反思自己的得失,在與自己的對話中不斷突破自我、提升自我。寫課能夠激發自己反思、表達、記錄的慾望,不僅能凝練改課的經驗,還能提升寫作能力。寫著寫著你會發現,日常瑣碎教學中困擾我們的情感的焦慮、認知的掙扎、意志的動搖等負面因素會慢慢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教學帶來的進步感、成長感和成就感。這些豐盈的感受無疑會時時鞭策鼓勵自己在專業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向前,從而讓自己的專業人生獲得最大限度的增值,最終讓自己成為一個教學的智者。
寫課是用筆對自己進行“由內而外的追求”,是促進自己專業發展的好幫手,其本質是一種成長的覺醒。
在我看來,怎樣寫課可以關注兩個原則。
一是場景真實還原原則。
所謂場景真實原則,就是真實記錄原生態的課堂教學實踐與當時的想法。記錄時不加工,不修飾,做了什麼,就寫什麼;想了什麼,就寫什麼,不掩飾,不遮蔽,不杜撰,客觀真實地記錄課堂所見、所聞、所行、所思,而不是感性的個人情緒化的表達與抒情。
二是突出典型事例原則。
典型事例是寫課的載體,可以選取課堂上發生的典型問題或事例進行具體描述和分析,展開深入剖析和辨析,並賦予一定的理性思考與判斷,最好是站在課程標準與理論前沿的高度,使文章有一定的理論支撐,或是以專家的觀點作依據,或是以新課標的要求為支點。如果是失敗的課,找出問題所在進行反思,找到針對性的具體解決措施和方法。這樣,就使寫課從表層的回憶和敘述走向深層的反省與思考,從而助力自己的專業提升。
瑣碎平庸的生活、波瀾不驚的日常容易將我們的感覺鈍化,不易發現日常教學中的價值與美好。只有不甘平庸者才能心懷熱愛、理想與追求,才會有新發現。出類拔萃的追求往往需要從貼地飛行做起。寫課就是貼著地面飛行的教研。一個人的行走註定是形單影隻的孤獨,一群人的結伴前行必然釀出聲勢浩大的風景。
期待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寫課的隊伍中來,正如有專家所說:“站在講臺上的那個人決定著教育的基本品質。生命就是書寫一個故事,教育就是讓每個人有省察地書寫自己的生命故事,從事教師職業就是把教育作為自己故事的主旨,並用生命最大的篇幅來展開書寫。”
歡迎訂閱《中國教師報》
我們一起攜手成長!
感謝閱讀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
歡迎【關注】&【星標】&【轉發朋友圈】
來源 | 《中國教師報》
編輯 | 皮皮兵不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