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西北大學釋出了人事代理轉聘事業編制人員情況公示。其中提到,經該校研究及轉崗入編考核,擬同意2023年度公開招聘的11位管理崗位人員轉聘為輔導員崗位,並由人事代理轉入事業編制。
管理崗人員轉輔導員崗
高校管理崗人員轉輔導員並不新鮮。近日,湖北某高校提到,經校長辦公會決定,同意1名黨委統戰部職工轉入輔導員崗。
為進一步最佳化校內人力資源配置,多所高校會在校內選聘輔導員,其中包括管理崗及專任教師等人員。
長江大學《關於做好2025年專職輔導員校內選聘工作的通知》明確,輔導員校內選聘物件為具有相關工作經驗、個人願意轉崗從事專職輔導員工作的專任教師、管理幹部等在編在崗人員。申請人員原則上不超過50週歲,除當年新進人員外,在職在崗人員的各年度考核結果應為“合格”及以上等次,最近三年內未受行政和紀律處分。
河南中醫藥大學2024年12月釋出的《關於校內選聘專職輔導員的通知》明確,選聘物件為校內具有一定學生工作經驗、個人願意轉崗從事專職輔導員工作的在編人員或經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引進的人事代理工作人員。原則上不超過40週歲,聘用後簽訂專職輔導員崗位聘用協議,5年內不得轉崗,校內選聘輔導員的職級與待遇,按照學校相關規定執行。
此外,各校針對其他崗位轉輔導員崗位會有相關明確規定。如重慶對外經貿學院2024年《關於校內人員轉專職教師和輔導員崗位的通知》明確,申請轉輔導員崗位人員需在學校工作原則上應滿3年,年度考核均在稱職及以上。透過資格稽核的擬申請轉輔導員崗位人員,由學生處成立考核小組按新進輔導員考核程式進行面試考核。
長治醫學院釋出的《校內人員轉聘專職輔導員崗位管理規定(試行)》提到,學校在編專任教師、教輔人員、管理人員轉為輔導員的,設定為期2年的崗位適應期(以下簡稱“適應期”),適應期內原則上按以下方式管理:
1.專職在輔導員崗位上工作,全面履行輔導員崗位職責,年度考核按照輔導員崗位要求進行,按輔導員崗位核發工資和校內績效;
2. 在不影響輔導員崗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個人時間從事科研工作,但不再承擔原部門的教學任務或其它任務。
適應期結束,學校根據輔導員崗位適應情況並結合個人意願,確定是否轉入輔導員系列。確定為不適合輔導員崗位的,回原崗位工作;確定轉入輔導員系列的,原則上按以下方式進行管理:
1.納入輔導員系列,按照輔導員崗位管理;
2.按照輔導員系列的相關要求和規定聘任行政職務、職員職級和專業技術職務,適應期計入任職年限;
3.正式轉入輔導員系列後,個人不得申請轉回原崗位或其他系列崗位。
高校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
不管是校內選聘、轉聘輔導員的工作,還是輔導員轉出工作,高校都是為了最佳化校內人力資源配置。同時各高校目前均在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著力打造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學生工作隊伍。
如在輔導員隊伍選聘方面,蘭州大學嚴格把控入口關堅持將政治標準放在首位,按照專兼結合、以專為主的原則和總體師生比不低於1:200的比例設定要求,每年由學工、組織、人事、紀檢、用人學院等相關部門共同組織開展專職輔導員選聘工作,形成連貫穩定、符合學校實際情況的輔導員補充機制。同時完善隊伍流動機制,精準掌握輔導員成長情況和發展訴求,推動人崗適配、合理流動、多元發展。
人員是輔導員隊伍根基,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各高校也在從多方面出發。
在強化培養、提升職業素質方面,陝西師範大學將輔導員納入學校師資隊伍和幹部隊伍培訓整體規劃,確保每名專職輔導員每年參加不少於30學時的校級培訓,每3年參加1次國家級、省級培訓或國際交流研修。該校鼓勵輔導員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攻讀相關專業博士學位,組建輔導員研究團隊,積極組織開展專案課題申報,推動輔導員業務水平與科研能力同步提升。
在職業激勵、發展方面,延安大學嚴格落實輔導員“雙線晉升”要求,職稱評聘實行單列計劃、單設標準、單獨評審,暢通發展通道,輔導員隊伍中4人晉升副教授,1人晉升副處級輔導員;把輔導員作為學校教師和管理幹部隊伍的“後備軍”,支援和鼓勵輔導員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同時該校規範選聘、轉崗、考核、入編等程式標準和流程,逐步解決了人事代理輔導員轉事業編問題,確保隊伍結構科學、人員穩定,引領輔導員沿著職業化和專業化的方向健康成長
此外,多校會嚴格輔導員考核,這也是輔導員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高校透過對輔導員的工作表現、工作成果等進行全面考核,能精準找出輔導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同時科學合理的考核結果可以為高校在輔導員的評優評先、職稱評定、崗位晉升、績效獎勵等方面提供客觀依據。
有高校要求,輔導員崗位聘期目標考核內容主要包括師德師風、崗位工作、育人工作、代表性成果、培訓進修五部分,其中代表性成果實行量化積分制。在聘期內,應履行崗位職責,承擔學生管理、教學、科研等工作,完成學校規定的工作任務。
如何瞭解輔導員各項工作的投入?高校在考察教師時間投入時,可根據不同崗位教師職責和工作側重點不同,分為不同型別,如教學科研型教師、教學型教師、輔導員等。麥可思對某“雙一流”院校不同教師群體工作投入時間的研究顯示,該校輔導員在學院/部門工作和會議及其他行政工作投入時間最多(20.1小時/周),其次是給學生答疑和輔導(16.9小時/周)。學校可以根據專任教師和輔導員在各項工作上時間投入的合理性,幫助學校瞭解他們的工作重心、評估其工作壓力,做好及時干預。
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幹力量,是大學生的知心人、熱心人、領路人,也是高校培養時代新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力量,對高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可以從完善制度體系、加強培訓培養、最佳化考核評價、提供發展保障等多方面入手,不斷推進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建設,有效激發輔導員的工作能動性和積極性,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來源:麥可思研究整理自教育部網站、各省廳網站、各高校網站、麥可思研究等。
宣告:麥可思研究原創整理內容開放非盈利目的的轉載授權。轉載要求——
1.文首註明“轉載於麥可思研究”。
2.轉載請在文章釋出的24小時後進行。
3.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等主體(含高校),獲得授權可轉發至全媒體平臺;其他主體僅限於微信公眾號平臺釋出。
關注“麥研文選”,獲取更多資料——
☞回覆“月收入”,可獲取2023屆本科、高職月收入TOP30專業名單。
☞回覆“本科就業滿意度”或“高職就業滿意度”,分別獲取2023屆本科或高職就業滿意度較高專業TOP30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