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重磅出臺《關於做好 2025 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嚴格落實校園招聘 “三嚴禁” 要求,旨在為廣大畢業生全力營造公平公正、風清氣正的就業環境。這一舉措無疑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
以 2024 年的情況為例,據不完全統計,在諸如網際網路、金融等一些熱門行業的校園招聘中,來自 985、211 高校的學生獲得面試機會的比例竟然高達 70%,這一數字令人觸目驚心。而相比之下,普通高校的學生在求職道路上則充滿艱辛,往往連簡歷篩選這一關都難以順利透過。他們在求職過程中面臨著諸多不公平的待遇,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卻常常因為畢業院校的標籤而被拒之門外。
學歷,在相當的程度上,確實能夠反映出一個人的學習歷程以及所積累的知識儲備。透過接受教育並獲得相應的學歷證書,這無疑是對個人在特定階段學習成果的一種直觀體現。然而,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它絕不應成為劃分人群的唯一的標準。
在多元化的社會中,能力和潛力的展現方式是多種多樣的。社會應當積極地提供公平公正、平等開放的競爭機會,構建一個廣闊且包容的平臺,使得每一個人都能夠擁有充分展示自身獨特才能的舞臺。
我們堅決不能也不應該讓學歷成為束縛人們發展的沉重枷鎖。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擁有豐富實踐經驗、創新思維以及獨特技能的人,僅僅因為學歷的限制,無法獲得應有的發展機遇。
那些沒有拿到名校的名片的畢業生,同樣應該擁有發聲的權利和機會。他們或許沒有在的學業競爭中脫穎而出,但他們在生活的磨礪中積累了寶貴的人生智慧,在各自的領域有著獨特的見解和創造力。
社會應當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姿態,傾聽他們的聲音,為他們創造條件,讓他們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為社會的發展貢獻出獨特的力量。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能真正實現全面、多元且可持續的發展。
而雙非高校的畢業生其實也有著他們自身的優點,我們不能完全忽視他們,應該給予他們和985或者211高校一樣的機會。
非 985、211 高校的學生,在眾多的就業場景中,往往展現出一種令人由衷欽佩的吃苦耐勞精神。這種精神並非偶然所得,而是在他們相對更為艱辛的求學道路上逐漸磨礪而成。他們或許沒有名校的光環籠罩,但在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時,從不輕言放棄,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和決心去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
也正因為如此,這為他們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贏得了獨特且珍貴的機會。從實際情況來看,非名校生在價效比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他們深知自身的學歷背景可能在某些方面不佔優勢,所以在工作中往往會投入更多的熱情和努力,以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非 985、211 的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可以大膽地向面試官表明自己的薪資要求相對較低。這並非是對自身價值的低估,而是一種基於現實情況的明智策略。比如,他們原本期望的薪資是 5000 元,那麼可以提出 5500 - 6000 元左右的要求,給面試官留下一定砍價的餘地,從而增加雙方達成共識的可能性。
儘管非名校生在大學背景和能力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但他們完全可以透過不懈的努力進取來彌補這些差距。在工作之餘,他們主動利用業餘時間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據相關調查顯示,有高達 70% 的非名校畢業生在工作後,會主動參加各類培訓課程,以提高自己在職場上的競爭力。他們參加的培訓課程涵蓋了專業技能提升、職業素養培養、溝通協作能力訓練等多個方面。
例如,有的非名校畢業生會報名參加程式設計類的培訓課程,透過刻苦學習,掌握了前沿的技術,從而在工作中能夠承擔更具挑戰性的任務;還有的會參加商務禮儀的培訓,提升自己在職場中的形象和人際交往能力。正是這種積極進取的態度,使得他們有機會最終進入自己心儀的企業,實現職業理想,為個人和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
公平就業對於推進社會穩定和諧意義非凡。當人們能夠透過公平的方式獲得就業機會時,就會對社會充滿信心,減少社會矛盾和衝突。如果就業過程中存在諸多不公平現象,那麼那些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人就會產生不滿和牴觸情緒,甚至可能引發社會不穩定因素。
親愛的讀者,對於教育部出臺檔案,明確校園招聘嚴禁限定985和211高校這件事,你有什麼想要說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