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TouSuo™️
*小紅書賬號:禿頭研究所新傳考研/禿頭研究所Monsters
*如果你覺得自己讀論文太過於盲目,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如果你也想要透過碎片化的時間來補充和拓展知識儲備;如果你想要一份直接簡單的論文帶讀指南…那麼一定要關注禿頭研究所的論文帶讀欄目!每天都有熱門事件、熱門考點、有趣選題,透過標註考點、知識點和可學習案例,幫助我們實現「無痛閱讀」!
*推文內容同步/息流更新,也歡迎大家關注我們的小紅書賬號鴨!來和禿頭所在小紅書見面吧!
後臺回覆「論文帶讀」
獲得所有論文帶讀PDF
新增打工人晨晨tts-chenchen
進入2025論文帶讀群
累了,真的累了
@TuTouSuo™️
今日論文分享:《同情疲勞:一個從職業領域到網路輿論領域的關鍵概念》
文:陳俊妮,陳俊峰
社交媒體中的同情疲勞對輿論生態的影響答題框架(⭐️⭐️⭐️⭐️⭐️)
(一)情感過載:高頻負面資訊對公眾情緒的消耗
(二)情感脫敏:從共情到冷漠旁觀的過程
(三)情感暴力:輿論反轉與公眾情緒失控的風險
(四)情感重建:媒體責任與社會信任的修復路徑
論文觀點(⭐️⭐️⭐️⭐️)
【概念與生成機制】同情疲勞是公眾長期暴露於負面資訊和情感壓力下的心理衰竭狀態。最初該概念源於醫護職業領域,後來擴充套件到新聞從業者,最終延伸到社交媒體輿論場。在社交媒體時代,熱點事件頻發、新聞傳播週期加快以及大量煽情性報道使公眾的情緒和注意力被過度消耗。同情疲勞的表現包括對苦難的關注度降低、情感共鳴能力衰退,以及面對社會問題時的無力感和冷漠態度。這種現象不僅讓公眾失去了對社會問題的道德反思能力,還使輿論場變得更加分裂與情緒化,加劇了社會危機。
【倫理風險與表現】隨著公眾對負面事件的麻木,同情疲勞不再僅僅表現為冷漠旁觀,還可能演變為情感暴力。特別是在網路反轉事件中,公眾的情緒往往從最初的共情迅速轉向對受害者的苛責,例如劉學州事件中對受害者及其家屬的惡意評論。這樣的“同情暴力”反映出公眾情緒在過載狀態下的失控。此外,熱點事件中的冷漠言論也成為輿論常態,如江歌母親事件中一些公眾表達的冷漠態度。這些現象不僅削弱了輿論場的理性和公共性,也讓輿論對事件的關注變得短暫和膚淺,進一步加劇社會問題的複雜性和危機感。
【最佳化路徑與建議】要緩解輿論場中的同情疲勞,必須從情感引導和傳播策略上入手。首先,媒體應避免煽情性報道,更多地關注問題的解決方案和行動路徑,引導公眾將情感轉化為建設性行動。其次,社交媒體平臺可以透過最佳化演算法,減少對負面內容的過度推送,為公眾創造更加理性和健康的輿論環境。同時,推動公眾情感教育,提升其對社會問題的認知能力和同情情感的可持續性,將同情轉化為一種正向的社會情感能量。這些措施不僅有助於重建輿論生態,也為公共情感的再生提供了可能。
答題語料積累+案例(⭐️⭐️⭐️)
【江歌母親事件】公眾在熱點事件中的情感常常從同情轉為冷漠,江歌母親持續發聲時所遭遇的質疑“還揪著不放”便是典型案例,反映了同情疲勞帶來的情感冷漠問題。
【劉學州事件】輿論反轉現象中,公眾從最初的共情到最終的苛責表明同情疲勞可能演化為情感暴力,進一步加劇社會問題的危機化。
【建設性報道】減少煽情性新聞,增加解決方案導向的內容,例如報道中提供行動路徑,能夠幫助公眾重建對社會問題的積極情感和關注力。
⛄️
ꕤ⋆⸝⸝Idealism
「去更大的世界 做更有趣的人」
小破所常駐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