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現在的中小學生,包括幼兒園的孩子,都存在嚴重的沉迷網路遊戲的情況。這種情況,不僅不利於孩子們身體健康,出現眼睛近視、頸椎不好等問題,也嚴重影響了學習,甚至影響價值觀。
所以,與孩子們酷愛網路遊戲相反,家長們以及老師們是極力反對網路遊戲的,把網路遊戲視為洪水猛獸,視為毒害青少年的精神鴉片。所以,家長們基本上都是非常痛恨遊戲公司的,大罵遊戲公司。
在這種情況下,誰要是敢為遊戲公司說話,結果可想而知。這不,南方週末社交賬號上釋出了一篇文章,題為《沉迷遊戲的“鍋”不能都由企業背》,為遊戲公司說話,就遭到了網友們的激烈反對。
這篇文章作者署名“王慶峰”。文章首先列舉了未成年人玩網路遊戲的一些不良現象,特別指出造成經濟損失方面,稱這“引起了不少家長不滿”,然後說家長“只是看到了遊戲的負面影響”,說家長將“鍋”甩在遊戲企業的身上。
這篇文章接著介紹,我國遊戲防沉迷機制非常嚴苛,比如,只能在週末固定時間向未成年人開放3小時,不能向未實名註冊使用者提供遊戲服務,不得為8歲以下提供付費遊戲服務,8到16歲每次充值不超過50元,每月不超過200元,等等。
說實話,這些防沉迷措施,看起來確實很嚴,用“嚴苛”一詞來形容毫不為過。如果的確如此,未成年人玩遊戲應該不至於沉迷,因為只能在週末玩,時間上不連續,想玩也玩不了。而充值方面因為有限制,也不至於出現幾百上千的充值。
但為什麼還會出現家長痛恨的情況呢?文章給出了答案,而這個答案,把“罪魁禍首”指向了家長自己。文章說,有報道指出,很多家長為了自己省事,用手機哄孩子;用自己的身份證註冊賬號給孩子玩;家長對孩子財商教育方面存在缺失。
很明顯,南方週末文章在說家長把鍋甩給了遊戲企業時,又把鍋完全甩回給了家長。從上面截圖內容來看,文章作者認為主要責任就是在家長方面,因為遊戲企業已經採取了防沉迷措施,是家長自己為自己的孩子避開了這些措施。
但是,家長為什麼還會如此痛恨遊戲公司呢?如果這些家長都是幫孩子避開防沉迷措施的,他們還會大罵遊戲公司嗎?從邏輯上說,不會。如果某個家長,用自己身份證註冊賬號給孩子玩遊戲,而他還罵遊戲公司,那等於是罵自己。
所以,問題似乎並不是南方週末這篇文章所說的這樣簡單,這裡面肯定還有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所謂的最嚴苛的防沉迷措施,真的都被嚴格遵守了嗎?會不會是有的遊戲公司沒有遵守規定呢?
從實際情況看,未成年人玩網路遊戲,並沒有受到時間上的限制,有些小遊戲是隨時可以玩的。更重要的是,有不少遊戲公司並沒有落實政策,陽奉陰違,虛放一槍,令防沉迷機制成為擺設。
所以,南方週末這篇文章說家長把鍋甩給遊戲公司,幫著遊戲公司說話,把鍋又甩給家長,表面上看有理有據,但實際上是根據紙面上的理論分析問題,而忽略了遊戲公司逃避監管的現實問題。
應該說,國家有好的政策,但是遊戲公司沒有遵守,而且是故意不遵守,存心是為了賺錢而丟棄了企業的社會責任,丟棄了良心。這樣的黑心遊戲公司難道不該罵嗎?這怎麼能說是家長甩鍋呢?
當然,實事求是地說,現在不靠譜的年輕家長也確實有。有的家長為了省事,拿手機哄孩子,沒有遊戲就給孩子看影片——現在的短影片也能讓人沉迷。像這種情況,純粹就是家長自身的問題了。